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京理工大學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實施了“牽手”計劃,加強實踐鍛煉,選派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赴中學擔任團支書(shu) 、社團指導老師、校長助理和年級主任助理等職務,圓滿實現了該校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目中有人、腹中有墨、心中有夢、肩上有擔”的培養(yang) 目標。
一、勇於(yu) 創新、多方支持
南京理工大學在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工作中,始終探索和思考這樣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如何通過進一步創新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的方式方法,深化實踐育人體(ti) 係,更好引導大學生骨幹“向實踐學習(xi) ”;二是如何更好地發揮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在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中的示範帶頭作用。針對這一思考,該校深入研究目前高校大學生骨幹特點,積極整合優(you) 質資源,創造性地推出了“牽手”計劃,牽手中學,選派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赴中學擔任榮譽團支書(shu) 、社團指導老師、校長助理和年級主任助理等,著力在中學中推進大學生骨幹實踐基地建設。
計劃一經提出,就得到學校、中學、上級團組織的多方支持。學校領導和上級團委積極聯係,多方協調,使計劃從(cong) 理想到現實。在學校黨(dang) 委領導、團省委指導下,學校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各職能部門共同統籌,製訂完善了“牽手”計劃實施綱要及配套的工作機製,為(wei) 計劃實施提供了堅強保證。2011年4月,南京理工大學“牽手”計劃啟動暨首個(ge) 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實踐基地隆重揭牌,得到《中國青年報》等眾(zhong) 多媒體(ti) 報道。
二、體(ti) 係完善、專(zhuan) 業(ye) 實施
南京理工大學結合學校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雛鷹班、英才班、菁英班三級培養(yang) 層次,在中學中設置榮譽團支書(shu) 、社團指導老師、校長助理和年級主任助理三級實踐鍛煉崗位,大學一年級學生參加雛鷹班培訓,並選派其中優(you) 秀學員進中學擔任榮譽團支書(shu) ,經過一年的培養(yang) ,成績合格並在工作中得到中學師生認可的學生骨幹進入二年級英才班培訓,選派其中具有特長的學生骨幹擔任中學社團指導教師,選拔表現突出的學生骨幹進入三年級菁英班培訓,將菁英班中優(you) 秀學員推薦參加省級培訓及全國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同時推薦擔任中學校長助理和主任助理,最終培養(yang) 成為(wei) “目中有人、腹中有墨、心中有夢、肩上有擔”的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
在“牽手”計劃實施過程中,該校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以團幹部和專(zhuan) 業(ye) 教師團隊為(wei) 支撐,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專(zhuan) 業(ye) 指導團隊,對派出的大學生骨幹進行了為(wei) 期10天的前期培訓;在實施過程中,派出多名教工團幹部緊密跟蹤聯係大學生骨幹,幫助骨幹解決(jue) 困難,並及時以QQ、微博掛鉤聯係等方式主動深入了解派出骨幹,解決(jue) 骨幹在工作、學習(xi) 、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難題。同時,該校以360度績效評估體(ti) 係對大學生骨幹參與(yu) “牽手”計劃的結果進行專(zhuan) 業(ye) 評估。通過360度績效評估體(ti) 係,讓大學生骨幹不僅(jin) 可以從(cong) 自己、指導教師、中學學生、同學等處獲得多種角度的反饋,也可從(cong) 這些不同的反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不足與(yu) 發展需求,從(cong) 而提升青馬工程培養(yang) 成果。
三、互惠共贏,青春共進
“牽手”計劃實施一年來,先後有2100多名大學生骨幹報名參與(yu) ,覆蓋了全校所有學科專(zhuan) 業(ye) ,建立了9家骨幹實踐基地,分批選派了288名優(you) 秀大學生骨幹分赴各實踐基地擔任中學校長助理、年級主任助理、榮譽團支書(shu) 、社團指導老師,幫助建立了43個(ge) 學生社團,聯係了68個(ge) 團支部,累計活動時間10000餘(yu) 小時。“牽手”計劃先後被《中國青年報》、《揚子晚報》、江蘇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網等眾(zhong) 多媒體(ti) 報道,引起廣泛反響,並被授予江蘇省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創新創優(you) 成果獎一等獎。2012年3月16日,江蘇省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示範觀摩會(hui) 在該校召開,團省委、各團市委、江蘇72所高校團委共計一百餘(yu) 人來校觀摩,重點推介了該校“牽手”計劃。
“牽手”計劃一方麵搭建了大學生展現風采和錘煉技能的舞台,拓寬了人才培養(yang) 渠道,實現了人才培養(yang) 由課堂走向社會(hui) 、由校內(nei) 走向校外、由理論走向實踐,增強了高校團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有力推動了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麵,“牽手”計劃與(yu) 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中學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的意見》保持高度一致,為(wei) 中學生帶來豐(feng) 富多彩的課餘(yu) 文化生活,幫助中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掌握社會(hui) 技能、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麵發展,實現了未來大學生骨幹的預培養(yang) ,同時也契合了中學團建及中學生全麵發展的需求。通過“牽手”計劃,大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中學各學生組織、社團、團支部,找準對接著力點,通過“三個(ge) 一起”實現“三個(ge) 共同”,即與(yu) 中學生“一起學習(xi) 、一起活動、一起體(ti) 驗”,實現 “共同奮鬥、共同成長、共同奉獻”的目標。中學生切實體(ti) 會(hui) 到團組織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增強了對團組織的熱愛,推進了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生命力工程”,激發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活力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