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月20日至21日,2011年全國城市戰線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會(hui) 上,湖北武漢團市委就青工技能振興(xing) 計劃實施做了典型經驗介紹。現將工作經驗介紹的文字材料給予刊發,供城市戰線各級團組織參考借鑒。
堅持開展職業(ye) 技能大賽 有效覆蓋影響企業(ye) 青年
作為(wei) “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和老工業(ye) 基地,武漢市國有大中型企業(ye) 眾(zhong) 多,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速,全市企業(ye) 青年職工120餘(yu) 萬(wan) 人,數量龐大。基於(yu) 武漢的區位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特征,武漢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一直以來堅持開展職業(ye) 技能大賽,自1983年至今,已連續舉(ju) 辦16屆,曆時28年,近500萬(wan) 人(次)企業(ye) 青年參與(yu) ,產(chan) 生技術狀元500餘(yu) 名。回顧16屆職業(ye) 技能大賽的工作實踐,團武漢市委始終堅持做到四個(ge) “創新”、體(ti) 現四個(ge) “度”,通過長期的努力探索,大賽已成為(wei) 武漢各級團組織為(wei) 企業(ye) 經營生產(chan) 中心任務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ti) ,已成為(wei) 廣大企業(ye) 青年期盼和向往的重大活動。
一、堅持機製創新,在獎勵上體(ti) 現高度,強化職業(ye) 技能大賽的政策保障
1.爭(zheng) 取政府領導,將大賽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項目。“職業(ye) 技能大賽”是一項係統工程,單靠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獨家經營,勢必“孤掌難鳴”。為(wei) 了打造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的活動品牌,團市委注重整合政府相關(guan) 職能部門的優(you) 勢,將全市職業(ye) 技能大賽作為(wei) 政府行為(wei) ,做大做強。大賽從(cong) 最初開始的三家主辦單位,發展到現在市委宣傳(chuan) 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市總工會(hui)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市財政局、市科技局等6家單位與(yu) 團市委一起聯合舉(ju) 辦大賽。專(zhuan) 門成立大賽領導小組,市委副書(shu) 記擔任顧問、市政府副市長擔任組長,各相關(guan) 職能部門領導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建立領導小組例會(hui) 製度,市領導直接全麵統籌、協調大賽各項工作,有力保證了大賽的順利進行。
2.整合各方資源,製定出台激勵措施。努力整合財政等政府部門資源,共同製定激勵政策。比如:凡在一類工種的決(jue) 賽中獲得第1名的選手由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漢市職業(ye) 技能大賽技術狀元”稱號;對2—10名選手由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漢市職業(ye) 技能大賽技術能手”稱號。對獲得第1名的選手,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核發高級技師國家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對前10名的選手,凡具備技師任職資格的,由所在單位聘任為(wei) 技師;對於(yu) 獲獎選手除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外,在施行崗位技能工資的企業(ye) 還可晉升2個(ge) 技能工資;對於(yu) 未就業(ye) 的獲獎選手,由大賽領導小組辦公室推薦就業(ye) 。同時,積極引進安利等愛心企業(ye) 作為(wei) 大賽戰略合作夥(huo) 伴,給予資金和物資上的支持。完善的組織領導體(ti) 係、有力的表彰激勵政策和社會(hui) 各界的鼎力支持,極大調動了廣大企業(ye) 青年的參與(yu) 熱情,有效促進了企業(ye) 青年學技術、練技術、比技術的積極性。
二、堅持內(nei) 容創新,在參與(yu) 上體(ti) 現廣度,確保職業(ye) 技能大賽的普遍覆蓋
1.合理設置工種,體(ti) 現參與(yu) 普遍性。在工種設置上,采取行業(ye) 組織和主管單位推薦,大賽領導小組審核把關(guan) 的方式,將行業(ye) 普遍性強、工種應用性強、示範帶動性強、富有時代鮮明特征的項目設為(wei) 比賽項目。如在2009年舉(ju) 辦的第十六屆職業(ye) 技能大賽中,設置一類工種25個(ge) ,二類工種25個(ge) ,吸引2610家單位30餘(yu) 萬(wan) 人踴躍參與(yu) ,充分體(ti) 現了大賽的開放性、時代性和普遍性。
2.嚴(yan) 謹規範辦賽,體(ti) 現大賽科學性。為(wei) 保證大賽嚴(yan) 謹有序,製定了《武漢市職業(ye) 技能大賽實施細則》,對各工種的組織機構、選手報名辦法、比賽程序、比賽設備、比賽內(nei) 容等都設置了嚴(yan) 格的規定,並形成工種承辦單位的工作例會(hui) 製度,研究確定競賽項目,審議推進流程,使大賽規範有序開展。為(wei) 保證大賽公正、公平,從(cong) 命題開始,就請來武警武漢市支隊的戰士全程護衛,確保了命題、試卷運輸、試卷存放等各個(ge) 環節安全可靠。同時,邀請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擔任大賽監督員,對每個(ge) 比賽項目全程參與(yu) 、全程監督,為(wei) 廣大參賽選手提供了公平的競賽環境。
三、堅持宣傳(chuan) 創新,在動員上體(ti) 現維度,營造職業(ye) 技能大賽的良好氛圍
1.深入宣傳(chuan) 發動,營造良好氛圍。堅持全方位、多維度的立體(ti) 化宣傳(chuan) 模式,在各新聞媒體(ti) 開辟大賽專(zhuan) 欄,出版大賽專(zhuan) 刊,同時借助其他社會(hui) 宣傳(chuan) 力量,廣泛宣傳(chuan) 大賽及獲獎選手,提高了大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第十六屆職業(ye) 技能大賽為(wei) 例,從(cong) 啟動開始,大賽領導小組辦公室專(zhuan) 門開辟賽事官方網站,設計比賽LOGO,深入開展宣傳(chuan) 工作。在大賽持續的半年時間裏,全國各類網絡媒體(ti) 報道及轉載達到了10萬(wan) 餘(yu) 篇次,武漢本地主流媒體(ti) 製作專(zhuan) 題片、專(zhuan) 版30餘(yu) 期,在全市1.2萬(wan) 多台出租車後窗顯示屏上對大賽賽況進行持續宣傳(chuan) ,在全市百餘(yu) 個(ge) 街頭戶外廣告宣傳(chuan) 欄製作技術狀元光榮榜,使得大賽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度不斷提高。
2.著力示範引導,提升企業(ye) 青年職業(ye) 認同感。目前,參賽人員已從(cong) 最初的僅(jin) 有國有企業(ye) 職工參與(yu) ,發展為(wei) 各種所有製企業(ye) 青年職工、在校學生和農(nong) 民工同場競技的場麵。企業(ye) 青年通過大賽了解了工種的發展前沿,促進了橫向交流,在校學生通過大賽鍛煉了技能水平,增加了就業(ye) 籌碼,一批又一批“新生代農(nong) 民工、新生代產(chan) 業(ye) 工人”通過大賽的平台脫穎而出,贏得了來自社會(hui) 的尊重和讚譽,極大增強了以他們(men) 為(wei) 代表的非公企業(ye) 青年的職業(ye) 認同感和榮譽感。每當到比賽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青年都自覺將大賽作為(wei) 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把大賽作為(wei) 實現人生理想、個(ge) 人成長進步的階梯,將大賽作為(wei) 檢驗技能水平的試金石,以參加大賽為(wei) 榮,以學習(xi) 技能為(wei) 榮。通過企業(ye) 青年的示範引導效應,營造出了“行行出狀元,處處可建功,勞動最光榮”社會(hui) 新風。
四、堅持品牌創新,在成果轉化上體(ti) 現深度,推進職業(ye) 技能大賽的長效發展
1.持續有序推進,促進大賽向深度邁進。堅定不移,持之以恒,是大賽能夠發展、壯大、成熟的重要因素;有效激勵,精心組織,是大賽能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力保障。職業(ye) 技能大賽所倡導的追求卓越技能、爭(zheng) 當技術能手的理念與(yu) 創先爭(zheng) 優(you) 的精神實質高度契合。在廣泛開展企業(ye) 青年技能大賽的基礎上,近年來,團市委聯合市公安局開展“譚紀雄小組”技能大賽,動員公安係統16個(ge) 警種8500名青年幹警學練技術、爭(zheng) 當能手,促進青年幹警業(ye) 務素質整體(ti) 提升;聯合市直機關(guan) 工委開展公務員技能大賽,提升青年公務員隊伍的文書(shu) 寫(xie) 作、演講口才、電腦操作等各方麵技能,有力促進了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的開展。
2.成果運用顯著,品牌效應明顯。職業(ye) 技能大賽的舉(ju) 辦,有效推動了武漢企業(ye) 的自主創新,以第十六屆大賽為(wei) 例,挖掘發現的小發明、小革新等創新成果達300餘(yu) 項。在大賽近30年的發展中,有一對師徒成為(wei) 了大賽的符號和縮影,他們(men) 就是孫愛新和周虎,孫愛新今年46歲,現在是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鉗工班長,在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職業(ye) 技能大賽中,連續三屆獲得鉗工類比賽狀元,特別是在2008年首屆武漢傑出人才獎表彰大會(hui) 上,作為(wei) 唯一一名產(chan) 業(ye) 工人的他,和其他20名知名企業(ye) 家、科學家一起榮獲20萬(wan) 元的獎勵。周虎今年32歲,是孫愛新的徒弟,通過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的“導師帶徒”活動,他們(men) 結為(wei) 師徒,他在第十四、十五、十六屆職業(ye) 技能大賽中,也連續三屆獲得了鉗工類比賽的狀元,並獲評2010年武漢市首屆技能大師。這對師徒的成長和發展,見證了大賽的發展和壯大,見證了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導師帶徒”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