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陸昊同誌作了重要講話,針對大家討論中關(guan) 心的問題,強調了開展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試點的目的和意義(yi) ,明確了新領域團建試點工作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主要內(nei) 容。借此機會(hui) ,我講兩(liang) 點意見。
一、準確把握三個(ge) 新領域試點工作的側(ce) 重點
1.關(guan) 於(yu) 統籌城鄉(xiang) 團建試點。我們(men) 關(guan) 注的重點是某個(ge) 區域城鄉(xiang) 統籌發展的進程中,如何順應經濟社會(hui) 深刻變革的現實和趨勢,建立起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新的組織體(ti) 係並發揮其內(nei) 在功能,而不是簡單地討論如何立足現有組織格局發揮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的作用,為(wei) 統籌城鄉(xiang) 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發展作貢獻。因此,團建試點必須將側(ce) 重點放在探索建立適應經濟社會(hui) 新變化的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和青年工作組織體(ti) 係上。顯然,這不是一般意義(yi) 上的城鄉(xiang) 團組織之間結對幫扶,而是要創新和變革團的基層組織布局,適應城鄉(xiang) 一體(ti) 發展、青年結構分布變化、青年人口在地理區域和產(chan) 業(ye) 間大規模流動的新形勢。
2.關(guan) 於(yu) 青年自組織團建試點。目前,對於(yu) 青年自組織團建有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團組織和青年自組織之間仍然保持平行發展的狀態,團組織通過模仿和學習(xi) 青年自組織的運行機製,滿足現代青年人個(ge) 性發展的多重需要。二是把青年自組織納入到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和青年工作體(ti) 係,建立起中心目標型或結構功能型的組織格局,實現廣泛聯係和影響廣大青年的目的。三是直接在青年自組織中建立團的組織。我們(men) 在這次試點工作中著重進行第二種方式的探索,在此前提下,對於(yu) 發展得比較完善的青年自組織,在其中探索建立團的組織。
3.關(guan) 於(yu) 互聯網團建試點。提出這個(ge) 命題是基於(yu) 我們(men) 對當代青年普遍以互聯網作為(wei) 聯絡、溝通、交流和聚集方式的判斷。互聯網絡平台的各個(ge) 群組也是青年自組織的存在形態之一。就現實物質世界而言,這種形態可能叫虛擬社會(hui) ,但就精神世界而言,它就是現實社會(hui) 。從(cong) 邏輯上講,跨地域就業(ye) 的團員可以不再區分戶籍所在地納入一個(ge) 實體(ti) 團組織,就存在互聯網上的團員不分居住地、穿越空間而組建團組織的可能。這種“組織存在”對已經納入某個(ge) 團組織的團員是多重覆蓋,但對與(yu) 團組織失散的團員就可能是單重覆蓋,有覆蓋總比沒有覆蓋好。因此,互聯網團建試點的重點是探索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平台,以引導團員青年思想為(wei) 主要功能,以增強團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wei) 主要目的,以具有高度親(qin) 和力的方法,形成新的“組織存在”的新方式。
二、三個(ge) 新領域試點工作的具體(ti) 任務
關(guan) 於(yu) 統籌城鄉(xiang) 、青年自組織和互聯網團建試點的具體(ti) 任務,在試點工作推進方案中已經作了明確的要求。在這裏我再補充強調幾點。
1.城鄉(xiang) 統籌團建試點的具體(ti) 任務
第一,要認真調查分析本區域內(nei) 青年的分布結構和變動趨勢。對於(yu) 跨區域的試點單位,流出地團組織要分析所關(guan) 注人群的職業(ye) 結構、年齡結構、具體(ti) 籍貫;流入地團組織要協助分析人群的從(cong) 業(ye) 聚集地狀況。對於(yu) 單個(ge) 區域內(nei) 的試點單位,團組織要分析本區域內(nei) 青年人口的總量、年齡結構、職業(ye) 結構、在各種社會(hui) 組織中的分布結構和變動趨勢等。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研究如何建立起適應統籌城鄉(xiang) 發展進程中經濟社會(hui) 變化的組織體(ti) 係。從(cong) 本質上分析,這個(ge) 問題至少可以拆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子問題。
一是如何實現對統籌城鄉(xiang) 過程中流動團員青年的組織覆蓋?從(cong) 流出地的角度看,由於(yu) 留下來的團員青年數量相對較少,原來單個(ge) 村級單位單獨建立的團組織運行效率降低,可以因地製宜地選擇多種方式應對,既可以將相互之間有內(nei) 在聯係的村級團組織整合在一起,形成村村共建的格局,也可以在有產(chan) 業(ye) 聯係的村和企業(ye) 之間建立團組織,形成村企聯建的格局,也可以在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所衍生的協會(hui) 等組織中建團,等等。從(cong) 流入地的角度看,大部分團員青年從(cong) 第一產(chan) 業(ye) 流向了第二和第三產(chan) 業(ye) ,多數去了企業(ye) ,而且絕大多數流向非公企業(ye) 。顯然,這個(ge) 問題的本質是兩(liang) 新組織建團。
二是城鄉(xiang) 統籌發展進程中團組織如何滿足青年人多樣化的需求以增強吸引力?青年發展需求特別是精神需求不斷增長,青年自組織大量產(chan) 生就是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對於(yu) 龐大的青年群體(ti) ,單靠團組織現有的能力是難以全麵滿足青年的多樣化需求的,我們(men) 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根本職能的發揮上。當前青年自組織中屬於(yu) 生產(chan) 服務類型的較少,大多數都屬於(yu) 興(xing) 趣愛好型。因此,這個(ge) 問題的本質是建立團組織和青年自組織之間的合作機製。
第三,建立穩定、可靠的組織運行機製。可以從(cong) 三個(ge) 方麵考慮:一是建立與(yu) 黨(dang) 建緊密結合的機製,以基層黨(dang) 建帶團建,以團建成果促黨(dang) 建,爭(zheng) 取團組織發展的製度和條件;二是尊重青年主體(ti) 地位,調動集體(ti) 力量,努力探索包括基層團內(nei) 民主在內(nei) 的新方法,使團的工作內(nei) 容設計既符合青年的特點和需求,又有效促進所依托的社會(hui) 組織的功能發揮;三是工作骨幹的形成機製,重點是發現和激發團的兼職幹部做團的工作的原動力。當然,除此之外,也包括廣泛動員社會(hui) 資源支持團的工作。
我還要特別強調一下跨地域的團建試點工作。盡管跨區域團建可能是一個(ge) 過渡的形態,最終會(hui) 歸於(yu) 屬地化管理的模式,但在較長的時期內(nei) ,探索這個(ge) 問題仍具有重要的現實依據。試點中可以基本明確的是,對於(yu) 由同一流出地流向同一地域相對較集中的經濟社會(hui) 組織中的團員青年,比如河南周口的青年集中來到北京新發地的批發市場,在初期要以流出地團組織為(wei) 主在這些組織中建立團組織,建立組織後,流入地團組織要積極協助指導,逐步過渡到屬地管理;對於(yu) 由同一個(ge) 流出地流向同一地域不同經濟或社會(hui) 組織的團員青年,應該在流出地團組織的協助下由流入地團組織負責建立團組織;對於(yu) 流向分散的團員青年,應該盡量依托其流入的經濟或社會(hui) 組織建立團組織。這三種情況,最終的目標都是要實現屬地化管理。
2.青年自組織團建試點的具體(ti) 任務
第一,要摸清楚本地區青年自組織發育的基本狀況。包括數量、種類和每個(ge) 自組織的成員、功能、活動頻度、活動方式、負責人等基本信息。
第二,要分析青年自組織的需求和我們(men) 能滿足的需求。目前看我們(men) 能滿足的,一是可以給青年自組織及其開展的活動給予“準官方”的認可,幫助它們(men) 改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二是對於(yu) 青年自組織開展的具有比較好的社會(hui) 影響的活動,團組織可以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提升這類活動的社會(hui) 影響力;三是可以為(wei) 青年自組織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平台。當然,我們(men) 聯係和幫助的一定是有正麵社會(hui) 影響的青年自組織。
第三,要探索建立團組織與(yu) 青年自組織各有側(ce) 重又有機結合的功能體(ti) 係。有的地方提出來要建立一種“同心多圓”的組織體(ti) 係和格局,團組織發揮核心作用,團的外圍組織進一步延伸團的功能,大量的青年自組織和青年社團成為(wei) 我們(men) 開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合作夥(huo) 伴,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光說到這個(ge) 程度還不夠,因為(wei) 這是一維的“平麵”模型,還不能照顧到不同青年群體(ti) 多層次的需要,還要繼續大膽探索。
第四,建立團組織與(yu) 青年自組織之間有效的合作機製。我們(men) 與(yu) 青年自組織之間要在青年工作上建立一定的合作關(guan) 係,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構建有效的合作機製。資源怎麽(me) 募集?募集來後怎麽(me) 劃分?如何製定適用性更廣的政策?怎麽(me) 拓寬合作範圍?這些都需要我們(men) 在機製建設上作更多的探索。
第五,在具備條件的青年自組織中建立團的組織。這是我們(men) 的最高目標,但一定要“功到自然成”。初期可能選擇具備建團條件又有建團意願的青年自組織,不能強求。青年之所以成立自組織,很多都是要追求一個(ge) 寬鬆自由的環境,如果我們(men) 要強求這個(ge) 組織實現正規化,則很可能加速這些組織的瓦解,結果團組織沒建起來,自組織也不存在了,這不是我們(men) 想要看到的情況。
3.互聯網團建試點的具體(ti) 任務
第一,認真研究分析互聯網群組的特點。要詳細了解青年人是以什麽(me) 樣的心情去上網?上網以後要尋求什麽(me) ?對什麽(me) 樣的信息感興(xing) 趣?對什麽(me) 樣的語言風格感興(xing) 趣?形成群組的規律是什麽(me) ?動員方式是什麽(me) 等等問題。
第二,尋求介入或組建群組的可能對象。鑒於(yu) 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和團組織的政治性要求,可以先在到村任職大學生群體(ti) 、大學生誌願者群體(ti) 中探索,組建類似“同學錄”形式的小組。同時,要持續關(guan) 注社交網站、活躍博主等,尋求可能的合作者。
第三,逐步形成群組的特色功能。淺層的可以探索健康的交友、娛樂(le) 功能,中層的可以探索互助服務功能,深層的可以探索思想交流功能。
第四,探索群組的運行機製。研究具有團的色彩的群組在虛擬社會(hui) 中如何體(ti) 現團的組織原則,如何聯絡和影響沒有政治取向的其它群組,如何強化自身的影響力等。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我們(men) 的團建試點雖然是分領域、分地方實施的,但相互之間並不是孤立的。比如,企業(ye) 的團建試點也可能涉及到互聯網團建試點的一些內(nei) 容和方式,也可能涉及到統籌城鄉(xiang) 團建試點的內(nei) 容,也可能涉及到青年自組織。各領域的試點要突出重點,但不排斥所有能增加團組織活力的新方法。這次會(hui) 議後,希望大家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陸昊同誌的講話,各試點單位及其所在地的團委要根據已下發的試點方案和本試點單位的實際,製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各級團的組織部門要及時溝通研究。
從(cong) 發展的角度來看,團建試點工作的意義(yi) 十分重大。希望同誌們(men) 迎難而上,勇於(yu) 探索,紮紮實實地推動每一項具體(ti) 的工作。我相信隻要我們(men) 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會(hui) 取得豐(feng) 碩的成果。
(2009年8月25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