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大家推選我和軍(jun) 科、雍政同誌走上全國青聯新的工作崗位,這是組織的信任與(yu) 培養(yang) ,是各位副主席和常委的信任與(yu) 重托,我們(men) 既感到無尚光榮,更深感責任重大。在此,我代表我們(men) 三位同誌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men) 有決(jue) 心、有信心與(yu) 大家一起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按照陸昊同誌和團中央書(shu) 記處的部署,努力學習(xi) ,嚴(yan) 格要求,把青聯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剛才,我們(men) 聆聽了楊嶽、爾肯江·吐拉洪、張曉蘭(lan) 三位同誌的致信,深受感動。楊嶽同誌在擔任全國青聯主席期間,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帶領我們(men) 推動青聯事業(ye) 取得了長足發展,為(wei) 我們(men) 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爾肯江·吐拉洪常務副主席、張曉蘭(lan) 副主席為(wei) 青聯事業(ye) 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勞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提議,讓我們(men) 以熱烈的掌聲,向楊嶽同誌、爾肯江·吐拉洪同誌、張曉蘭(lan) 同誌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記得,全國青聯的一位老主席在離開全國青聯時曾說過“青聯永遠不說再見”,給大家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剛才,爾肯江·吐拉洪同誌在信中也提到“一段青聯緣,一生青聯情”。對我們(men) 青聯人來說,變化的是身份,不變的是感情。我們(men) 衷心祝願楊嶽、爾肯江·吐拉洪和張曉蘭(lan) 同誌在新的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們(men) 也將迎來全國青聯成立60周年。我們(men) 看到,60年來,伴隨著祖國奮進的步伐,青聯組織在黨(dang) 的領導下,留下了一串串激情澎湃而又堅定有力的奮鬥足跡,鑄就了讓每個(ge) 青聯人心馳神往、奮鬥不息的光榮與(yu) 輝煌。
我認為(wei) ,這份光榮首先源自於(yu) 青聯純潔的組織靈魂。愛國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始終是青聯組織高舉(ju) 的旗幟,堅持愛國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黨(dang) 的領導的有機統一,是青聯組織的根本立場和價(jia) 值取向,是我們(men) 不斷從(cong) 光榮走向新的光榮的根本保證。
第二,我認為(wei) ,這份光榮源自於(yu) 青聯深邃的組織智慧。麵對階層、信仰、民族、職業(ye) 等方麵差異共存的不同青年群體(ti) ,青聯組織堅持求同存異、刪繁就簡,形成了不斷追求“最大公約數”的組織智慧,擁有了不可替代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第三,我認為(wei) ,這份光榮源自於(yu) 青聯清新的組織氣質。青聯從(cong) 來不是“名利場”,也不是“聚義(yi) 廳”,而是一個(ge) 以理想主義(yi) 和純真友情為(wei) 紐帶的組織。在這裏,我們(men) 能夠獲得激勵一生的動力,能夠找到交往一生的朋友,能夠擁有品味一生的回憶。特別是在泛濫的世俗化浪潮麵前,青聯這一具有獨特魅力的組織氣質更令人感到彌足珍貴。
第四,我認為(wei) ,這份光榮源自於(yu) 青聯紮實的組織作為(wei) 。青聯組織始終堅持服務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青年成長發展,積極履行職能作用,在時代“主戰場”上團結引導各族各界青年匯成了建設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hui) 的青春洪流。
當前,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正處於(yu) 關(guan) 鍵時期。青聯事業(ye) 站在了光榮與(yu) 夢想、機遇與(yu) 挑戰、現實與(yu) 未來交匯的新起點上。對我們(men) 來說,青聯的光榮是動力和財富,更是壓力與(yu) 責任。我們(men) 深知,過去光榮不等於(yu) 永遠光榮,我們(men) 絕不可能僅(jin) 僅(jin) 依賴過去的光榮和成就就能保持今天和未來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青聯過去的光榮屬於(yu) 我們(men) 每一個(ge) 青聯人,未來的光榮正召喚著我們(men) 去開拓、去奮鬥,迫切需要我們(men) 把永葆青聯光榮的共同責任轉化為(wei) 當前的具體(ti) 思路和行動。
借此機會(hui) ,我講幾點想法,和大家交流。
第一,要把握好兩(liang) 個(ge) 認同的關(guan) 係,既要注重增強情感認同,更要注重增強思想認同。我們(men) 要在加強溝通聯絡、鞏固情感紐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形成思想層麵上的理性認同,使青聯組織的影響力更廣泛、更持久、更深入,有效引導委員在踐行組織目標方麵做到“知行統一”,引導青年堅定不移地跟黨(dang)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第二,要把握好兩(liang) 個(ge) 維度的關(guan) 係,既要注重強調代表性,更要注重強調廣泛性。青聯委員是各個(ge) 領域、各個(ge) 行業(ye) 的傑出青年才俊,有著很強的代表性。但我們(men) 要認識到,青聯不僅(jin) 是青聯委員的青聯,青聯工作也不僅(jin) 僅(jin) 是聯絡和服務少數青年,而是要麵向更廣大青年、覆蓋更廣大青年、影響更廣大青年。代表性強是青聯組織的鮮明優(you) 勢,廣泛性強才是青聯組織的生存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men) 要努力走進青年,把青聯事業(ye) 深深植根於(yu) 最廣大青年之中。
第三,要把握好兩(liang) 個(ge) 方式的關(guan) 係,既要注重強化社會(hui) 化動員,更要注重強化組織化動員。社會(hui) 化動員是青聯組織的獨特優(you) 勢。但我們(men) 看到,社會(hui) 化動員方式的“可複製性”很強,“被替代”的風險也很大。而植根於(yu) 強大組織網絡和組織文化的組織化動員方式或許在某個(ge) 點上可以被“複製”,但在全局和整體(ti) 上被“複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從(cong) 而使組織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我們(men) 要在強化社會(hui) 化動員的同時,更加注重堅持組織化動員這一根本動員方式,有效集成青聯委員的個(ge) 體(ti) 優(you) 勢,努力實現組織化動員與(yu) 社會(hui) 化動員的良性互動。
第四,要把握好兩(liang) 個(ge) 途徑的關(guan) 係,既要注重盤活存量,更要注重調整增量。健全的組織體(ti) 係、響亮的工作品牌、良好的社會(hui) 聲譽、高素質的委員和工作隊伍,是青聯事業(ye) 發展的優(you) 質存量資產(chan) 。麵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men) 要在盤活存量的同時,通過對工作增量的結構性調整,進一步突出主題,拓展領域,整合資源,提高工作項目的關(guan) 聯度,打造以品牌為(wei) 核心的產(chan) 品供應鏈,切實增強青聯工作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和持續性。
第五,要把握好兩(liang) 個(ge) 變量的關(guan) 係,既要注重加強文化建設,更要注重加強製度建設。獨具魅力的組織文化是青聯組織的“傳(chuan) 家寶”,也是推動青聯事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變量。青聯不是一個(ge) “鬆散型”組織。把握好製度建設這個(ge) 變量,對於(yu) 青聯組織規範健康發展意義(yi) 重大。我們(men) 要在傳(chuan) 承青聯組織文化的同時,更加注重強調製度的規範作用,使製度效應與(yu) 文化效應相互疊加、剛柔並濟。
以上是我幾點初步的想法,供同誌們(men) 參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王兆國同誌將出席本次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充分體(ti) 現了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總書(shu) 記的黨(dang) 中央對當代青年、對青聯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qin) 切關(guan) 懷。今天下午,團中央書(shu) 記處第一書(shu) 記陸昊同誌將與(yu) 大家座談。我們(men) 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兆國同誌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陸昊同誌的講話要求,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創造新的業(ye) 績。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對我們(men) 的信任和支持!懇請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給我多一些指點,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幫助。
(2009年3月25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