創新機製 凝聚青年 努力構建街道團組織新格局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正陽街道開展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綜述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正陽街道位於(yu)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城區中心位置,總人口12.5萬(wan) 人,下轄8個(ge) 社區,共有38個(ge) 團組織。2010年以來,街道按照團中央和團吉林省委的統一要求,周密部署,紮實推進,較好地完成了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有效激發了街道團工委的工作活力。
一、結合實際,規範程序,建設高素質團工委領導班子
1. 從(cong) 轄區實際出發,科學設定人員結構。為(wei) 全麵掌握轄區青年分布實際情況,街道團工委對街道人口、產(chan) 業(ye) 等經濟社會(hui) 發展狀況及青年從(cong) 業(ye) 分布情況進行了全麵調查。針對轄區內(nei) 兩(liang) 新組織較多、青年相對集中這一實際特點,經黨(dang) 工委與(yu) 上級團委共同研究決(jue) 定,按照"1+4+N"模式,選配1名書(shu) 記,4名副書(shu) 記,16名委員。其中,體(ti) 製外副書(shu) 記3人,體(ti) 製外委員11人,體(ti) 製外人員占到三分之二。
2. 從(cong) 規範程序入手,對人選實行差額票決(jue) 。在團工委領導班子結構確定後,按照團中央和團省委規定的選配標準和程序,通過張貼公告、發放宣傳(chuan) 單、網絡傳(chuan) 播、短信群發等渠道,廣泛宣傳(chuan) 發動,組織團員青年報名。經過公開報名、資格審查、民主推薦,確定25人為(wei) 預備人選。街道黨(dang) 工委召開會(hui) 議以差額票決(jue) 的方式,產(chan) 生新一屆街道團工委領導班子。對擬任團工委書(shu) 記、副書(shu) 記、委員人選進行公示,廣泛征求社會(hui) 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3. 從(cong) 內(nei) 強素質抓起,切實提高團幹部工作能力。為(wei) 提高團幹部理論素養(yang) 和實踐本領,街道團工委組織實施了"黨(dang) 團導師製",在區委黨(dang) 校為(wei) 每名團幹部選擇一位理論導師,在街道黨(dang) 員幹部中為(wei) 每名團幹部選擇一位實戰導師。組織團工委成員分別參加了團吉林省委、團長春市委和團綠園區委舉(ju) 辦的街道團幹部培訓班。定期組織大家學習(xi) 團省委下發的《街道團幹部工作指導手冊(ce) 》等工作用書(shu) 。
二、整合資源,創新載體(ti) ,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將體(ti) 製內(nei) 資源與(yu) 體(ti) 製外資源有機整合起來,將團的品牌工作與(yu) 團幹部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創新工作載體(ti) ,打造特色品牌。
1. 大力實施"團幹部責任田"。以推進團組織建設網格化為(wei) 核心,結合兼職團幹部自身工作特點,建立了38塊"團幹部責任田",按照"講、聽、幫、調、管"五步工作法,結合全團重點工作,設計了非公企業(ye) "一日團支書(shu) "、失足青年結對幫教等14個(ge) 精品項目,將大學生誌願者、"代理兒(er) 女"等組織到"責任田"中來,更好地耕種"責任田"。"責任田"現已成為(wei) 團組織觸角的最小細胞,通過其作用的發揮,使青年群體(ti) 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經常化、便利化、直接化、個(ge) 性化服務,讓團組織真正成為(wei) 聯係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紐帶。
2. 廣泛建立"團員青年中心戶"。以擴大團的組織覆蓋為(wei) 目標,以團員青年家庭為(wei) 平台,以小區樓宇為(wei) 單位,堅持"因地製宜、居住相鄰、易於(yu) 集中、便於(yu) 活動"的原則,廣泛設立"團員青年中心戶"。截至2011年11月,街道以樓棟單元為(wei) 單位設立了56個(ge) 團員青年中心戶,覆蓋團員青年1956人,655名誌願者被編入中心戶服務團隊,構建了從(cong) 街道團工委到社區團支部、責任田團小組、樓棟中心戶的四級基層組織網絡。
3. 精心打造民生誌願者服務基地。以"服務民生,共築和諧"為(wei) 宗旨,由街道團幹部帶領轄區內(nei) 72支誌願者隊伍,1489名誌願者,與(yu) 社區簽訂《民生誌願者進社區》協議,在社區建立了民生誌願者服務基地,使誌願精品活動常態化、規律化、製度化,先後開展了"青年大講堂"、"知識助飛"等豐(feng) 富多樣的誌願服務活動。
三、激發活力,優(you) 化機製,形成強力保障
1. 加強組織領導。街道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得到了街道黨(dang) 政領導和上級團組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街道團工委班子產(chan) 生後,街道黨(dang) 工委班子與(yu) 團工委班子舉(ju) 行了見麵會(hui) ,為(wei) 團的工作指方向,提要求,解難題,交任務,並確定每年為(wei) 團工委投入2萬(wan) 元左右經費作為(wei) 團建資金;團吉林省委還為(wei) 街道下撥了3000元工作經費,為(wei) 街道團的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團綠園區委設立了"一元基金",為(wei) 具有一定規模和可操作性的基層團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2. 引入競爭(zheng) 機製。實行團幹部承諾製,團工委成員對負責的工作進行公開承諾,半年進行一次考核排名。開展"種田大賽",以每塊"責任田"為(wei) 代表隊,評選出月冠軍(jun) 、季冠軍(jun) 和年度總冠軍(jun) ,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3. 建立推優(you) 製度。重視兼職團幹部正當合理的利益訴求,製定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對表現優(you) 秀、要求入黨(dang) 的兼職團幹部,在黨(dang) 員發展上優(you) 先考慮。在開展各類評先推優(you) 活動時,向有突出貢獻的兼職團幹部傾(qing) 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