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學校工作會(hui) 議大會(hui) 交流發言之二
創造性實施大學生“青馬工程”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廣東(dong) 省委
自2007年團中央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以來,我委一直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將其列為(wei) 每年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並紮實推進。特別是2011年,我委為(wei) 進一步落實團中央實施“青馬工程”的有關(guan) 部署,在每年舉(ju) 辦一期“青馬工程”省級集訓班的基礎上,選取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作為(wei) 創新實施大學生“青馬工程”示範院校。同時,連續十年舉(ju) 辦省級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班,每年集中培養(yang) 300多名省級大學生骨幹,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現已初步形成了大學生“青馬工程”的標準化培養(yang) 模式。我們(men) 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五個(ge) 方麵:
一、“雙推”“雙考”選拔:堅持群眾(zhong) 性和先進性,開放式選拔培養(yang) 對象
我們(men) 創造了“雙推”“雙考”的大學生“青馬工程”培養(yang) 對象選拔模式。有意參加“青馬工程”的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群眾(zhong) 基礎和群眾(zhong) 動員能力,必須要爭(zheng) 取盡可能多的同學簽名推薦,再通過組織審查推薦,方可取得報名資格。報名成功後,再通過公開、透明的筆試和麵試,全麵考察理想信念、信仰立場、理論素養(yang) 、群眾(zhong) 基礎後才能成為(wei) 培養(yang) 對象。嚴(yan) 格的選拔程序保障了培養(yang) 對象來源的廣泛性、群眾(zhong) 性和先進性。
二、“雙教”“雙師”培養(yang) :整合資源,助力培養(yang) 對象係統化成長
我們(men) 建構了“雙教”“雙師”四位一體(ti) 的學員培養(yang) 機製,將理論教育與(yu) 實踐教育相結合培養(yang) 學員。聯合廣州等團市委在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建立了百家“青馬工程”學員實踐鍛煉基地;選聘共家學派創始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韋正翔教授等省內(nei) 外知名人士擔任學員研讀經典導師;選聘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百優(you) 青年誌願者趙廣軍(jun) 等擔任人生成長導師,引導學員掌握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檢驗和發展理論。
三、“雙網”“雙學”互促:依托新媒體(ti) ,提供立體(ti) 式的學習(xi) 支持
我們(men) 根據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發展脈絡和青年大學生的特點,組織編印了《曆史先聲》、《中國探索》、《勵誌修身》、《家國天下》一套四本大學生“青馬工程”口袋書(shu) ;定期出版青馬月刊《青春呐喊》;搭建了“青馬教育頻道”網絡公開課平台,實現“青馬工程”精品公開課的在線選課、在線瀏覽、計算在線學習(xi) 時長、修取網絡學分、優(you) 質學習(xi) 資源共享,讓學員的自主學習(xi) 不再無影無形;打造了“青馬社區”網絡交流平台,以微博、說客、社交網絡凝聚學員,帶動學員分享學習(xi) 心得、發起熱點話題討論、共享學習(xi) 資料,實現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xi) 研討。
四、“雙兼”“雙調”實踐:創新實踐機製,築牢深厚的群眾(zhong) 根基
2011年暑期,我委與(yu) 省信訪局聯合組織了“民生事·學子心”大學生信訪工作誌願者行動,選拔優(you) 秀中山大學“青馬工程”學員到信訪部門開展誌願服務。中山大學“青馬工程”學員在省信訪局擔任誌願者一個(ge) 月的時間裏,共參與(yu) 處理848份信訪案件,審核131件待辦結案件,編寫(xie) 4份《網信摘報》,受到了省委副書(shu) 記朱明國,省委常委、秘書(shu) 長徐少華的好評。我們(men) 實行了“雙兼”和“雙調”製度,要求學員兼任學校學生幹部和社會(hui) 職務,在寒假和暑假進行社會(hui) 調研。學員在校內(nei) 可擔任團委和學生會(hui) 學生幹部、輔導員助理、班主任助理、班級黨(dang) 建員,在校外可兼任信訪工作誌願者、社區團委書(shu) 記助理、非公團建指導員、中學兼職團委副書(shu) 記等職務,讓學員在了解民情、社情的同時,強化宗旨意識和服務精神,提升服務群眾(zhong) 、組織群眾(zhong) 、化解矛盾的社會(hui) 活動能力。
五、“雙育”“雙評”機製:力促學員堅定畢生追求理想和真理的信仰
我們(men) 堅持製度育人與(yu) 文化育人相結合,學員參訓情況考評和學員在校表現考評相結合,培養(yang) 學員形成影響一生的優(you) 秀思想、行為(wei) 習(xi) 慣。要求各校學員參訓期間佩帶“青馬工程”徽章,接受全校同學的監督;學員一年集中培養(yang) 期滿後,按照所在院係劃分為(wei) 小組進行分散學習(xi) ,畢業(ye) 離校後按照工作區域重新劃分小組組織活動,讓對理想和真理的探索永不停止。此外,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華南理工大學製作統一班徽,湛江師範學院設計班服,中山大學創作了班歌《青馬奔騰》,定期組織班級活動,在學員中形成影響持久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學員考核除了要完成八個(ge) 方麵的參訓情況考核外,還要在培訓期滿時由所在班級同學對其思想、學習(xi) 、工作、生活等方麵進行評分。
以上是近年來我委創新實施大學生“青馬工程”的基本情況,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離團中央對此項重點工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為(wei) 此,今年我委將聯合省委省政府有關(guan) 部門共同出台《廣東(dong) “百所高校萬(wan) 名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全省現場推進會(hui) ,為(wei) 全省133所高校提供每校5-10萬(wan) 元的“青馬工程”專(zhuan) 項經費,免費發放“青馬”讀本口袋書(shu) 和“青馬月刊”,全麵推廣“青馬工程”標準化培養(yang) 模式,讓青春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永遠跟黨(dang) 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