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men) 舉(ju) 辦全國大學生“強國之路,青春使命”主題論壇、啟動第二期“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目的是為(wei) 了更好地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七大精神,深入了解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堅定跟黨(dang)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理想信念,肩負起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重任。剛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兆國同誌親(qin) 切接見了參加論壇的第二期“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全體(ti) 學員,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重要講話,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當代大學生的高度重視、親(qin) 切關(guan) 懷和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深入貫徹落實。
秦文貴、鄧中翰、周毅、宋雪飛四位同誌作為(wei) 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的優(you) 秀大學生代表,分別結合所處年代和自身實際,介紹了自己努力學習(xi) 、發奮成才,開拓進取、默默奉獻,胸懷理想、報效祖國的事跡,暢談了他們(men) 對當代大學生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新局麵這一進程中所肩負的曆史使命的認識,講得非常好,我和大家一樣,很受教育和啟發。當前,我國的發展已進入一個(ge) 新的階段,全國各族人民正在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總書(shu) 記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為(wei) 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新勝利而努力奮鬥。大學生是青年中的優(you) 秀群體(ti) ,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後備力量。當代大學生要按照胡錦濤總書(shu) 記提出的“四個(ge) 新一代”的要求,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曆史使命,為(wei)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在此,受春華同誌委托,我代表團中央書(shu) 記處談幾點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青年學生要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和偉(wei) 大成就,堅定不移地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的發展中大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和城鄉(xiang) 建設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總體(ti) 上實現了由貧窮向總體(ti) 小康的曆史性跨越。2007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24.66萬(wan) 億(yi) 元,經濟總量躍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達到2.17萬(wan) 億(yi) 美元,名列世界第三,外匯儲(chu) 備超過1.52萬(wan) 億(yi) 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馬克思主義(yi) 。這是改革開放偉(wei) 大曆史進程給予我們(men) 的深刻啟示。當代青年學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親(qin) 身感受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ye) 取得的巨大成就,親(qin) 身經曆了物質生活的顯著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feng) 富,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和見證者,同樣應當成為(wei) 改革開放最堅定的擁護者和支持者。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了關(guan) 鍵階段。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毫不動搖地深化改革、促進開放,繼續把改革開放偉(wei) 大事業(ye) 推向前進,是黨(dang) 的十七大提出的既定方針。當代大學生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改革開放的必要性、艱巨性和複雜性,堅定不移地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發揚開風氣之先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勇於(yu) 衝(chong) 破陳舊觀念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yu) 探索,不懈奮鬥,始終緊跟黨(dang) 走在時代的前列,與(yu) 祖國共奮進,為(wei) 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注入生機與(yu) 活力。
二、青年學生要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武裝頭腦,牢固樹立跟黨(dang)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堅定信念
一個(ge) 國家要實現發展,就要找到一條既適合自己國情、又符合時代要求的發展道路。一個(ge) 民族要實現振興(xing) ,就要有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我們(men) 黨(dang) 在長期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實踐中,曆經艱辛探索而逐步開辟出來的,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條道路和這個(ge) 理論體(ti) 係,不僅(jin) 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也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wei) 大事業(ye) 的根本保證。當代大學生要肩負起曆史的重任,就必須深刻認識到,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而沒有別的理論體(ti) 係能夠發展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富強中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無論社會(hui) 思潮如何複雜,當代大學生都要始終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作為(wei) 將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成就事業(ye) 的強大思想武器,牢固樹立跟黨(dang)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堅定信念,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作為(wei) 自己的自覺追求,努力成長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青年學生要牢牢把握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努力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麵提升
黨(dang) 的十七大從(cong) 新的曆史起點出發,吹響了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新勝利的前進號角,描繪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宏偉(wei) 藍圖,這為(wei) 青年學生施展才華和實現抱負開辟了廣闊天地。西部開發、東(dong) 北振興(xing) 、中部崛起、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到處都是建功立業(ye) 的熱土;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走新型工業(ye) 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到處都是成就事業(ye) 的舞台。而推動這一切,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千千萬(wan) 萬(wan) 的高素質人才。青年學生是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來源,必須從(cong) 我做起,從(cong) 現在做起,在學習(xi) 和實踐中全麵提升自身素質。希望廣大青年學生始終堅持以學習(xi) 為(wei) 第一任務,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切實做到基礎知識過硬、專(zhuan) 業(ye) 特長突出。要積極參加社會(hui) 實踐,堅持理論聯係實際,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ang) 實幹精神、砥礪意誌品格。要不斷強化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潛能,提高創新能力,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實踐努力成為(wei) 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的有生力量。要充分運用以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為(wei) 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緊跟時代步伐,主動了解世界,加快知識更新,增強在全球化浪潮中搏擊風浪的本領,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技場上充分展示當代中國青年學生的風貌。
今天的論壇同時也是第二期“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校”的開班式。各位同學都是全國各地著名高校選派來的優(you) 秀學生,你們(men) 能夠在這樣一個(ge) 特殊的學校集中學習(xi) 是非常幸運的。希望大家珍惜這次機會(hui) ,加強溝通和交流,增進了解和友誼,努力做到不虛此行、滿載而歸。我衷心祝願同學們(men) 以這次活動為(wei) 新的起點,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擔曆史重任,在自身成長發展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各級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要認真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七大精神,從(cong) 確保黨(dang) 的事業(ye) 後繼有人、國家繁榮昌盛和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改革創新的精神,紮紮實實地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一是要進一步抓好大學生理論武裝工作,利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舉(ju) 辦北京奧運會(hui) 、召開團的十六大等契機,在高校學生中廣泛開展“強國之路,青春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高校業(ye) 餘(yu) 黨(dang) 團校、學生理論學習(xi) 社團和網絡陣地的作用,使大學生理論武裝工作更加生動有效。二是要進一步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堅持集中培訓與(yu) 實踐鍛煉相結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輔導教師隊伍,確立一批培養(yang) 基地,並主動爭(zheng) 取黨(dang) 委組織、宣傳(chuan) 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的支持,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三是要和服務大學生成才發展需求相結合,重點推動“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在各高校的普及和規範,建立“種子庫”,做好建檔立冊(ce) 、跟蹤培養(yang) 、舉(ju) 薦使用等工作,為(wei) 他們(men) 的成長發展搭建舞台、創造條件,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營造良好氛圍、樹立積極導向,促進更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不斷湧現。
(2008年5月5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