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hui) 議的主題是進一步研究和推動農(nong) 村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基層建設工作,特別是把團中央書(shu) 記處近一段時間對推進鄉(xiang) 鎮實體(ti) 化“大團委”建設、發揮鄉(xiang) 鎮團委“橋頭堡”作用的調研、思考和工作部署等進行統一安排。
農(nong) 村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是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整體(ti) 工作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也是相對比較薄弱的一個(ge) 環節。改革開放以來,為(wei) 適應形勢的變化和要求,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在不同階段提出了一係列加強農(nong) 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重要舉(ju) 措,比如,80年代的“工作到支部”,90年代的“服務萬(wan) 村行動”、“強鄉(xiang) 帶村”,新世紀以來的青年中心建設、區域化團建等,為(wei) 破解農(nong) 村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遇到的難題進行了不懈努力。目前,全國還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工作、生活在農(nong) 村,用什麽(me) 方式把他們(men) 團結凝聚在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的組織體(ti) 係內(nei) ,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一個(ge) 重大挑戰。團的十六大以來,全團堅持“兩(liang) 條主線、三個(ge) 關(guan) 鍵”的思路,狠抓基層,在農(nong) 村基層團建上下了很大功夫,通過黨(dang) 建帶動、集中換屆、組織格局創新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一些方麵有了新的變化。但從(cong) 總體(ti) 上看,對照“兩(liang) 個(ge) 全體(ti) 青年”的目標要求,農(nong) 村基層團組織仍然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整體(ti) 薄弱的狀況目前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特別是村團組織,大多數隻是在形式上存在,開展活動較少,團組織與(yu) 農(nong) 村青年發生聯係的頻次低,實際作用發揮有限。
今年下半年,團中央書(shu) 記處安排農(nong) 村部對東(dong) 、中、西、東(dong) 北部地區7個(ge) 縣團組織和青年狀況進行深入的全樣本調查。調查數據顯示,7個(ge) 縣的2846個(ge) 村團支部上半年平均開展活動2.2次,平均每次活動隻覆蓋13人;7個(ge) 縣的村團支部書(shu) 記中,年齡最大的有60歲,任職最長的有25年,而這7個(ge) 縣總體(ti) 上還都是工作基礎不錯的縣。這次調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nong) 村團的工作,特別是以行政村為(wei) 載體(ti) 的團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戰和問題。這其中既有經濟社會(hui) 變革帶來的影響,又有自身工作創造性不夠的原因,核心是沒能應對經濟社會(hui) 變革特別是城鎮化、工業(ye) 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對農(nong) 村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提出的挑戰,對“農(nong) 村青年到底在哪裏、農(nong) 村青年怎麽(me) 流動、怎樣才能把農(nong) 村青年真正組織起來”等關(guan) 鍵性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
麵對“兩(liang) 個(ge) 全體(ti) 青年”的目標,通過認真研究,我們(men) 提出要把鄉(xiang) 鎮團委建成實體(ti) 化“大團委”。
一、認真分析農(nong) 村青年在哪裏,找準農(nong) 村基層團建的區域
基於(yu) 對七縣青年的全樣本調查和對全國麵上情況的分析,我們(men) 有兩(liang) 條基本判斷:
第一,農(nong) 村青年總量仍較大,在村和鄉(xiang) 鎮的較多。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計算,全國16至35歲青年約4.28億(yi) ,工作、生活在鎮和鄉(xiang) 村的青年2.74億(yi) ,占64%;全國14至28歲青年約3.23億(yi) ,工作、生活在鎮和鄉(xiang) 村的青年2.11億(yi) ,占65.4%。七縣調查的數據與(yu) 此基本一致,鄉(xiang) 鎮和村的16至35歲青年占55.7%,其餘(yu) 44.3%的青年流動到縣以外。在鄉(xiang) 鎮和村的農(nong) 村青年,主要是職業(ye) 青年和青少年學生兩(liang) 個(ge) 群體(ti) ,比例分別是84.2%、15.8%。由此看出,在鄉(xiang) 鎮和村的青年還是很多的,比例是很高的。
第二,農(nong) 村職業(ye) 青年以行政村為(wei) 主要集中地的空間分布格局已經打破,鄉(xiang) 鎮政府駐地實際建成區——“鎮區”的聚集功能凸顯。過去一提團的農(nong) 村工作,首先想到的是行政村,這是沒錯的,但現在白天到行政村調研,確實不太容易找到年輕人。走出農(nong) 村、到外地打工,越來越成為(wei) 農(nong) 村青年有出息、長見識、求致富的一種標誌。七縣調查的數據顯示,農(nong) 村職業(ye) 青年中,在村從(cong) 事種植、養(yang) 殖業(ye) 的占30.5%;在村務農(nong) 、同時在鎮區二三產(chan) 業(ye) 兼職工作的占15.9%;在鎮區二三產(chan) 業(ye) 工作的占53.6%。這表明,基於(yu) 工作在鎮區形成聚集的達69.5%。實際上嚴(yan) 格意義(yi) 上的農(nong) 村青年,除了從(cong) 事非常穩定的種植和養(yang) 殖業(ye) ,大多數都在省際、縣際等不同層級、不同距離的空間內(nei) 流動過。現在的農(nong) 村在一定意義(yi) 上已經不完全是傳(chuan) 統的行政村、自然村,而是行政村、自然村與(yu) 鎮區的結合。
鎮區的概念,主要指鄉(xiang) 鎮政府駐地實際建成區。調查數據充分說明了在城市化進程中鎮區對農(nong) 村青年的聚集功能,而且從(cong) 長遠看,隨著城鄉(xiang) 統籌發展、產(chan) 業(ye) 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城鎮化戰略的實施,鎮區的人口聚集、產(chan) 業(ye) 聚集功能,以及在農(nong) 村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對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更加強化。
麵對農(nong) 村青年這樣一種分布聚集的新特點,根據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兩(liang) 大原則:一是青年在哪裏,團組織就建在哪裏;二是社會(hui) 怎樣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樣的方式建立團組織,同時還要不拘泥於(yu) 省、市、縣、鄉(xiang) 、村的行政化格局建立團組織,我們(men) 對現在農(nong) 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重點區域就很容易形成共識。這就是,既要關(guan) 注村,更要關(guan) 注鎮區,特別是“村外鎮內(nei) ”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