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全站登陆入口
kaiyun全站登陆入口網->工作簡報->學校工作簡報 -> 正文
第 17 期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學校部編
2010年06月12日
 

“我的青春故事”全國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
報告團成員感人事跡

  編者按:近期,中國青年報開辟“我的青春故事”欄目,專(zhuan) 門采訪了“我的青春故事”全國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報告團7位成員的優(you) 秀事跡,報道感人,可親(qin) 可學,是激發廣大中職學生學習(xi) 熱情和成才動力的鮮活素材。現將報道材料印發,請各地各學校在推動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報告會(hui) 活動過程中,深入挖掘、大力宣傳(chuan) 本地本校可親(qin) 可學的典型。有關(guan) 情況請及時報送團中央學校部。

職校裏走出的上市公司老板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王華軍(jun)

  王華軍(jun) ,浙江省餘(yu) 姚市朗霞街道幹家路村一個(ge) 普通農(nong) 民的兒(er) 子,畢業(ye) 於(yu) 餘(yu) 姚市第五職業(ye) 技術學校外貿專(zhuan) 業(ye) ,做過集裝箱裝運工、倉(cang) 庫保管員、外貿單證員、董事長助理。如今,34歲的他已經成長為(wei) 上市公司寧波格萊特休閑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2008年在法國上市,目前總資產(chan) 兩(liang) 億(yi) 多元,年產(chan) 值5億(yi) 多元,擁有1000多名職工。

  成功的背後,除了創業(ye) 者必備的吃苦耐勞精神外,對一次次機遇的把握是王華軍(jun) 把企業(ye) 做大做強的關(guan) 鍵。“這個(ge) 人腦子好,看到機會(hui) ,馬上行動。”對王華軍(jun) 創業(ye) 經曆頗為(wei) 了解的朋友這樣評價(jia) 他,“出手快,踩點準。”

  王華軍(jun) 第一次出手是在1998年,22歲的他創辦了一家外貿公司。那是一個(ge) 離餘(yu) 姚市區很遠、麵積不足15平方米、幾乎沒有任何裝飾的“象牙屋”。

  “1998年那會(hui) 兒(er) ,國家沒有完全放開企業(ye) 自營出口的權限,企業(ye) 想把產(chan) 品賣到國外,必須通過外貿公司。”瞅準這個(ge) 機會(hui) ,王華軍(jun) 毅然辭去職務,自己出來幹。很多人不讚成他辭職創業(ye) ,認為(wei) 他年少氣盛“太衝(chong) 動”,但王華軍(jun) 的道理很簡單:“有些事,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不做,成功的幾率就一定是零。”

  與(yu) 每個(ge) 白手起家的老板一樣,創業(ye) 之初,王華軍(jun) 吃盡了苦頭——出差坐硬座、擠公交,“11路”步行一兩(liang) 個(ge) 小時,低聲下氣“討”生意。所有的辛酸,都被一年後5000萬(wan) 元的銷售額一掃而空。創業(ye) 這一步,王華軍(jun) 走對了。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王華軍(jun) 的外貿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之時,2000年,我國加入WTO。這意味著,生產(chan) 加工型企業(ye) 可以跳過外貿公司,直接向海外客戶出售產(chan) 品。外貿公司迎來了一場大洗牌。

  外貿不好做了,那就借助原有的外貿平台,轉做生產(chan) 。生產(chan) 什麽(me) ?就生產(chan) 過去外貿公司常賣的帳篷。又是一次準確的出手,把加入世貿帶來的挑戰,轉化成企業(ye) 轉型的機遇。

  這次看似巧妙的出手並非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在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搗騰出一家工廠後,王華軍(jun) 發現,自己竟然虧(kui) 本了,“我們(men) 廠生產(chan) 一頂帳篷的成本,居然比外貿公司以前向其他廠家購買(mai) 的還高”。

  問題出在管理上,學外貿出身的王華軍(jun) 擅長通過買(mai) 賣掙錢,卻不懂如何通過管理掙錢。

  為(wei) 了彌補短板,他費盡周折到浙江大學聽MBA課程,“我就是去聽課、學東(dong) 西,不要什麽(me) 學曆、學位證書(shu) 。”

  2001年,通過實行績效工資製度等一係列員工激勵措施,帳篷廠的生產(chan) 成本終於(yu) 降下來了,“比同行還略低一些”。兩(liang) 年後,不安分的王華軍(jun) 又出手了。他決(jue) 定削減帳篷產(chan) 能,轉而進軍(jun) 戶外休閑家具生產(chan) 領域。“帳篷技術含量不高,易於(yu) 模仿,利潤偏低。”根據自己多年跑外貿的經驗,王華軍(jun) 發現一處市場空白點,“那時候,戶外家具隻有台灣人在做,高價(jia) 賣到歐美。大陸沒人做。”

  看準這個(ge) 機會(hui) 後,王華軍(jun) 馬上下手。到2004年,戶外休閑家具已成為(wei) 公司的主導產(chan) 品,其中,鋁製高檔家具占據了歐美兩(liang) 成的市場份額。

  2008年,公司在法國掛牌上市。隨後,公司知名度更高,產(chan) 品的品牌附加值也提高了,國外資本市場的資金源源流進來,王華軍(jun) 又抓住機會(hui) 為(wei) 企業(ye) 未來發展作出更大的部署——在海外建倉(cang) 儲(chu) 中心和營銷中心,在餘(yu) 姚建格萊特工程技術中心,專(zhuan) 門用於(yu) 產(chan) 品研發和檢測。

將鍾愛的汽車事業(ye) 進行到底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王洪軍(jun)

  選擇一汽技工學校,王洪軍(jun) 覺得這是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我從(cong) 小就喜歡汽車,能夠到一汽工作,特別是能夠在一線親(qin) 手製造汽車,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夢想。”現在已經是一汽大眾(zhong) 汽車有限公司轎車一廠焊裝車間工長的王洪軍(jun) 實現了夢想。隻不過,他的夢想是通過別人都不以為(wei) 然的中職學校實現的。

  王洪軍(jun) 是個(ge) 有韌勁兒(er) 的人,當初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一汽技工學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天生就是個(ge) 喜歡實踐的人,不喜歡讀死書(shu) ,即便是考上大學也未必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剛上技工學校時,老師的一番話對王洪軍(jun) 觸動很大。

  “老師說,你們(men) 考不上大學,在這裏再不好好學習(xi) ,將來連飯都吃不上。”這些話直到現在王洪軍(jun) 都沒有忘,他覺得自己好像被有些人看得很低:難道我們(men) 來到這裏學習(xi) 就是為(wei) 了將來有碗飯吃嗎?“我一定做出個(ge) 樣來給大家看,做一名讓大家瞧得起的一線好工人。”王洪軍(jun) 當時就暗下決(jue) 心。

  在學校,王洪軍(jun) 從(cong) 不浪費時間,閱讀了大量關(guan) 於(yu) 汽車的書(shu) 籍,反複練習(xi) 汽車駕駛、維修等技術。這樣的努力讓王洪軍(jun) 在畢業(ye) 之前掌握了所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術,畢業(ye) 後,他以優(you) 異的成績進入一汽大眾(zhong) 汽車有限公司。

  初到崗位,王洪軍(jun) 發現自己從(cong) 事的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每天要拿著10多斤重的打磨機和工具,在700多個(ge) 燈管圍起來的生產(chan) 線上進行整修和打磨。有些人嫌工作太艱苦,相繼調到了其他崗位。

  “當時我想,工作雖然苦了點、累了點,可更能磨驚人的意誌,幹一行就要愛一行,行行都能出狀元。於(yu) 是我選擇了留下。”王洪軍(jun) 慶幸自己當初沒有當“逃兵”,他一直認為(wei) 自己現在的成績與(yu) 當初的磨礪是分不開的。

  王洪軍(jun) 愛鑽研在車間裏是出了名的。有時候,他甚至會(hui) 跟德國專(zhuan) 家“叫板”。

  汽車生產(chan) 時,經常會(hui) 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車頂棚上有個(ge) 坑啊之類的。”按照德國專(zhuan) 家的標準,這些汽車就要報廢,再從(cong) 德國進口材料繼續生產(chan) 。

  “你是專(zhuan) 家,整修不了嗎?”王洪軍(jun) 曾經試著跟德方專(zhuan) 家溝通,而德方專(zhuan) 家回答他:“像這樣的整修技術難題,在我們(men) 德國,隻有極少數頂尖整修專(zhuan) 家才行。”

  “我覺得一台車就這樣報廢了,特別可惜,心疼啊。我就不信我修不好!”王洪軍(jun) 決(jue) 定自己研究汽車整修技術。

  工作之餘(yu) ,他開始試驗各種辦法,膠水,提拉工具,什麽(me) 都用上了,試驗了數十次,失敗了數十次,最後他終於(yu) 找到了解決(jue) 的辦法。當他把一台德方專(zhuan) 家整修不了的車身整修好,經過檢測完全合格時,德方專(zhuan) 家大吃一驚。“因為(wei) 他沒想到我這個(ge) 從(cong) 中職學校走出來的普通工人解決(jue) 了連專(zhuan) 家都解決(jue) 不了的問題。”王洪軍(jun) 說。

  因為(wei) 過硬的技術,王洪軍(jun) 去年被德國大眾(zhong) 邀請到德國進行技術交流,這是廠裏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都沒有的機會(hui) 。

  除了整修技術,王洪軍(jun) 還自己研製改進整修工具。到現在,他已經研製了40多種、2000多件工具,這些工具得到了工友的肯定。

  幾年下來,王洪軍(jun) 為(wei) 企業(ye) 攻克各種技術難關(guan) 700餘(yu) 項,為(wei) 企業(ye) 創造經濟效益達6000餘(yu) 萬(wan) 元。有些技術發明還獲得了國家專(zhuan) 利。2008年,王洪軍(jun) 當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

  曾經有人問他:在你工作的過程中,什麽(me) 讓你感到最快樂(le) ?

  他說:當我用自己的創新發明攻克一個(ge) 又一個(ge) 技術難題時,心裏就會(hui) 有種說不出的高興(xing) 和快樂(le) 。

  王洪軍(jun) 說,他不會(hui) 停下鑽研的腳步,在未來的日子裏,他會(hui) 向更高的目標挑戰,將自己的鍾愛的汽車事業(ye) 進行到底。

“藍領”徐老師的幸福生活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徐陸

  “工人”和“教師”,沈陽小夥(huo) 子徐陸同時擁有著兩(liang) 個(ge) 看似相差甚遠的身份。

  1999年,徐陸從(cong) 中航工業(ye) 沈飛技校銑工專(zhuan) 業(ye) 畢業(ye) ,進入沈飛數控加工廠成了一名“藍領”。

  “其實我小時候的夢想是開飛機。”那時,徐陸有一個(ge) 寶貝箱子,裏麵裝的滿滿的,全是飛機、大炮玩具,“那時候覺得有人送我玩具最幸福”。

  然而由於(yu) 貪玩,上了初中的徐陸“成績不夠好,視力也不夠好”,無奈的放棄了做飛行員的夢想。

  “開不了飛機,還不能造飛機嗎?”16歲的徐陸躊躇滿誌地走進中航工業(ye) 沈飛技校。每當頭頂有飛機飛過,徐陸都會(hui) 抬頭目送,“以後,天上的飛機就是我造的。”想到這,徐陸就覺得特幸福。

  開學典禮上,校長在講話中提到一位鉗工實習(xi) 教師就是上學時成績優(you) 秀,畢業(ye) 後直接留校當了老師。“技校畢業(ye) 也能當老師?”反複琢磨著校長的話,少年徐陸摩拳擦掌,打算幹出點名堂。

  為(wei) 了實現留校任教的理想,徐陸鉚足了勁兒(er) 認真學習(xi) ,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誰知到了畢業(ye) 前夕,沈飛急需用人,徐陸這一屆學生全部提前分配進廠。想當老師的願望也就此擱淺。

  藍色的工作服穿上身,徐陸並沒有怨天尤人。他給自己製定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常常“自己和自己較勁”,在一次次刷新和打破自己的紀錄中體(ti) 會(hui) 幸福。

  “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ge) 製造積木的人。”徐陸連自己製造出來的零件會(hui) 裝在飛機的發動機上還是機翼上都不知道,但他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yi) 。

  2000年,公司團委開展青工技能競賽,剛剛出徒的徐陸不但當選“銑工技術能手”,還獲得了“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憑借出色的表現,年輕的徐陸成為(wei) 廠裏的絕對主力。2003年,徐陸被調進“攻關(guan) 小組”,專(zhuan) 門負責攻克高難度零件加工。最初,小組裏有5名銑工,到了最後隻剩下徐陸一個(ge) 。“別人的任務都按個(ge) 算,我的任務按車算。”連休息都成了一種奢侈品,最誇張的一次,徐陸連續一個(ge) 月沒有歇過一天。

  2008年7月,機會(hui) 向徐陸敞開了大門。中航工業(ye) 沈飛技校麵向全廠招聘教師!這是徐陸第一次參加麵試。“當時可緊張了,他們(men) 叫我抽5張圖紙,然後看10分鍾。我問看什麽(me) ,他們(men) 說你就看吧。”10分鍾過去,考官又下令“你講吧。”“講什麽(me) ?”“就講你看到的。”憑借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徐陸講了一堂像模像樣的課。然後就回廠幹活了。
 
  “沒想到我真的能通過麵試。”徐陸的教師夢終於(yu) 成真。

  “重新踏入校園那一刻,我差點沒哭出來。”時隔12年,從(cong) 一個(ge) 不懂事的孩子到光榮的教師,徐陸覺得特別幸福。然而,徐陸也清楚地看到,擺在自己麵前的是一道難關(guan) 。徐陸覺得自己和學生一樣,也像一張“白紙”,也要從(cong) 頭學起。

  “當工人時候想怎麽(me) 把活幹好就行了。現在當了實習(xi) 老師,我得想怎麽(me) 和孩子們(men) 打交道,怎麽(me) 把自己近10年的經驗傳(chuan) 授給他們(men) ,讓他們(men) 少走彎路。”

  利用課餘(yu) 時間,徐陸常常會(hui) 和那些覺得藍領沒有“奔頭兒(er) ”的學生談心,告訴他們(men) “現在的高級藍領比白領的待遇都高,還有些大學畢業(ye) 生回到技校進行‘回爐’”。

  “看著學生們(men) 一天天成長,技術水平一天天提高,畢業(ye) 後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心裏別提有多高興(xing) 了。他們(men) 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自己的學生能夠“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徐陸覺得,“別提有多幸福了”。

  一年多過去了,“徐老師”越來越“上路”。“聽說剛剛被評上優(you) 秀教師了,還不確定,要回去了才知道。”徐陸臉上寫(xie) 滿了幸福。

“職中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欒虹

  1993年夏天,欒虹從(cong) 高考考場出來就被抬進醫院,迷迷糊糊中,她已經陷入深深的絕望,考師大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了,人生的路又將拐向哪裏呢?母親(qin) 態度堅決(jue) :複讀,重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

  正當無助時,同學來看欒虹,帶給她一個(ge) 消息:班裏很多落榜生結伴報了中專(zhuan) ,聽說畢業(ye) 包分配。欒虹一狠心,拿積攢多時的30元零花錢給自己交了報名費,先斬後奏,進了石家莊市第一職業(ye) 中專(zhuan) (簡稱“職中”),學習(xi) 公關(guan) 禮儀(yi) 。

  欒虹沒想到,就是這所學校,改變了她的性格,給了她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能力。

  欒虹告訴記者,她從(cong) 小性格內(nei) 向,特別自卑,高中三年幾乎沒在人前抬起過頭,更沒得到過讚揚。然而職中開課不久,她就因站姿規範,被班主任叫出來給全班示範。“老師點我出列時我都傻了!嗯?我做得好?我能做好?”欒虹硬著頭皮站在眾(zhong) 人麵前展示自己,隨即在大家投來的目光中她看到了真誠的讚許。

  “人一定要相信,付出總會(hui) 有回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努力學習(xi) ,中專(zhuan) 生也能有出息!”欒虹清楚地記得這句話,一年職中生涯裏,她的班主任反複強調著這個(ge) 觀點。

  欒虹相信了這句話。她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練習(xi) 點鈔、包裝、打領帶……職中的課程設置特色鮮明,實用又有趣,建立在興(xing) 趣上的努力自然可以持之以恒。

  畢業(ye) 前,欒虹的班主任告訴他們(men) ,工作了,就要愛崗敬業(ye) 。走上了實習(xi) 崗位後,欒虹在商場運動鞋專(zhuan) 櫃站櫃台。五天半下來,腿腫了,有同學受不了這苦,翹班跑出去休息,欒虹依然硬撐著。此時班主任打電話來詢問實習(xi) 情況,欒虹向她訴苦。班主任就給她支招,“你師父怎麽(me) 不累?肯定有絕招,去請教他!”

  欒虹問了,師父一笑,“真沒訣竅,隻能說明你們(men) 站得太少。其實,要是你心裏有這份工作,就站得住。”欒虹開始苦練站功,和同學去電影院,愣是站在後排看完整場。別的實習(xi) 生上半天班,她則堅持站一天。這份用心打動了師父,將自己一身本領悉數傳(chuan) 授給她。當欒虹的同學還在社會(hui) 的起跑線上熱身時,她已經跑出很遠了。

  實習(xi) 結束後,欒虹打敗了100多名拿著“條子”的應聘者,進入河北華聯商廈廣播室。為(wei) 改變廣播室簡單的“尋人尋物”模式,打造特色,欒虹隻身前往鄭州,在引領潮流的亞(ya) 細亞(ya) 商場“蹲點”,學習(xi) 先進的廣播流程,生怕錯過每一點內(nei) 容的她,每天隻吃兩(liang) 頓飯,從(cong) 開店到打烊,不停地記錄並思考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欒虹的廣播室成為(wei) 全國華聯商廈的學習(xi) 典範,她也憑著甜美的嗓音和標準的普通話發音,頻繁串場省內(nei) 各大電台主持人。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幾年後,欒虹辭掉得心應手的工作,進入北京華聯工作。她怕自己又被分到廣播室,特意隱瞞了特長和小成就,以一名普通實習(xi) 生的身份來到北京學習(xi) ,為(wei) 籌建石家莊分店做準備。實習(xi) 生的任務就是發放返券,這活兒(er) 累且枯燥。一段時日後,欒虹卻帶回去兩(liang) 大本筆記。哪些品牌賣得好,一天流水有多少,甚至對規避返券製度漏洞的思考。“做什麽(me) 事都要用心,要善於(yu) 觀察和思考,還要有學習(xi) 意識!”欒虹教育同事。

  在石家莊店的籌備過程中,欒虹的職業(ye) 素養(yang) 和敬業(ye) 精神得到賞識,被任命為(wei) 北京華聯的第一位外埠經理,可謂連升三級。後來,一位民營企業(ye) 家花3年時間力邀欒虹加盟自己的公司,任副總經理。

  “一路走來,我更加堅信一個(ge) 道理:學曆並不代表一切,能力才是決(jue) 定成才與(yu) 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能力惟有從(cong) 紮實、自覺的學習(xi) 中不斷獲得。”欒虹說,她感激職中給予她的一切,在那裏,欒虹才終於(yu) “還了魂”。

“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陳誌雲(yun)

  陳誌雲(yun) ,名字裏隱含著父母對其“壯誌淩雲(yun) ”的期待。他身高超過1米8,又高又壯,曾經是學校裏的標槍特長生。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大漢,愛好竟然是烹飪。

  他的職業(ye) 是廚師,卻不是一般的廚師。他是江蘇海門一家酒店的行政總廚,年方25歲,年薪30萬(wan) 元。在陳誌雲(yun) 看來,自己的年薪並不是最值得稱道的,他最得意的是自己能有幸成為(wei) 世界上少有的“把愛好當作自己事業(ye) ”的人之一。

  “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我就是喜歡做菜,特別喜歡做菜。”中考時,陳誌雲(yun) 因為(wei) 成績不理想被迫上了職校,“我填的是烹飪專(zhuan) 業(ye) ,父母不同意,給我改成了建築”。陳誌雲(yun) 的父親(qin) 是一名木工,母親(qin) 在家務農(nong) 。父母覺得,兒(er) 子塊頭大,適合做建築。

  就在開學前兩(liang) 天,陳誌雲(yun) 與(yu) 父母“徹底地”溝通了一下,然後跑到學校要求調專(zhuan) 業(ye) 。“還是要學廚師,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反複強調,選專(zhuan) 業(ye) 時一定要挑自己喜歡的專(zhuan) 業(ye) 。“如果沒有對自己事業(ye) 的熱愛,那肯定不會(hui) 有學習(xi) 的鑽勁兒(er) ,出來做相關(guan) 的工作也沒有熱情,沒有熱情肯定做不好”。

  陳誌雲(yun) 學烹飪,從(cong) 來不要老師逼,哪項技術掌握不好,他會(hui) 主動用業(ye) 餘(yu) 時間練習(xi) 。他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在班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作為(wei) 廚師,陳誌雲(yun) 的身上有著特定的“標記”,手上、臉上隱隱能看到一些小圓坑,那是燒菜時被熱油燙傷(shang) 留下的疤痕。他的左手食指還被菜刀切掉過半個(ge) 指甲蓋,手指看上去歪歪扭扭的。“這在我們(men) 這個(ge) 行業(ye) 裏是很正常的事,一般都是左手食指出事。會(hui) 覺得苦、覺得難看的人,肯定做不了好廚師,說明他不喜歡幹這個(ge) 。”陳誌雲(yun) 說。

  在烹飪行業(ye) 裏,行政總廚主要負責廚房事務管理和菜品研究,不需要親(qin) 自上案台做菜。可是,陳總廚偏喜歡親(qin) 自做菜。因為(wei) 喜歡,他始終割舍不下“案台情結”。

  每做一樣新菜,他都要拿給廚房裏的同事品嚐,提意見。通常情況下,大廚做菜是不會(hui) 拿去給比自己級別低的廚師提意見的。“偶爾有大廚會(hui) 給下麵的人提意見,但老師傅必須得到認可,別人如果說他不好,他一定會(hui) 把人家反駁回去”。

  當上行政總廚後,陳誌雲(yun) 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來研究新菜品。從(cong) 做廚房學徒工、每月拿300元開始一路走來,他深知,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xi) 才能提高競爭(zheng) 力。

  “隻要聽到有人說哪家飯店的菜做得不錯,我就一定要去嚐一下。”去飯館吃飯,不是嚐一下就算了,陳誌雲(yun) 還要想盡各種辦法跑到人家廚房去看一下,“跟大廚聊聊天,順便去學手藝。回來以後再創新”。

  研究新菜品,陳誌雲(yun) 說:“要麽(me) 不出去,出去就一定要帶點東(dong) 西回來。”每次出去學手藝,他都要寫(xie) 一份詳細的計劃書(shu) ,回來後半個(ge) 月內(nei) ,他還要寫(xie) 一份學習(xi) 心得。

  “我喜歡做廚師,一點都不覺得累。”陳誌雲(yun) 認為(wei) ,“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針對熱愛自己行當的人說的,“有的廚師學徒,平時聊天從(cong) 不談論菜怎麽(me) 做、學到什麽(me) 新做法,隻談網絡遊戲;手指切傷(shang) 了就要請一個(ge) 多禮拜的假。不鑽研業(ye) 務,早晚要被淘汰”。

“勤奮讓我獲得了這一切”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石建增

  從(cong) 中專(zhuan) 學校畢業(ye) 的石建增並不是沒有大學夢,他也曾遙想美好的大學生活。但這個(ge) 夢想最終還是因為(wei) 家庭困難而擱淺了。

  “不過我並不後悔。”石建增笑稱。在他看來,自己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在事業(ye) 上他是成功的,一個(ge) 中專(zhuan) 生憑著自己的能力做到總經理的位置,這是很多大學生也不一定能做到的。

  1999年畢業(ye) 於(yu) 鄭州水利學校工民建專(zhuan) 業(ye) 的石建增,現任河南世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個(ge) 眾(zhong) 人眼裏的成功人士有著一段辛酸的童年。在經曆了父母離異、父親(qin) 失明的苦難後,學習(xi) 成績優(you) 異的石建增放棄了能夠走進大學的機會(hui) ,選擇了能夠盡快就業(ye) 的中專(zhuan) 就讀。

  或許是經曆過苦難的他比別人更加懂得珍惜,或許是他不服輸的性格讓他不管在什麽(me) 環境下都要做到最好,4年的中專(zhuan) 生涯,他抓住任何可以學習(xi) 的機會(hui) ,每一次考試,他的成績總是最優(you) 秀的。由於(yu) 表現出色,畢業(ye) 後石建增獲得了留校資格,被安排到校辦建築公司工作。

  工作後的石建增更加努力。有項目時,他每天都要和工人住在工地的工棚裏,有時候還要通宵加班。

  在一次工程例會(hui) 上,項目經理問他:“你在學校不是學過預算嗎?算算咱這個(ge) 工程下來得消耗多少人工、材料、機械,公司能賺多少錢?”

  沒有實際接觸過預算工作的他一下子就懵了:通過做預算,真的可以在工程開始或施工過程中準確知道這些嗎?他意識到,上學時學的知識與(yu) 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差距太大了。

  不服輸的他決(jue) 定:一定要考取預算員職業(ye) 資格。於(yu) 是他買(mai) 來相關(guan) 書(shu) 籍,利用業(ye) 餘(yu) 時間一點一點地啃,並向身邊的工人師傅虛心請教。

  “那時我幾乎沒有在晚上12點以前睡過覺。”石建增說。付出終有回報——他以優(you) 異的成績順利通過考試,成了公司的預算員。

  在公司裏,石建增從(cong) 來沒有因為(wei) 自己是中職畢業(ye) 生而覺得比別人差,因為(wei) 他總是會(hui) 把工作做到最好。但一件工程結算的小事讓他很不服氣。作為(wei) 公司的預算員,在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問題上他與(yu) 審計單位發生了分歧,對方當時竟然說:“我幹了一輩子預算,5年前就是造價(jia) 師了,你一個(ge) 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別不自量力了!”

   這讓石建增想不通:“一個(ge) 中專(zhuan) 生怎麽(me) 了?我也可以當造價(jia) 師!”不服輸的他在2004年報名參加了國家造價(jia) 工程師執業(ye) 資格考試,兩(liang) 年的考試周期他在一年內(nei) 就全部通過,獲得了注冊(ce) 證書(shu) 。此後兩(liang) 年,他又分別一次性通過了谘詢工程師、一級建造師的考試。

  “我以自己的努力再次印證了我們(men) 中專(zhuan) 生的實力!”對於(yu) 當年的“刺激”,石建增覺得也是一種激勵,激勵著自己不斷進步。

  因為(wei) 突出的工作能力,2008年,他被河南世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老板看中,當了公司的“合夥(huo) 人”。憑著那股不服輸的闖勁兒(er) 和自己在建築工程上的技術實力,他把這個(ge) 原本隻在鄭州發展的公司市場做到了河南的其他地市。

  “很多時候,在鄭州做熱力工程時,同時做的其他單位總是會(hui) 被我們(men) 取代,因為(wei) 我們(men) 的質量總是最好的。”說起當年的輝煌,石建增很自豪。

  憑著在建築圈內(nei) 積累的“名聲”,如今的石建增已經不僅(jin) 是一位成功的老板,還是河南省建設廳和鄭州市建委的評標專(zhuan) 家和華北水院水利職業(ye) 學院的外聘教師。

  “是勤奮讓我獲得了這一切。”石建增說。

“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努力”
——記優(you) 秀中職畢業(ye) 生韓晶

  2000年畢業(ye) 於(yu) 北京市護士學校的韓晶,現在已經身兼數職:傳(chuan) 染病防治工作一線的普通護士、地壇醫院團委書(shu) 記、地壇醫院門急診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紅絲(si) 帶之家秘書(shu) 。

  在當今“學曆至上”的年代,中職學校這樣的起點,不免讓人感覺有些卑微,但“80後”的韓晶已經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護校一畢業(ye) ,韓晶就來到地壇醫院——一家傳(chuan) 染病專(zhuan) 科醫院工作。此後,“非典”、“甲流”等便成了她工作中的關(guan) 鍵詞。

  韓晶還記得2003年的非典時期,人心惶惶,氣氛緊張。那年3月,22歲的她第一批就進入了非典病房。“醫院給安排了個(ge) 特區病人,很忙,沒空回家,有事打電話。”韓晶在做醫生的母親(qin) 那裏撒了個(ge) 謊,怕母親(qin) 、更怕心髒不好的父親(qin) 知道後擔心。

  剛到地壇醫院不久,韓晶就申請做了紅絲(si) 帶之家的防治艾滋病誌願者,她是醫院裏最早的一批誌願者。2005年,她開始兼任紅絲(si) 帶之家秘書(shu) ,全麵負責誌願者中心和網絡工作。2008年4月,她牽頭申請了美國比爾·蓋茨基金會(hui) “艾滋病病人同伴教育員”項目,成功組建了北京地區第一支艾滋病病人同伴教育員隊伍。

  韓晶很忙,因為(wei) 她還兼任醫院團委書(shu) 記。不過,她在院團委書(shu) 記和紅絲(si) 帶之家秘書(shu) ——青年工作和誌願者工作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她開始聯係北京各高校的團委、學生會(hui) ,策劃“紅絲(si) 帶高校行”活動。

  “紅絲(si) 帶高校行”由北京紅絲(si) 帶之家和幾十所大中專(zhuan) 院校合辦,活動時間為(wei) 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有艾滋病基本知識宣傳(chuan) 、帶艾滋病致孤兒(er) 童逛京城等活動。

  如今,紅絲(si) 帶之家的誌願者隊伍已由最初的幾十人增至兩(liang) 萬(wan) 餘(yu) 人,韓晶的愛人也被她拉進了誌願者隊伍。有人打趣地說:“韓晶,你忙活了半天,自己花錢花時間不說,還把家人都搭上了。”今年春節,兩(liang) 口子以比市場價(jia) 高的價(jia) 格,買(mai) 下了一名艾滋病感染者推銷的100斤豬肉。她說:“這種幫助方式,病人接受起來才沒有心理負擔。”

  “雖然在護校打下的護理功底很紮實,但要高標準完成各項傳(chuan) 染病防控任務,我覺得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韓晶對自己還“不滿意”。

  她開始忙著為(wei) 自己充電。2005年,她取得了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大專(zhuan) 學曆;3年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拿到學士學位。現在,她正忙著在首都醫科大學攻讀社會(hui) 醫學與(yu) 衛生事業(ye) 管理學專(zhuan) 業(ye) 碩士學位。

  “作為(wei) 一名護士,沒有愛心和真功夫很難實現自己的理想,我經常有種責任感和危機感,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努力。”韓晶說。

 
 相關鏈接:
[學校工作簡報 第16期]“我的青春故事”全國優秀中職畢業生報告團的總結報告
[學校工作簡報 第15期]團浙江省委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學校工作簡報 第14期]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
[學校工作簡報 第13期]各地團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五四”係列活動
[學校工作簡報 第12期]胡錦濤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回信:勉勵青年和青年學生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實踐中書寫美好人生
版權所有: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地址:中國北京前門東大街10號    郵編: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