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dong)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探索“大骨班”培養(yang) 新模式
2010年8月10日-17日,廣東(dong) 省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組織第九期學員在東(dong) 莞開展為(wei) 期8天的學習(xi) 訓練,吸納了粵港澳三地77所高校共301名學員參加。培訓班緊扣當前熱點,力求實現開放型、創新性、時效性的有機結合,對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的方法與(yu) 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培訓班基本情況
(一)設置開放多元的培訓課程
培訓班邀請了34位各界知名人士組成導師團分別為(wei) 學員作“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與(yu) 大學生成長成才”、“時代變遷·代際差異與(yu) 青年認知”、“時代的領舞者——學生領袖的成長路”、“盛世與(yu) 成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廣東(dong) 又好又快發展”、“廣東(dong) 建設文化強省與(yu) 大學生責任”主題講座。
講座選題既是當前時代熱點、重點話題,又與(yu) 青年大學生緊密相連。在激發學員興(xing) 趣的同時,也激起了學員的時代使命感與(yu) 責任感,更讓學員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同時學會(hui) 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jue) 實際問題。
(二)開創個(ge) 性化的學習(xi) 安排
培訓班貼近大學生骨幹成長需求設計培訓,開創了理論學習(xi) 、讀報活動、讀書(shu) 報告會(hui) 、軍(jun) 體(ti) 訓練、素質拓展、參觀見習(xi) 、主題論壇、才藝聯誼、體(ti) 育競賽和團隊建設等十多種學習(xi) 形式。讓學員開展“心係天下”讀報每晨一讀,引導學生關(guan) 注時事熱點;每天一期培訓簡報交流學員心得;學員微博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提煉學習(xi) 收獲。
(三)強化實踐體(ti) 驗的活動比重
培訓班組織學員到大嶺山武警訓練基地開展軍(jun) 事體(ti) 驗訓練;分成15個(ge) 小組深入到大嶺山15家大型企業(ye) 生產(chan) 一線和管理崗位參加勞動鍛煉;組織開展“心靈成長之旅”——團隊心理輔導活動;到東(dong) 江縱隊紀念館參觀。
(四)深化互動交流的平台建設
培訓班邀請了華工大、華農(nong) 大等多所高校團委書(shu) 記舉(ju) 辦“我與(yu) ‘團長’麵對麵”團學論壇;邀請東(dong) 莞優(you) 秀青年企業(ye) 家舉(ju) 辦“青春共鳴”——對話青年才俊創業(ye) 精英論壇;邀請曆屆學聯主席代表舉(ju) 辦“曆屆學聯主席交流會(hui) ”。
(五)融合潮流新銳的時尚元素
培訓班選擇引入了當前深受大學生歡迎的素質拓展活動;軍(jun) 事訓練營也摒棄了以往軍(jun) 訓枯燥的軍(jun) 姿、隊列訓練,選擇了觀摩反恐演練、參觀先進武器裝備和穿越障礙訓練等對大學生富有吸引力的活動項目;邀請了廣東(dong) 電視台主播王鵬、李琳、杜偉(wei) 參與(yu) 的聯歡舞會(hui) 更是成為(wei) 了時尚元素的盛宴。時尚元素與(yu) 傳(chuan) 統教育方式的融合帶給了培訓蓬勃的生命力。
(六)搭建方便迅捷的信息係統
培訓班利用手機、互聯網等媒體(ti) 建立了培訓班電子郵箱、微博、QQ群、飛信群、手機報等信息平台,共享培訓資料、交流思想和心得、上交作業(ye) 和反饋評議,開展網上網下互動學習(xi) 。
(七)拓展跟蹤培養(yang) 的完備機製
本期培訓集中培訓期為(wei) 八天,跟蹤培養(yang) 時間為(wei) 一年。跟蹤培養(yang) 期按地域分片區指定聯絡人,敦促和考核學習(xi) 交流;學校在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建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實踐基地,分批分次利用寒暑假組織學員在實踐基地掛職和到港澳地區交流學習(xi) ;學員們(men) 還要完成讀書(shu) 筆記、作業(ye) 和論文。
二、培訓創新及經驗
(一)突破了以往培訓思維的局限,開創了寬視野深發展的培訓設計
本期培訓解放思想,破除壁壘,首次招收了港、澳高校學生,增進三地青年學生領袖之間的溝通與(yu) 交流,實現三地文化和經驗的交流互融,帶給學生骨幹開放的視野與(yu) 胸懷。培訓還將集中學習(xi) 與(yu) 分散學習(xi) 、自主學習(xi) 結合起來。集中培訓後,學員按所在地域分片組織學習(xi) 和實踐。學員在分散學習(xi) 期間,有片區聯絡員監督,要定期提交作業(ye) 、論文和讀書(shu) 心得,讓學習(xi) 不再局限於(yu) 集中培訓的時間,讓學習(xi) 成為(wei) 常態,致力於(yu) 構建學習(xi) 型學生幹部隊伍。
(二)突破了大學生日常交往接觸人群的限製,提供了與(yu) 社會(hui) 各界平等交流的機會(hui)
本次培訓班邀請了學者、專(zhuan) 家教授、黨(dang) 政領導、高校團委書(shu) 記、優(you) 秀青年企業(ye) 家、傑出往屆省學聯執行主席等各界人士與(yu) 學員平等對話交流。通過本期培訓班,學員們(men) 可以與(yu) 一直關(guan) 心和支持團學工作的領導老師進行直接、平等的交流,坦誠相對,共話青年責任與(yu) 使命。
(三)突破了以往培訓以理論教學為(wei) 主的限製,發展了以體(ti) 驗式教育為(wei) 特點的培養(yang) 模式
本期培訓班根據學員特點,突破了以往培訓以理論教學為(wei) 主的限製,設計了以體(ti) 驗式教育為(wei) 特點的培養(yang) 模式。培訓班通過“挑戰極限、超越自我”軍(jun) 事訓練營強化學員愛國主義(yi) 教育,培養(yang) 了勇氣與(yu) 協作精神;通過“心靈成長之旅”團隊心理輔導,讓學員勇於(yu) 擔當,明白了團隊與(yu) 責任,學會(hui) 了感恩;通過讓學員參與(yu) 到企業(ye) 生產(chan) 流水線操作過程中,深入了解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增強實踐動手的能力。體(ti) 驗式的教育讓學員在做中學、從(cong) 學中悟、從(cong) 悟中行,培養(yang) 學員健全人格。
(四)突破了院校、空間和時間的限製,搭建了學員間即時交流互動的平台
培訓班讓學員隨機分組和分配宿舍,打破了學員間原有的院校隔閡。同時要求學員每天撰寫(xie) 微博、參與(yu) Q群討論,開創性地利用微博、QQ群、手機報等新型網絡媒體(ti) 搭建了學員即時交流互動的平台。通過網絡的形式,使學員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方便快捷地交流和分享一天的學習(xi) 感悟,促進各院校學員交流與(yu) 碰撞,共同提升,也為(wei) 學員們(men) 的後續交流提供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