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 開展社會(hui) 觀察 ——山東(dong) 高校廣泛開展“調研山東(do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
為(wei) 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xi) 實踐科學發展觀,通過社會(hui) 實踐觀察社會(hui) ,了解社會(hui) ,堅定信念,今年暑期,團山東(dong) 省委聯合《大眾(zhong) 日報》開展了以“調研山東(dong) ”為(wei) 主題的大學生社會(hui) 調查活動。全省共組建省級重點團隊60餘(yu) 支,涉及大學生600餘(yu) 人。同時,積極發動各地各高校立足各自實際,廣泛組織各級各類以社會(hui) 觀察為(wei) 主題的社會(hui) 實踐團隊。參與(yu) 實踐的大學生廣泛深入基層,關(guan) 注熱點,在實踐中尋找關(guan) 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廓清思想迷霧,最終形成正確的社會(hui) 觀察結論。
廣泛深入基層 了解新農(nong) 村建設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問題是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為(wei) 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黨(dang) 在農(nong) 村的基本政策,切身感受改革開放以來農(nong) 村的飛躍發展,山東(dong) 省各高校組成多支實踐團隊深入農(nong) 村開展調研活動。
山東(dong) 大學“壽光土地流轉模式專(zhuan) 題調研”實踐團赴壽光田柳鎮與(yu) 上口鎮進行了為(wei) 期一周的“專(zhuan) 業(ye) 合作服務型”土地流轉模式的調查活動,實踐團走訪了壽光市經管局、田柳鎮政府、田柳鎮行政服務大廳、田柳鎮土地流轉中心、上口鎮政府等行政部門,采訪了隆愷育苗大棚基地內(nei) 由於(yu) 土地流轉轉變為(wei) 農(nong) 業(ye) 工人的農(nong) 民們(men) ,發放調查問卷百餘(yu) 份。魯東(dong) 大學“百村十年觀察”調研團奔赴萊州、龍口、乳山、高密、青州、昌邑、莒縣七地,各選取了一個(ge) 具有代表意義(yi) 的村莊進行調研,此調研是教育部“百村十年觀察”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調研團成員充分利用所學專(zhuan) 業(ye) 知識,采用走訪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文獻法、訪談法等多種方法對村莊10年來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狀況進行調研。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實踐團奔赴青島市嶗山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等地的60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調研經濟危機下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實踐團發現,大部分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運行相對規範,對社員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實行了五個(ge) 統一:統一供種、統一供藥、統一供肥、統一技術規程、統一銷售,真正做到了“生產(chan) 標準化、產(chan) 品品牌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範化”。
麵對經濟危機 關(guan) 注中小企業(ye) 成長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ye) 數已達到4200多萬(wan) 戶,中小企業(ye) 在維護市場競爭(zheng) 活力、擴大城鄉(xiang) 就業(ye) 、維持社會(hui) 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麵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暑期,山東(dong) 省多支實踐團走入企業(ye) ,調研經濟危機下中小企業(ye) 的生存發展現狀,探討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ye) 如何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破浪前行。
曲阜師範大學實踐團分赴日照市中盛集團有限公司、臨(lin) 沂市金升有色集團有限公司、壽光市蔬菜基地等中小企業(ye) 就銀企關(guan) 係、小額信貸、民間借貸、擔保體(ti) 係等涉及企業(ye) 融資狀況的相關(guan) 方麵進行了深入調研。山東(dong) 科技大學實踐團深入濰坊,就經濟危機下濰坊市中小企業(ye) 的生存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大學生們(men) 發現,2009年上半年濰坊市中小企業(ye) 的總體(ti) 運行態勢平穩,但存在資金瓶頸尚未有效解決(jue) 、市場需求依然不足、利潤空間相對狹小、投入力度有所減弱等問題,建議大力實施龍頭企業(ye) 帶動戰略、品牌拉動戰略、科技推動戰略,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配套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
傳(chuan) 承民俗精粹 弘揚民間文化
山東(dong) 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鄉(xiang) ,禮儀(yi) 之邦”之稱,民俗文化是其中極為(wei) 鮮亮的一筆,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東(dong) 民俗文化多彩多樣,生生不息。暑期,山東(dong) 多支實踐團深入民間,經曆了一次挖掘民俗藝術、弘揚民間文化之旅。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實踐團赴呂劇文化的發源地——黃河三角洲,通過走訪當地文體(ti) 局、與(yu) 民間藝人座談、發放調查問卷、參觀農(nong) 家書(shu) 屋及博物館等方式,獲得了大量關(guan) 於(yu) 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珍貴資料,並對公共文化體(ti) 係建設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中的作用進行了調研。山東(dong) 藝術學院實踐團赴山東(dong) 鄄城,參觀了山東(dong) 鄄城魯錦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銷售鏈條以及中國魯錦博物館,親(qin) 身感受到擁有1900多種紋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魯錦的深厚文化底蘊,實踐團還對當地著名的曹州麵塑、農(nong) 民繪畫、曆史文化古跡及民間傳(chuan) 說進行了詳細地了解與(yu) 調查。
此外,山東(dong) 交通學院的“濟南市長清大學城地區大學生創業(ye) 現狀”調研團、山東(dong) 大學威海分校的“生命之源”農(nong) 村節水護水調研團、山東(dong) 商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的“濟南市老年公寓發展狀況”調研團等也紛紛走入社會(hui) ,就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養(yang) 老問題等社會(hui) 熱點開展調研,取得豐(feng) 碩成果。
9月份,團山東(dong) 省委將聯合《大眾(zhong) 日報》組織專(zhuan) 家對各高校社會(hui) 實踐團隊報送的調研報告進行評審,對優(you) 秀作品,將以獎學金方式對調研團隊進行獎勵,並在《大眾(zhong) 日報》上刊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