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仰點亮人生 “青馬誌·中國夢”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第六期學員赴贛實踐鍛煉活動側(ce) 記
火熱的八月,火紅的青春。在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學習(xi) 貫徹團十七大精神活動蓬勃開展之際,江西省吉安市迎來了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第六期學員——8月2日至8日,團中央、全國學聯以“青馬誌·中國夢”為(wei) 主題,在團江西省委、中共吉安市委協助下,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第三次組織學員赴贛進行實踐鍛煉。充分利用井岡(gang) 山精神發祥地和革命老區特有資源優(you) 勢,組織200名學員分赴井岡(gang) 山市、遂川縣、永新縣6個(ge) 鄉(xiang) 鎮的18個(ge) 村開展了為(wei) 期六天的實踐鍛煉活動。
8月2日下午,在完成緊湊的集中培訓後,帶著未知與(yu) 憧憬,學員們(men) 馬不停蹄地分別趕往各實踐鍛煉點。這是學員中絕大多數人第一次近距離、全方位置身於(yu) 祖國最基層的農(nong) 村。在隨後分別召開的見麵座談會(hui) 上,學員們(men) 忘卻了車程的勞累,仔細聆聽並認真記錄下當地黨(dang) 政領導所作的情況介紹和提出的殷切希望,積極踴躍地提出自己對基層所見所聞的疑惑,虛心向基層幹部請教著各種問題,難掩興(xing) 奮好奇之情,對即將開啟的實踐之旅充滿期待。
一、追尋紅色記憶
在遂川縣草林鎮的“紅色圩場”、革命烈士紀念墓前,學員們(men)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重溫了紅色風暴在井岡(gang) 大地湧動並接受血與(yu) 火洗禮的紅色記憶。“1928年,毛澤東(dong) 領導塘邊群眾(zhong) 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運動,使塘邊成為(wei) 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典範……”,學員們(men) 追尋著曆史的足跡、沿著紅色的印記,駐足在永新縣沙市鎮的塘邊毛澤東(dong) 舊居和紅四軍(jun) 三十一團團部舊址前,聆聽講解員講述一個(ge) 個(ge) 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革命故事,重溫一幅幅革命曆史的磅礴畫卷,仿佛穿越時空般親(qin) 身走進了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和生活,切身強烈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學員們(men) 紛紛表示,到每一處參觀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思想上的升華,都是一次生動的革命傳(chuan) 統教育,作為(wei) 中國大學生骨幹的時代責任感與(yu) 使命感油然而生。
二、感受老區變化
“增強大學生骨幹對國情和社會(hui) 的了解”是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的應有之義(yi) 。在短短幾天裏,身著帶有“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標誌的紅、藍T恤的學員,成為(wei) 鄉(xiang) 村田野、園區企業(ye) 一道道亮麗(li) 的風景線。環境優(you) 美的小城鎮、古樸典雅的廬陵風格建築、集中連片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廠房……昔日老區人民浴血奮戰的“精氣神”,再現今朝跨越式發展的征途上。參觀考察中,學員們(men) 邊走、邊看、邊聽,實地感受著吉安革命老區幹部群眾(zhong) 的進取精神和激越情懷,感受著老區人民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所取得的巨大發展,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此外,學員們(men) 還紛紛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積極為(wei) 當地引農(nong) 上坡項目、農(nong) 村沼氣工程、中藥材種植基地、油茶產(chan) 業(ye) 基地等建言獻策,就新農(nong) 村建設拆遷等一係列基層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將自身所學充分運用到了實踐中。
三、增進群眾(zhong) 感情
盡管“雙搶”剛剛結束,但農(nong) 村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冒著近40度的酷暑高溫,學員們(men) 或是戴上大草帽,來到農(nong) 民家中幫助背穀、曬穀;或是到新農(nong) 村建設點、敬老院打掃衛生;或是在農(nong) 村建房工地上,做起了“泥瓦匠”;或是幫助養(yang) 豬專(zhuan) 業(ye) 戶喂豬,疏通堵塞的水溝;或是在桑園、茶園裏,鋤草、平整土地、采摘桑茶葉,一項農(nong) 活都不拉下……“從(cong) 小就唱‘勞動最光榮’的我們(men) ,這次實實在在來到鄉(xiang) 野中,走進農(nong) 田,揮起鋤頭,汗流浹背務農(nong) 活,身體(ti) 力行感真知”。這些青年學子原汁原味地體(ti) 驗著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在與(yu) 群眾(zhong) 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一次次被震撼觸動,一次次經受著課堂上不曾有過的思想洗禮。雖然汗水浸透了衣衫、皮膚被曬得通紅、腳底磨破了皮,但不少學員還主動請纓前往幹旱地,運送抗旱物資,拉水挑水澆地,積極在抗旱救災一線做貢獻,得到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的普遍讚譽。
四、帶著“作業(ye) ”實踐
“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在井岡(gang) 山的發源和發展”、“如何使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真正外化於(yu) 形、內(nei) 化於(yu) 心、固化於(yu) 製”、“結合群眾(zhong) 路線教育,思索當前農(nong) 村社會(hui) 管理存在的問題”……帶著這一係列調研命題,懷揣著民情日記本,學員們(men) 起早貪黑,開展了大量實地走訪和調查活動,從(cong) 中真正體(ti) 驗到了基層工作之難、群眾(zhong) 冷暖之重。在井岡(gang) 山市廈坪鎮、拿山鄉(xiang) ,學員們(men) 普遍自我加壓,深入各村組、農(nong) 戶家庭、田間地頭,大範圍、多層次地對鄉(xiang) 村幹部、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農(nong) 民群眾(zhong) 進行了麵對麵訪談和問卷調查,全方位了解村情,多角度了解民意;遂川縣的學員們(men) 則來到縣第一、二工業(ye) 園,下到企業(ye) 車間與(yu) 一線工人進行交流,就廠區建設、生產(chan) 線操作、員工生活以及汙水排放等情況進行調研;在勞務輸出大縣——永新縣,學員們(men) 除認真完成調研任務,還積極開展慰問孤寡老人、關(guan) 愛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勵誌助學”活動,不僅(jin) 為(wei) 老人、孩子們(men) 送上了精彩紛呈的節目表演,還做了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他們(men) 消除心理障礙,舒緩心情,愉悅身心。“隻有正式走到這,真正走進這裏,我們(men) 這些書(shu) 齋裏的學生們(men) 才能接地氣,補鈣質,開眼界,長見識,增情感;才能真正了解中國的國情,才能有所觸動,有所思考,有所作為(wei) ”。這是學員們(men) 調研後發出的共同心聲。
8月9日下午,全國青少年井岡(gang) 山革命傳(chuan) 統教育基地綜合樓四樓報告廳座無虛席,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第六期學員實踐鍛煉成果匯報會(hui) 在這裏隆重召開。來自六個(ge) 班級的學員代表以其飽含激情的講演、精致新穎的視頻展示、嫻熟的快板,贏得了台下一陣高過一陣的掌聲。感人的實踐見聞,真摯的實踐感悟,不時觸碰著台下學員們(men) 的心弦。報告廳內(nei) 處處洋溢著青春氣息,激蕩著勃勃生機和活力。
“讓信仰點亮人生”。6天、144個(ge) 小時的實踐鍛煉,盡管短暫,卻不平凡。它讓來自全國不同省份、學校的近200名學員因“中國大學生骨幹”而匯聚在一起、匯聚在井岡(gang) 大地。學員們(men)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親(qin) 身體(ti) 驗、用心感受、認真思考,虔誠地向基層學習(xi) 、向群眾(zhong) 學習(xi) 、向火熱的實踐學習(xi) ,逐漸褪去了一身稚氣,將帶著信仰的震撼、實踐的真知,以青春的名義(yi) 不斷前進、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