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專(zhuan) 題之二
山西大學出台《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實施細則》
近日,山西大學出台了《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實施細則》,以“大學生骨幹培訓班”為(wei) 主要抓手,重點在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的培訓科目和課程設計方麵進行了探索。
1.培訓科目設計
培訓科目包括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兩(liang) 大模塊。
教育培訓:以理論講座、專(zhuan) 題報告、課題研究、影視教學、互動研討等形式為(wei) 主,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yi) 經典理論、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及科學發展觀、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全球及國內(nei) 經濟形勢、時事政治及社會(hui) 熱點問題、青年發展及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法治理念教育、心理學教育等八個(ge) 係列。
實踐鍛煉:以素質拓展、社會(hui) 實踐、掛職鍛煉、誌願服務、考察交流等形式為(wei) 主。
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包括理論講座、專(zhuan) 題研究、素質拓展、社會(hui) 實踐、掛職鍛煉、社會(hui) 服務等方麵。理論與(yu) 實踐的全部課程達160課時,列入學校選修課,並計相應學分。
理論講座:分學期組織學員進行不少於(yu) 40課時的集中理論學習(xi) 。邀請專(zhuan) 家學者、黨(dang) 政領導等為(wei) 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舉(ju) 辦形勢報告會(hui) ,分析社會(hui) 熱點問題,提高學員的理論素養(yang) 和辨析能力。
專(zhuan) 題研究:要求每個(ge) 學員在培養(yang) 期間,結合自己所學專(zhuan) 業(ye) 和個(ge) 人興(xing) 趣,選擇一個(ge) 與(yu) 培訓科目或實踐項目密切相關(guan) 的題目,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提供的導師名單內(nei) ,自主選擇指導老師,開展研究。經過選題、開題和答辯,在結業(ye) 前提交一份研究報告,以提高觀察社會(hui) 、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研究能力。專(zhuan) 題研究折合26個(ge) 課時。
素質拓展:對學員的領導能力、情緒管理、團隊精神等方麵的素質進行係統地拓展訓練,訓練次數視學員和學期條件而定。素質拓展折合4個(ge) 課時。
社會(hui) 實踐:組織學員進行不少於(yu) 兩(liang) 周的“三下鄉(xiang) ”和“四進社區”等基層實踐鍛煉。深入到農(nong) 村、社區、企業(ye) 等基層一線開展生產(chan) 勞動、社會(hui) 調查、參觀考察等活動,幫助優(you) 秀大學生觀察社會(hui) 、了解國情,增進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感情,提高社會(hui) 適應能力。社會(hui) 實踐折合6個(ge) 課時。
掛職鍛煉:立足就業(ye) 見習(xi) 崗位進行工作實踐鍛煉。在校內(nei) 各機關(guan) 單位、各學院相關(guan) 崗位上進行不少於(yu) 6周的實踐鍛煉,在校外單位進行不少於(yu) 2周的實踐鍛煉;組織學員到社區和企業(ye) 進行掛職鍛煉,實現100名學員全員掛職鍛煉的目標,為(wei) 優(you) 秀大學生到基層掛職鍛煉創造條件。掛職鍛煉結束後,要求撰寫(xie) 掛職鍛煉報告,同時由掛職單位出具鑒定意見。掛職鍛煉折合24個(ge) 課時。
誌願服務:組織和引導學員積極參加日常誌願服務,每人在訓期間應當參加不少於(yu) 50小時的誌願服務。通過在校園內(nei) 、城市社區、農(nong) 村基層參加扶危濟困、下鄉(xiang) 支教、文藝演出、政策宣傳(chuan) 等公益活動,增強學員的社會(hui) 責任感。誌願服務折合60個(ge) 課時。
另外,在考察交流方麵,積極創造條件,按照自願原則,組織部分學員在培養(yang) 期間參與(yu) 高校交流活動、省際交流活動或與(yu) 港澳台地區青年的交流活動,幫助學員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對外交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