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城青年農(nong) 民工“訂單式”技能培訓項目典型案例
河南:多渠道組織動員青年農(nong) 民工參加培訓。一是強化組織動員。各級團組織分工合作,上下聯動,多渠道、大規模發動動員。濮陽團市委利用已成立的市縣青年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接受進城青年農(nong) 民工谘詢和報名,並舉(ju) 辦就業(ye) 創業(ye) 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安陽團市委加強與(yu) 人事部門溝通配合,組織鄉(xiang) 村、街道社區團組織設立“訂單式”技能培訓報名處。二是拓展社會(hui) 動員。河南團組織在用工培訓信息發布上,加強與(yu) 用工單位的聯係,根據用工單位的要求,確定崗位要求,以勞務輸入帶動進城農(nong) 民工培訓,利用媒體(ti) 廣泛宣傳(chuan) 就“訂單式”技能培訓項目進行解釋和宣傳(chuan) 。如焦作團市委加強與(yu) 勞動部門合作,在市勞動服務中心大廳電子屏幕滾動播出“訂單式”技能培訓用工單位需求信息,並開設了青年就業(ye) 服務台。同時,各地團組織還通過建立就業(ye) 信息欄、免費舉(ju) 辦培訓宣講班等多種形式,動員更多進城青年農(nong) 民工參加培訓。
截止8月10日,河南共有3802人青年農(nong) 民工報名。在報名青年農(nong) 民工中,已簽訂用工意向協議人數1314人,已培訓人數1314人,已上崗就業(ye) 1111人。
遼寧:與(yu) 勞動部門協力推進培訓項目。遼寧團組織開展的培訓都以“訂單式”為(wei) 主,與(yu) 企業(ye) 簽訂意向協議後才具體(ti) 實施培訓。目前遼寧各地普遍開展的培訓有計算機、麵點、家政服務、創業(ye) 能力培訓等專(zhuan) 業(ye) 。沈陽、盤錦等地還聯合企業(ye) ,專(zhuan) 門開展了電焊、電工、車床、化工工業(ye) 等高技能培訓。經過長期合作,遼寧各級團組織與(yu) 當地就業(ye) 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團組織按照社會(hui) 和企業(ye) 需求負責生源招募,勞動部門負責選派培訓師資、鑒定培訓結果和發放證書(shu) ,年底統一按照培訓檔案和上崗情況結算中介、培訓等費用。
四川:圍繞“兩(liang) 個(ge) 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一是摸清青年的培訓需求。四川團省委向全省各市州下發調查問卷,麵向進城務工青年了解他們(men) 的培訓需求、就業(ye) 意向,針對性開展“訂單式”培訓工作。二是找準企業(ye) 的用工需求。團省委積極動員省內(nei) 力量提供就業(ye) 崗位,聯係省內(nei) 外行業(ye) 協會(hui) 和龍頭企業(ye) ,發掘用工需求、暢通輸出渠道。同時,有針對性地向家政服務培訓、家電維修和廚師培訓等有特色有基礎的地區傾(qing) 斜項目指標,有效推進工作。目前,僅(jin) 家電維修協會(hui) 就提供了電工、焊工、空調維修(安裝)、電器維修等多工種近一萬(wan) 個(ge) 崗位,極大的拓展了“訂單式”培訓項目的用工範圍。此外,按照四川省委“兩(liang) 個(ge) 加快”的要求,團省委有意識將“訂單式”培訓項目向災區青年傾(qing) 斜。
截止8月10日,四川共有1697人青年農(nong) 民工報名。在報名青年農(nong) 民工中,已簽訂用工意向協議人數1611人,已培訓人數1600人,已上崗就業(ye) 1591人。
寧夏:確保經培訓的務工青年實現就業(ye) 。寧夏團組織針對本地回族進城務工青年在飲食和文化等方麵的特殊需求,更多考慮在本土就業(ye) 的實際情況。與(yu) 培訓機構積極合作,采取培訓機構推薦用工企業(ye) 和團委聯係龍頭企業(ye) 兩(liang) 種方式,確保經培訓的務工青年能夠實現有效就業(ye) 。團寧夏區委與(yu)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發改委、財政廳等單位,共同實施了特別職業(ye) 培訓計劃。其中,結合自治區轉移就業(ye) 、轉崗就業(ye) 和當地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企業(ye) 技術改造和新開工建設項目、工程以及勞務輸出訂單的需求,在全區廣泛開展了規範的職業(ye) 技能和創業(ye) 培訓,進一步提升轉移勞動力的就業(ye) 能力和創業(ye) 能力。對培訓合格取得職業(ye) 技能培訓結業(ye) 證書(shu) 或國家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的,分別按每人300元和人均250元標準給予培訓和鑒定補貼。
截止8月10日,寧夏共有150人青年農(nong) 民工報名。在報名青年農(nong) 民工中,已有100人正在開展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