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全站登陆入口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主辦  www.jingaoyuanzdp.com

kaiyun全站登陆入口網->工作簡報->學校工作簡報 -> 正文
第 4 期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學校部編
2014年03月04日
 

科技創新教育體(ti) 係助學生走上“挑戰之路”
上海交通大學團委

  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jue) 賽上,上海交通大學以總分480分和清華大學並列第一,蟬聯象征最高榮譽的“挑戰杯”,並因累計3次問鼎“挑戰杯”而獲得可永久保存的“挑戰杯”一座。

  “讓創新成為(wei) 凝結在交大學生血液中的一種精神”。挑戰杯賽事是對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檢驗,也是對學校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挑戰。自“挑戰杯”競賽1989年設立以來,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就將其視為(wei) 服務學校“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新陣地。近年來,在“985工程”三期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學團委構建了“前中後端”三層式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教育體(ti) 係,建設了覆蓋校內(nei) 各主要學科方向的50個(ge) 科技創新工作室,資助全校共計170項各類高水平科技競賽,覆蓋學生總計4萬(wan) 人次。這些工作的開展,為(wei)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ang) 搭建了廣闊的平台,更為(wei) 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不斷湧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構建體(ti) 係,肥沃土壤

  上海交大團委致力於(yu) 構建學生科技創新的“前中後”端三層架構體(ti) 係。

  1. 前端由學生科技類社團、各類創新興(xing) 趣小組、學生自發組織的科技創新沙龍與(yu) 學術論壇組成。上海交大擁有覆蓋校內(nei) 各主要學科方向的50個(ge) 科技創新工作室,為(wei) 學生提供固定場地、師資、設備、智力的支撐。50個(ge) 工作室麵向全校開放,學生可以進行跨學科的選擇。此外,學校團委還負責牽頭成立了如“綠色智能運載器俱樂(le) 部”、“智能賽車俱樂(le) 部”、“雲(yun) 計算發展聯盟”等60多個(ge) 學生科技類社團、各類創新興(xing) 趣小組、學生自發組織的科技創新沙龍與(yu) 學術論壇。有興(xing) 趣的學生從(cong) 進入校門伊始,就能夠找到與(yu) 個(ge) 人興(xing) 趣相結合的“科創小組”。

  2. 中端為(wei) 挑戰杯和各學科國際競賽等大型科技競賽、學校教務處推出的大學生實驗創新計劃(PRP)以及“莙政基金”等專(zhuan) 項科技創新資金支持項目。2010年11月,在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之際,學校團委啟動“錢學森杯”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競賽,計劃經過3到5年,有效整合校內(nei) 各類科技競賽、PRP、創新性實驗計劃等科技創新平台,將“錢學森杯”打造成一項集中展示學校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各類成果的綜合性品牌,成為(wei) 學校參與(yu) 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作品培育的孵化床。學校團委積極組織科創團隊參與(yu) “挑戰杯”、ACM、iGEM、Robocup等國內(nei) 外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通過專(zhuan) 業(ye) 教師深度參與(yu) 學生學術科技作品選拔、培訓,從(cong) 作品培育、作品選拔、資源整合三個(ge) 方麵,提高各項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作品質量,提升創新人才培養(yang) 水平。

  3. 後端是經過“前端”和“中端”的有效“孵化”而產(chan) 出的成果,比如論文、專(zhuan) 利、技術授權產(chan) 業(ye) 化等。學校團委還對成效突出的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及其指導教師進行表彰和嘉獎,擇優(you) 推薦參加校長獎、“三育人”先進個(ge) 人、“師德標兵”、學生工作特別貢獻獎等榮譽稱號的評選,發揮示範作用,形成長效機製。通過後端的產(chan) 出和成果刺激前端的土壤,使之更加肥沃,由此形成科技創新閉循環工作鏈條。

  如今學校很多院係都在試行“強製”大二的本科生跟著專(zhuan) 業(ye) 導師進實驗室的模式,希望通過這一新的教學模式讓本科生在理論和實驗中多摸索,以獲得更多自主選擇專(zhuan) 業(ye) 方向的機會(hui) ,為(wei) 科研道路打下基礎。在學生們(men) 看來,從(cong) 本科時期就從(cong) 事科研,是大學生活中遇到的“機遇和挑戰”。

  二、資源整合,協同創新

  1. 上海交大團委通過成立覆蓋校內(nei) 各主要學科方向的50個(ge) 科技創新工作室,為(wei) 學生提供固定的場地、師資、設備、智力的支撐。同時,50個(ge) 工作室麵向全校開放,學生可以進行跨學科的選擇。例如競賽特等獎作品“采用高效無限供能的新型胃腸道機器人診查係統”,涉及到機械製造、控製、信息、生物醫學等學科,按照傳(chuan) 統體(ti) 製,單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同學難以較好實現該項目構想,但是通過科技創新工作室的載體(ti) ,多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得以交流、融合,促進了這類學科交叉項目的發展。

  2. 學校團委將學術科技類社團與(yu) 院係專(zhuan) 家、教授和實驗室緊密對接,舉(ju) 辦各類學術講座、科技培訓、實驗室參觀、科研見習(xi) 、學科競賽、沙龍交流等活動,對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學術能力進行係統培訓。例如 “挑戰杯”特等獎獲得者鮑曼在大一時就有了自己的專(zhuan) 屬導師。當時,物理與(yu) 天文係為(wei) 每一名本科生都配備了一名導師,通過“一對一”結對的形式,由導師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對學生的科學精神、責任意識、職業(ye) 規劃、品質意誌等各方麵進行全方位指導。鮑曼在大一暑假開始跟著老師做科研,從(cong) 本科三年級開始在物理係趙玉民教授的帶領下接觸核物理學,並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從(cong) 看師兄師姐的文章、理解數據並重複結果、做出其實驗現象等做起,鮑曼慢慢沉浸到科研當中,大四便有第二作者的論文,今年更是以第一作者在權威雜誌《physical review C》發表論文。

  3. 在學校團委的推動下,學校將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作為(wei) 學校創新育人的重要載體(ti) ,著力構建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長效激勵和保障機製,為(wei) 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有力支撐。經廣泛調研,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簡稱“委員會(hui) ”),由校領導和相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組成;醞釀推出交大學生科技競賽分級管理製度,將參與(yu) 或承辦的國內(nei) 外科技競賽劃分等級,根據不同等級確定資助和獎勵方案。委員會(hui) 掛靠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每年定期召集相關(guan) 專(zhuan) 家、教授、學者,召開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分類資助評審會(hui) ,根據不同科技競賽的主辦部門、參賽高校情況、校內(nei) 參與(yu) 情況以及競賽聲譽度等參考因素,將競賽評定為(wei) A、B、C三個(ge) 類別,學校從(cong) “985工程”三期中設立專(zhuan) 款,進行分類資助。根據競賽類別、學科特點、競賽成績、資源配套、賽事舉(ju) 辦地點、競賽參與(yu) 方式等確定具體(ti) 資助額度。通過製度建設,進一步提升了管理及資助各類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導向性和科學性。

  4. 學校團委依托科技創新工作室,促進學校與(yu) 社會(hui) 企業(ye) 的協同創新。例如競賽特等獎作品“基於(yu) 稀疏正則化的多特征多元圖像融合方法及其係統實現”,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提出可應用於(yu) 大數據時代模式識別領域的構想,經由學校聯係,與(yu) 上海某科技公司進行技術授權,共同開發用於(yu) 安全監控領域的係統,進行協同創新。

  三、項目引導,持續創新

  學校團委“前中後”端科技創新體(ti) 係的構建,係統性地資源整合,將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與(yu) 教授實驗室、社會(hui) 企業(ye) 的科研工作結合,學生不再為(wei) 比賽而比賽,而是以科技創新項目為(wei) 目標,長期、持續地為(wei) 了同一個(ge) 方向和目標進行研究。

  例如曾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競賽特等獎的作品“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金屬雙極板”,在成功申報多項科技競賽獲獎後,依然持續不斷地進行深入挖掘和累進創新,又成功在原有金屬雙極板的基礎上,開發汽車用全尺寸極板,引入“分流區”設計,提出極板形狀誤差控製標準,提高其功率密度,降低其製造成本。該作品的持續創新成果被上汽集團連續采用,取得較好的科技、經濟效益。在第十三屆“挑戰杯”競賽中,該作品獲得了“累進創新獎”。

  雄關(guan) 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cong) 頭越。下一步,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將著力於(yu) 提高交大學子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yu) 率,激勵更多大牌教授以此為(wei) 平台,挖掘、培育學生從(cong) 事科技創新工作,讓“挑戰之路”走得更實;不斷加強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與(yu) 企業(ye) 、校外科研機構合作,推動“協同創新”,讓“挑戰之路”走得更寬;引導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從(cong) “依托競賽平台”轉向“以項目為(wei) 目標”,實現“累進創新”,讓“挑戰之路”走得更遠。


突出“情感認同”在“骨幹培養(yang) ”中的作用
——以粵港兩(liang) 地大學生“中國文化及經濟發展研習(xi) 班”為(wei) 例
中山大學團委

  一、中山大學大學生骨幹培養(yang) 工作現狀

  一直以來,我校團委高度重視培養(yang) 青年學生骨幹工作,從(cong) 2007年起開始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至今共舉(ju) 辦了6期青馬班的理論學習(xi) 與(yu) 實踐鍛煉課程,培養(yang) 了600餘(yu) 名學生骨幹。邀請了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dong) 省委書(shu) 記汪洋同誌,時任廣東(dong) 省省長黃華華同誌等領導和專(zhuan) 家學者舉(ju) 辦了5場形勢報告會(hui) 和32場馬克思主義(yi) 專(zhuan) 題理論報告會(hui) ,組織了15次專(zhuan) 題外出實地調查研究活動,編寫(xie) 了一套10本的“青馬工程·中大100”係列自編教材,以及涵蓋6年來精彩講座內(nei) 容的DVD。學員共撰寫(xie) 600餘(yu) 篇社會(hui) 實踐調查報告,出版了《足目集——社會(hui) 實踐優(you) 秀調研報告》、《“我為(wei) 珠三角發展建言獻策”百支隊伍社會(hui) 實踐調研報告集》等一係列作品成果。6年來,從(cong) 我校青馬班走出了一批以遼寧艦首位博士女軍(jun) 官韋慧曉、全國自強之星標兵郭豔瓊為(wei) 代表的青年楷模,他們(men) 以親(qin) 身經曆激勵著周圍的青年同學們(men)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的宏偉(wei) 進程中放飛青春夢想、貢獻青春力量。

  二、探索新形勢下骨幹培養(yang) 的新模式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代大學生的價(jia) 值觀取向也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而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這無疑給骨幹培養(yang) 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新形勢下,我們(men) 通過深入思考如何引導青年學生“認清使命、堅定信念、勇擔重任”等問題,逐漸明確成為(wei) 了我校骨幹培養(yang) 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同時,我們(men) 也一直在青馬班實施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希望能總結出一套符合時代發展特征並使學生切實收益的培養(yang) 方式。在此基礎上,並由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以及中山大學的指導下,我校團委經過近半年的籌備,以“中山大學青年聯合會(hui) ”的名義(yi) ,與(yu) 新鴻基地產(chan) 郭氏基金、香港青年聯會(hui) 共同主辦了“粵港兩(liang) 地大學生中國文化與(yu) 經濟發展研習(xi) 班”,經過第一期為(wei) 期8天課程學習(xi) ,來自6所香港高校(主要為(wei) 香港大學學生)以及中山大學的共50多名學生圓滿完成了既定研習(xi) 任務順利結業(ye) 。研習(xi) 班力求打造粵港青年交流新品牌,通過一係列富有成效的課程和考察調研活動,開拓了兩(liang) 地青年的視野,加深了粵港青年對中國文化及粵港經濟互補性發展的認識,達到了預期目標並在增進學員對祖國“情感認同”方麵成果顯著。

  1. 理論學習(xi) 內(nei) 容豐(feng) 富。研習(xi) 班的課程可謂是經過精挑細選、反複斟酌。一是研習(xi) 課程重點突出。教學範圍橫跨“一港兩(liang) 省三市”,既有校內(nei) 課程,也有“移動講堂”,共安排了9次專(zhuan) 題講座,涵括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涉及國際動態和國家發展動向,其中廣東(dong) 省副省長招玉芳同誌在開班儀(yi) 式上還親(qin) 自為(wei) 學員們(men) 介紹了粵港合作的有關(guan) 情況,課程還涉及到新區規劃、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等區域專(zhuan) 題研究。二是師資配備優(you) 中選優(you) 。所邀請的都是中山大學最好的學者,也是國內(nei) 相關(guan) 領域的著名專(zhuan) 家進行授課,如邀請了曾任英國Bank of England貨幣政策局金融經濟學家、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講述《經濟危機的成因》;在參觀考察南沙港戰略規劃時,邀請了擁有近20年南沙發展規劃經驗的我校地理與(yu) 規劃學院教授分析南沙未來發展趨勢;在具有濃厚中華文化氣息的湖南安陵書(shu) 院,邀請中文係主任講授《漢文化心理在現代漢語中的體(ti) 現》等。三是思想交鋒形式多樣。整個(ge) 研習(xi) 班還安排了4次交流座談、2次發展論壇和若幹小型隨堂討論。學員與(yu) 佛山市市長劉悅倫(lun) ,十大經濟風雲(yun) 人物劉偉(wei) 等10多位社會(hui) 著名人士和行業(ye) 巨頭進行了深入交流。

  2. 社會(hui) 實踐注重自主選擇。以往的社會(hui) 實踐都是由主辦方為(wei) 學員們(men) 選擇地點、單位、崗位,受個(ge) 人興(xing) 趣與(yu) 所學專(zhuan) 業(ye) 的限製,學員們(men) 常常有“趕鴨子上架”的感覺,實踐效果也大打折扣。此次研習(xi) 班采用必修加選修的實踐研習(xi) 模式,充分尊重學員們(men) 的興(xing) 趣點,化“被動為(wei) 主動”。一是自主選擇研習(xi) 主題。經濟、文化、社會(hui) 每個(ge) 主題的學習(xi) 都由專(zhuan) 家、學者的宏觀講座作為(wei) 導入,幫助學員明晰概念,抓住主要矛盾;再通過小組專(zhuan) 題討論進一步縮小研究範疇,並結合自身專(zhuan) 業(ye) 特點、研究興(xing) 趣確定一個(ge) 深入研究的選題;最後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得出各自結論,形成各自認識。研習(xi) 班最終都要求學員提交研習(xi) 報告,要求在理論加實踐的學習(xi) 過程中,不斷將主題細化並深入思考,以研習(xi) 過程為(wei) 重,並不需求得統一的答案。學員們(men) 對每個(ge) 研習(xi) 的宏觀問題都可以從(cong) 自己感興(xing) 趣的角度切入,大大的提高了學習(xi) 興(xing) 趣,讓他們(men) 更願意深入涉獵相關(guan) 的理論知識,也更容易培養(yang) 學習(xi) 的自主性。二是自主選擇調研項目。8天的集中研習(xi) 結束後,我們(men) 要求學員自主選擇與(yu) 研習(xi) 主題相關(guan) 的調研項目,開展以個(ge) 人或者小組為(wei) 單位的主題調研,並通過集中項目申報為(wei) 學員們(men) 提供各種形式的兩(liang) 地研習(xi) 支持。目前第一期申報的主題囊括了兩(liang) 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眾(zhong) 多熱點問題,充分體(ti) 現了兩(liang) 地骨幹對於(yu) 社會(hui) 民生的關(guan) 注與(yu) 思考。

  3. 社會(hui) 觀察貼合社會(hui) 需求。一是結合粵港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隨著粵港兩(liang) 地《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粵港合作進入到了一個(ge) 嶄新的階段。粵港新一輪發展,將實施新政策、布局新項目、創造新環境,將會(hui) 創造更多新機遇新商機。因此,在為(wei) 期8天的研習(xi) 班集中學習(xi) 裏,我們(men) 帶著學員們(men) 去佛山的中德工業(ye) 園區體(ti) 驗社會(hui) 主義(yi)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ou) 越性;從(cong) 南沙新區規劃思考深入“改革”背景下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去港商參與(yu) 改造、建設的城中村舊址感受廣州的現代化建設成果;赴郴州安陵書(shu) 院體(ti) 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熱潮等等。這些考察讓學員們(men) 充分認識到未來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也認識到掌握過硬本領的重要性。二是結合骨幹自身發展的需要。此次研習(xi) 班的學員經過了中山大學、香港青聯和香港大學等組織單位的層層選拔,可謂是“百裏挑一”,而且以經濟、管理類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居多,他們(men) 對粵港經濟發展方向的議題呈現出了濃厚的興(xing) 趣。研習(xi) 班社會(hui) 觀察的內(nei) 容緊密圍繞珠三角經濟發展議題,讓兩(liang) 地青年不僅(jin) 做“同窗”,還做“驢友”,進而成為(wei) 好友,同吃同住同生活。在交流過程中,香港學員的思維敏捷、擅於(yu) 思考、問題尖銳,以及更加開闊的國際視野讓中大學員欽佩不已。而中大學子的親(qin) 切真誠、穩重有幹勁、善言見識廣也深得香港學員稱讚。兩(liang) 地青年互相學習(xi) ,取長補短,各有獲益,也建立了良好的個(ge) 人友誼。

  三、引導理性認知與(yu) 構建情感認同

  此次研習(xi) 班的目的是通過開展經濟政治專(zhuan) 題講座、走訪嶺南文化遺址的形式,為(wei) 香港大學傑出青年提供學習(xi) 交流的平台,促使其深入了解大陸社會(hui) 、經濟和文化發展等相關(guan) 內(nei) 容,從(cong) 而增進香港青年學生對大陸的信任,增強其愛國愛港之心。在長達半年的籌備過程中,根據以往與(yu) 香港學生交流的經驗,我們(men) 反複在思考能否充分的利用兩(liang) 岸青年渴望互相了解互相學習(xi) 的心情,讓研習(xi) 班在實現原有目標的基礎上,增強兩(liang) 地青年骨幹對祖國的“情感認同”。

  1. 堅持“三看”的方法,引導理性認知。一是看成果。廣東(dong) 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其發展也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30年成果的縮影。廣東(dong) 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優(you) 越性的最好體(ti) 現。學員們(men) 穿梭於(yu)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與(yu) 古香古色的曆史古跡之間,感受著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衝(chong) 擊,無形中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心和決(jue) 心。二是看潛力。考察新一輪廣東(dong) 開放、發展、轉型機遇的重要平台——廣州南沙新區、佛山中德工業(ye) 服務區等,充分展現未來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三是看未來。“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ye) 以才興(xing) 。”走進政府、企業(ye) 、社區,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對於(yu) 人才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切實體(ti) 會(hui) 大學生骨幹“實幹報國”的重要性。在香港學員們(men) 在總結報告中,很多人表示8天的集中學習(xi) 扭轉了他們(men) 已往對於(yu) 大陸的認識,讓他們(men) “看到了一個(ge) 更加真實與(yu) 現代化的中國”。還有學員認為(wei) ,研習(xi) 班的經曆教會(hui) 了他們(men) 新的學習(xi) 方式和看待中國崛起新的視角,更加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麵,他們(men) 今後會(hui) 繼續關(guan) 注國家發展的動態,夯實知識基礎,投身社會(hui) ,創造價(jia) 值。

  2. 依托“同學會(hui) ”建立情感的紐帶,構建情感認同。在研習(xi) 過程中,粵港兩(liang) 地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紛紛建議建立同學會(hui) ,以保持聯係。在結業(ye) 禮上,成立了“中國文化及經濟發展研習(xi) 班中山大學同學會(hui) ”,分設在廣州和香港兩(liang) 地。“同學會(hui) ”將在研習(xi) 班結業(ye) 後,發揮著粵港兩(liang) 地青年交流互動新平台的作用。今後,將借助“同學會(hui) ”,積極謀劃粵港青年寒暑假見(實)習(xi) 、項目合作等相關(guan) 事宜,也依托“同學會(hui) ”在香港培養(yang) 更多有誌愛國青年。

  6年來,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骨幹培養(yang) ”最大成就應是讓大學生骨幹發自內(nei) 心的認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並主動將自身的前途命運與(yu) 祖國的發展聯係起來。中山大學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又毗鄰港澳,我們(men) 有責任培養(yang) 具有國際視野、擔當精神的青年骨幹,也有義(yi) 務利用地緣優(you) 勢,將“骨幹培養(yang) ”工作延伸出去,聯合培養(yang) 、雙向互動,促進兩(liang) 地青年交流、了解兩(liang) 地青年特點、幫助兩(liang) 地青年發展。我們(men) 認為(wei) ,此次研習(xi) 班一方麵對我校學生骨幹拓展視野、提升能力無疑具有積極意義(yi) ;而另一方麵,也是我們(men) 配合國家有關(guan) 部門,針對目前形勢,為(wei) 香港青年特別是大學生骨幹理性認識國情、建立情感認同,從(cong) 而在未來實現愛國報國誌向的一種探索和嚐試。為(wei) 此,我們(men) 將繼續完善粵港合作的研習(xi) 模式,讓更多粵港兩(liang) 地的大學生骨幹抓住機遇,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以大學生誌願服務為(wei) 抓手
力促思想引領工作取得實效
重慶大學團委

  近年來,重慶大學團委在團中央關(guan) 於(yu) 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相關(guan) 文件精神和工作指導下,創新工作思路與(yu) 方法,圍繞大學生與(yu) 社會(hui) 的新需求,以青年大學生誌願服務作為(wei) 推動本校大學生思想引領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載體(ti) ,從(cong) 五個(ge) 方麵著手,全麵推進重慶大學學生青年思想引領工作開展。

  一、準確定位,明確高校誌願服務思想引領角色

  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教育工作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ti) 才能對教育對象發揮作用,傳(chuan) 統的“書(shu) 本式”灌輸已無法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與(yu) 變化,而誌願服務自身的特點使它成為(wei) 加強和提高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教育工作可行性與(yu) 實效性的有效載體(ti) 。重慶大學校團委以誌願服務作為(wei) 開展大學生思想引領教育服務工作的核心載體(ti) ,通過尋求學生感興(xing) 趣、高度認同、主動參與(yu) 的誌願服務活動,把誌願服務的思想引領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xi) 和工作中,切實提高本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與(yu) 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活動中的自身感受和體(ti) 驗,讓學生實時、真實地了解社情、國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和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吸收、同化為(wei) 個(ge) 體(ti) 道德素質的構成要素,最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和世界觀,以達到思想引領的最終目的。

  二、一體(ti) 兩(liang) 翼,創新青年學生誌願服務組織模式

  1. 構建誌願服務組織運行新模式。在誌願服務開展與(yu) 思想引領工作的結合過程中,重慶大學校團委積極探索,以“一體(ti) 兩(liang) 翼”作為(wei) 重慶大學青年誌願者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的主體(ti) 組織管理模式,“一體(ti) ”是指以重慶大學社團下的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作為(wei) 關(guan) 鍵主體(ti) 和重要載體(ti) ,“兩(liang) 翼”是指以心理幫扶和公益創新作為(wei) 兩(liang) 大誌願服務主題,其中下屬一級社團11個(ge) ,全力打造一個(ge) 立足校園、輻射社區、麵向社會(hui) 的立體(ti) 誌願服務體(ti) 係。

  2. 創新誌願服務組織動員新模式。重慶大學以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為(wei) 載體(ti) ,切合重慶大學各項工作重點與(yu) 工作實際,與(yu) 重慶大學校內(nei) 宣傳(chuan) 部、保衛處、校友辦、基金會(hui) 等13個(ge) 部門共同成立各類公益類社團與(yu) 協會(hui) ,開展各類公益活動。例如,與(yu) 保衛處共同成立了安全服務誌願者協會(hui) ,與(yu) 校友辦共同成立了校友誌願者協會(hui) 等。

  3. 完善重慶大學誌願服務政策法規。誌願服務在我國起步較晚,所以在法律法規方麵還有些許不足的地方,作為(wei) 高校層麵的大學生誌願服務,更迫切需要切實具體(ti) 的規範來引導本校學生開展各類誌願服務活動,重慶大學修訂完善了《重慶大學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管理製度》,進一步明確了誌願服務與(yu) 思想引領的內(nei) 涵關(guan) 係,發出了《關(guan) 於(yu) 舉(ju) 辦重慶大學首屆“樹聲前鋒杯”學生公益創業(ye) 大賽的通知》(重大校團〔2013〕63號),第一次將創業(ye) 與(yu) 公益結合在一起,不僅(jin) 做到服務青年成長成才,也加強了學生的思想引導,從(cong) 製度層麵來支持、保障、規範和引導高校大學生誌願者的行為(wei) 與(yu) 思想。

  三、培養(yang) 教育,保證誌願服務數量、質量與(yu) 持續性

  1. 推動誌願者注冊(ce) ,提高數量。誌願者數量不僅(jin) 是誌願服務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誌願服務與(yu) 思想引領教育效果的具體(ti) 呈現。截止2013年年底,在重慶市愛心儲(chu) 蓄銀行中注冊(ce) 的重慶大學青年誌願者人數為(wei) 28128人,總服務時長為(wei) 188414.5個(ge) 小時,人均服務時長為(wei) 6.70小時,與(yu) 2011年相比誌願者總人數增長了1.4萬(wan) 左右,總服務時長增加了8.4萬(wan) 個(ge) 小時,人均時長增加了2.8個(ge) 小時,重慶大學青年誌願者的總人數、注冊(ce) 誌願者人數、服務時長以及知名度與(yu) 影響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誌願者掛職鄉(xiang) 鎮,提高質量。隻有讓同學通過誌願服務深入基層,了解國情、社情,才能進一步加深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感與(yu) 社會(hui) 使命感,才能進一步加深青年大學生對黨(dang) 的組織認同感與(yu) 歸屬感。因此,從(cong) 2011年開始,重慶大學校團委力推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優(you) 秀學員及青年誌願者赴重慶市各鄉(xiang) 鎮掛職團委副書(shu) 記,體(ti) 驗基層黨(dang) 政工作實際,感受基層人民生活,幫扶偏遠山區貧困家庭農(nong) 民工子女。截止2013年年底,三年共累計派出127名骨幹誌願者掛職鄉(xiang) 鎮團委副書(shu) 記,2011年09月26日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報道。

  3. 加強陣地建設,提供平台。誌願服務不僅(jin) 需要做到及時響應社會(hui) 需求,隨機應變,同時也需要日常培訓管理與(yu) 活動開展的實踐陣地。為(wei) 進一步提高重慶大學誌願者誌願服務水平,重慶大學校團委結合重慶市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本校大學生骨幹基地建設的實際,截止2013年12月23日,已建立大學生骨幹實踐基地20所,專(zhuan) 職團幹部領辦、創辦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14所,為(wei) 誌願者長期有效開展誌願服務提供了活動陣地,為(wei) 誌願者綜合素質與(yu) 能力提升、成長成才提供誌願服務平台。

  4. 重視培養(yang) 管理,提高活力。凝聚國內(nei) 國際師生以及知名公眾(zhong) 人物的多方力量,構建多元化的誌願服務新模式,在提升個(ge) 人能力素質的同時,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yu) 交流。以聘任倫(lun) 敦奧運火炬手熊榆擔任重慶大學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形象大使為(wei) 主導,2012年重慶大學還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28所“985”高校共50餘(yu) 名大學生骨幹及來自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共6名留學生誌願者參與(yu) 重慶大學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的社會(hui) 實踐服務,在37個(g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為(wei) 800餘(yu) 名中小學生開設21門課程6000餘(yu) 小時,顯著提高社區精品課程、愛心募捐活動等誌願服務項目的效率與(yu) 水準。

  四、活動創新,緊密結合當代需求創新性開展活動

  1. 積極探索政府購買(mai) 公益服務項目途徑,誌願服務與(yu) 心理幫扶相結合。重慶大學校團委結合當今邊遠地區、災害地區留守兒(er) 童的教育、心理問題,組織師生利用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寒暑假時間奔赴雲(yun) 南綠春哈尼族聚集區綠春開展誌願者心理幫扶計劃,為(wei) 綠春的留守孩子開拓了視野,豐(feng) 富了他們(men) 的生活,防範了其心理的不健康成長。在此基礎上,重慶大學五彩石誌願者協會(hui) 開展專(zhuan) 項幫扶行動,以作文批改結對的形式,關(guan) 心留守兒(er) 童及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成長,開展心理幫扶活動,截止目前為(wei) 止已成功招募200餘(yu) 名誌願者,涵蓋少數民族聚集地雲(yun) 南綠春、重慶彭水,留守兒(er) 童聚集地重慶璧山三所中小學青少年,涉及青年誌願者約200餘(yu) 人。2014年1月,五彩石計劃已成功通過2014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社會(hui) 服務項目中社會(hui) 工作服務示範項目(C類)立項,獲得100萬(wan) 資金資助。

  2. 積極探索青年大學生能力思想雙提升,誌願服務與(yu) 創新創業(ye) 相結合。科技創新與(yu) 創業(ye) 實踐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與(yu) 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團中央關(guan) 於(yu) “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和要求,重慶大學校團委將“我的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與(yu) 學生創新創業(ye) 能力培養(yang) 結合起來,開展重慶大學首屆“樹聲前鋒杯”學生公益創業(ye) 大賽,比賽正在作品征集過程中。

  3. 深入推進“凝眸行動”,誌願服務與(yu) 關(guan) 愛農(nong) 民工子女相結合。重慶大學校團委采取“學校—社區—家庭”三方聯動的模式,2012年暑假開始以重慶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培養(yang) 工程優(you) 秀學員及誌願者在重慶市周邊24個(ge) 鄉(xiang) 鎮62個(ge) 村莊掛職期間所收集留守兒(er) 童的608個(ge) 夢想、貧困小學物資需求為(wei) 依托,在重慶市68個(ge) 重慶大學所屬的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舉(ju) 辦愛心微電影、兒(er) 童愛心跳蚤市場、“關(guan) 愛在路上,探訪農(nong) 民工子女”結對、“愛心牆”、“心願樹”等公益活動,動員社區居民認領願望,幫助實現夢想。截止目前為(wei) 止,“凝眸行動”一共募集到了498件物資,涵蓋學習(xi) 用品、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方方麵麵,募集善款共計28360元,已成功實現巫山縣大坪鄉(xiang) 、建坪鄉(xiang) 、銅鼓鎮等貧困區縣農(nong) 民工子女298個(ge) 結對夢想,產(chan) 生廣泛、良好的社會(hui) 影響力。

  五、資源爭(zheng) 取,提升誌願服務實效、輻射力與(yu) 影響力

  1. 爭(zheng) 取政府組織的支持與(yu) 參與(yu) 。一方麵,與(yu) 重慶市各區縣團委、各大社區街道合作加強聯係,共建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大學生骨幹基地,為(wei) 青年誌願者誌願服務提供活動場地,與(yu) 重慶璧山、巫山、彭水等地加強合作,開展支教與(yu) 掛職鄉(xiang) 鎮團委副書(shu) 記活動;另一方麵,與(yu) 雲(yun) 南綠春、雅安上裏等地建立合作關(guan) 係。2013年暑期,以“實踐激揚青春誌,奮鬥成就中國夢”為(wei) 主題,動員組織500餘(yu) 青年學生奔赴雲(yun) 南綠春、雅安上裏、酉陽、秀山等市內(nei) 外十六個(ge) 地區開展切合基層需要、內(nei) 容豐(feng) 富多樣、形式靈活務實的實踐活動,2013年10月27日中國青年報報道。

  2. 加強市內(nei) 外企業(ye) 支持與(yu) 合作。第一,市內(nei) 通過與(yu) 龍湖、華潤、協信、融匯等知名房地產(chan) 企業(ye) 積極洽談、精誠合作,建立大學生骨幹實踐基地與(yu)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同時在“凝眸行動”上誌願者以小組形式聯合重慶大學所屬的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所在小區物業(ye) 公司在當地開展宣傳(chuan) 、動員、結對等活動。第二,市外通過與(yu) 英特爾、百度、歐萊雅、阿克蘇諾貝爾、宋慶齡基金會(hui) 等國內(nei) 外知名企業(ye) 、基金會(hui) 合作,一方麵積極開展項目合作,愛心社、環保者協會(hui) 等獲2013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hui) 公益獎銀獎、銅獎等;另一方麵,積極爭(zheng) 取企業(ye) 外部資金支持,共獲得外部資金支持150萬(wan) 元,占校團委活動經費總額的40%。


創新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工作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

  近年來,中青院團委圍繞黨(dang) 委中心工作,緊扣育人目標,從(cong) 黨(dang) 政要求,學生需求和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能為(wei) 的角度出發,切實履行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權益”的基本職能,強化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著力打造思想育人、實踐育人、服務育人和文化育人四個(ge) 工作平台,形成了以“一個(ge) 基本職能”和“四個(ge) 工作平台”為(wei) 理念的“4+1”團學工作體(ti) 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社會(hui) 實踐方麵,在多年工作的基礎上,我們(men) 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也取得了不少成績,現將有關(guan) 工作交流匯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中青院團委在“立足學校特色、立足團委定位、立足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確立了“分層分類、重點推進”的指導思想開展社會(hui) 實踐工作。即大一新生以了解和準備實踐為(wei) 主,大二、大三學生以參加和組織實踐為(wei) 主,大四學生以鞏固和轉化實踐為(wei) 主,並結合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和就業(ye) 需求,創造就業(ye) 機遇。

  二、工作流程

  學生社會(hui) 實踐工作主要利用暑期開展,於(yu) 每年5月啟動,分準備策劃、宣傳(chuan) 動員、投標評標、活動開展、總結表彰五個(ge) 階段進行,工作通常延續到年底才結束。

  準備策劃——校團委帶領團學幹部對本期暑期社會(hui) 活動進行整體(ti) 部署,結合國家發展和社會(hui) 建設的重大問題,確定當年實踐主題、活動方案及相關(guan) 製度。

  宣傳(chuan) 動員——校團委在校園網、人人網、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發布實踐活動通知,進行廣泛宣傳(chuan) 與(yu) 動員,並要求各團總支、團支部配合開展好相關(guan) 工作

  投標評標——采取招投標立項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由學生進行自主申報,校團委組織專(zhuan) 業(ye) 教師進行評審,並最終確定支持團隊。

  活動開展——確定團隊後,團委將選拔團隊負責人、配備隨隊指導教師,為(wei) 師生購買(mai) 保險。在團委開展實踐活動中,團委要求各團隊每日上報活動情況,隨時掌握團隊動態。

  總結表彰——9月開學後,各團隊上交實踐報告,團委組織評審組進行評議,最終確定獎項,並於(yu) 9月底舉(ju) 行社會(hui) 實踐活動成果分享暨總結表彰會(hui) 。隨後,團委會(hui) 對優(you) 秀成果進行匯編、推介等工作。

  三、主要特點

  近五年來,我校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形成了各類社會(hui) 實踐成果1338份,參加人數2000餘(yu) 人,實踐團隊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各省份。我校的社會(hui) 實踐工作連續7年榮獲“首都高校社會(hui) 實踐工作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受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等諸多媒體(ti) 的報道,《人民日報》在2013年5月2日《中青院人才培養(yang) :信念與(yu) 責任教育並重》報道中,認為(wei) 我校育人的成功之處在於(yu) “根植實踐的責任意識培養(yang) ”。應該說,中青院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是紮實而富有成效的,可以總結的經驗很多,限於(yu) 篇幅,重點匯報“五個(ge) 結合”的工作方法。

  1.招標立項與(yu) 自行申報相結合。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都是采取“自行申報”的方式,我們(men) 發現,這樣的方式隨意性較強,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難以真正掌握,最關(guan) 鍵的是不能體(ti) 現學校育人的目標和追求的價(jia) 值。基於(yu) 此,2006年團委開始嚐試暑期實踐項目化管理的方式,采用公開招標的形式開展活動,緊密結合學校特色、結合學生實際、結合社會(hui) 熱點等,通過項目招標,引導學生“關(guan) 注應當關(guan) 注的問題,思考必須思考的問題”。實踐證明,招標立項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在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yu) 的前提下,有效實現思想引領、成長服務等基本職能,也有助於(yu) 推出更有深度、更具現實意義(yi) 的社會(hui) 實踐成果。

  2.教學專(zhuan) 業(ye) 實踐與(yu) 團委社會(hui) 實踐相結合。團委負責的社會(hui) 實踐與(yu) 院係負責的教學實踐有明確的區別,這個(ge) 區別主要在於(yu) 追求的價(jia) 值不同。院係組織的實踐更多在於(yu) 提升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能力,而團委組織的社會(hui) 實踐更多是引導學生了解國情,關(guan) 注社會(hui) ,通過實踐,增強他們(men) 愛黨(dang) 、愛國、愛民之心,增強社會(hui) 責任感,學會(hui) 理性客觀看待和思考各種社會(hui) 現象和問題,最重要的是通過實踐環節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實現學校育人目標。正是因為(wei) 具有清晰的區別度,所以團委組織的社會(hui) 實踐更具開放性和兼容性,更能產(chan) 生跨專(zhuan) 業(ye) 、多學科融合的高質量成果。當然,這種區別僅(jin) 限於(yu) 選題和價(jia) 值導向等方麵,在實際運行中,團委對運用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知識及理論開展實踐活動也有明確要求,尤其是通過聘請各院係專(zhuan) 職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和評審的做法,保證了實踐活動的專(zhuan) 業(ye) 化水準。

  3.社會(hui) 實踐與(yu) 學術活動相結合。從(cong) 2008年開始,我們(men) 把社會(hui) 實踐、智慧星火[ “智慧星火”為(wei)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負責實施的學生學術活動品牌項目,創立於(yu) 1998年。]和“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個(ge) 項目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以暑期社會(hui) 實踐成果為(wei) 基礎和素材,參加“智慧星火”學術活動,再通過“智慧星火”項目選送優(you) 秀的作品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個(ge) 活動前後時間持續近一年半,合理利用了學生在校期間的課餘(yu) 時間,保證了學生課外活動的連續性,進一步提升了各項活動的效果和內(nei) 涵,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意識和學術實踐的能力有顯著提高。譬如,2009年獲得首都“挑戰杯”一等獎的1個(ge) 課題和獲得二等獎的2個(ge) 課題就取材於(yu) 先前參加的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成果。

  4.社會(hui) 實踐與(yu) 誌願服務相結合。為(wei) 引導中青院廣大學生具有誌願服務意識和誌願服務精神,校團委在組織開展社會(hui) 實踐過程中,也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引導,力求實現社會(hui) 實踐與(yu) 誌願服務的有機結合。一方麵,以青誌協、西部之窗協會(hui) 、團友會(hui) 等社團為(wei) 代表,每年申報的項目大多也屬誌願服務項目,在評審中,對這樣的項目會(hui) 有政策傾(qing) 斜。另一方麵,校團委也以社會(hui) 實踐為(wei) 載體(ti) ,積極推動誌願服務項目,如團委開展的“團課講解員”項目、青誌協的“臨(lin) 終關(guan) 懷”項目、西部之窗的“支教”項目、青少係的“中學講團課”項目、團友會(hui) 的“中小學掛職團委書(shu) 記”項目等,這些都是我校社會(hui) 實踐和誌願服務的雙品牌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在增長學生專(zhuan) 業(ye) 知識,提高專(zhuan) 業(ye) 技能的同時,也培養(yang) 了學生與(yu) 人為(wei) 善、平等尊重、互敬互愛、無私奉獻等品質。

  5.嚴(yan) 格要求與(yu) 靈活創新相結合。這些年來,為(wei) 進一步深化社會(hui) 實踐工作,團委對學生社會(hui) 實踐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實踐活動的審批、審查、監督、評選等各環節,對實踐成果從(cong) 內(nei) 容到形式都更加高標準、嚴(yan) 要求,以較強的原則性保證實踐成果的高質量。同時,近幾年團委也在積極轉變思想,開放式理解和解讀社會(hui) 實踐,有效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形式多樣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力求使實踐活動貫徹大學期間,實現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隨時、隨地、隨心”的狀態,創新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團委在這方麵的嚐試集中於(yu) “團員成長課”[ “團員成長課”是2011年時任團中央書(shu) 記處第一書(shu) 記陸昊同誌指示中青院負責的全團“試驗田”項目,通過理論學習(xi) 、素質拓展、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等環節,采用互動、研討、體(ti) 驗、分享等多種形式、途徑、載體(ti) ,將《大學生思想引導大綱》融入課程,實現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成長服務,進一步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增強廣大青年學生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堅定他們(men) 跟黨(dang) 走的理想信念。],如2012年首期“團員成長課”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團委大膽實行了“四個(ge) 一”項目,即“為(wei) 自己做一件事、為(wei) 家人做一件事、為(wei) 他人做一件事、為(wei) 社會(hui) 做一件事”,學生普遍反響良好。

  四、工作體(ti) 會(hui)

  社會(hui) 實踐活動是高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的重點工作。多年來,中青院從(cong) 黨(dang) 委到團委都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我校不僅(jin) 將社會(hui) 實踐作為(wei) 重要的教學環節,同時更是作為(wei) 開展大學生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實現人才培養(yang) 目標的重要平台和載體(ti) 。社會(hui) 實踐不僅(jin) 有助於(yu) 學生對課題知識的實際運用和現實檢驗,也有助於(yu) 大學生提高能力、增加閱曆、鍛煉思維、培養(yang) 品質、磨練意誌、融入社會(hui) 等。根據學校的相關(guan) 調研結果,社會(hui) 對我校學生的普遍評價(jia) 是“動手能力強、富有責任感”,這與(yu) 我校長期狠抓社會(hui) 實踐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在長期工作的基礎上,我們(men) 總結了以下兩(liang) 點體(ti) 會(hui) ,供各位同仁思考和參考。

  1.高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開展社會(hui) 實踐的核心價(jia) 值。高等教育進入新的曆史時期,大學生呈現更多新特點,麵臨(lin) 更多新問題,如何將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如何通過社會(hui) 實踐有效完成育人目標,這是高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應當經常思考的問題。就中青院團委的經驗而言,我們(men) 認為(wei) 有三點是要牢牢把握的:一是要堅持社會(hui) 實踐的政治性,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是黨(dang) 的助手和後備軍(jun) ,肩負著為(wei) 黨(dang) 培養(yang) 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通過社會(hui) 實踐,增強學生對國情、社情的了解,促進他們(men) 對國家製度、黨(dang) 的執政的認同,是高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開展社會(hui) 實踐必須追求的核心價(jia) 值。二是要堅持社會(hui) 實踐的特色性,也就是社會(hui) 實踐要突顯學校特色,這個(ge) 特色應當包括活動選題、活動方法、參與(yu) 者的能力素質、活動所產(chan) 生的社會(hui) 價(jia) 值和功能等等。每個(ge) 高校均開展社會(hui) 實踐工作,評價(jia) 實踐工作的好壞,不能隻單純看數量,更要看質量;不能隻單純看工作本身是否完成,更要看工作完成後,學校和學生究竟獲得了什麽(me) 。這些年,中青院團委一直在探索獨具“中青特色”的社會(hui) 實踐,這是保證活動質量、切實履行團委職能的必然途徑。三是要堅持社會(hui) 實踐的鮮活性,高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開展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應當更加開放包容,更具吸引力和鮮活性,學生參與(yu) 的積極性應當更高。這方麵我們(men) 也做了很多嚐試,如將社會(hui) 實踐與(yu) 學術活動有效結合,促進了社會(hui) 實踐成果的深化;每年舉(ju) 行評選表彰,給予學生更多的激勵,2012年開始,每年將優(you) 秀實踐成果匯編成冊(ce) ,2013年暑期,利用團委官方微信製作發布了社會(hui) 實踐專(zhuan) 題係列報道,12月,推出了暑期社會(hui) 實踐成果電子雜誌。四是要堅持社會(hui) 實踐的務實性,社會(hui) 實踐不能流於(yu) 形式,更不能弄虛作假,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浮躁、功利等問題,我們(men) 在社會(hui) 實踐中強調工作的務實性,要求學生從(cong) 立項申報、活動開展、到成果總結、報告撰寫(xie) 等都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在每年的工作總結階段,安排專(zhuan) 門的分享會(hui) ,這當中既有從(cong) 事社會(hui) 實踐的具體(ti) 方法、技能的交流,也有對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心得、體(ti) 會(hui) 、收獲的分享。

  2.高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開展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創新點。時至今日,高校教育已經進入一個(ge) 新的轉型時期,社會(hui) 實踐承載了更多價(jia) 值、訴求和功能,亟待創新。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所具有的先進性,要求我們(men) 在這方麵有所作為(wei) 。中青院團委這些年一直致力與(yu) 此,開展了大量工作,如在“團員成長課”中推行更加開放而靈活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如推動院校專(zhuan) 業(ye) 教師推薦實踐選題,如加強社會(hui) 實踐與(yu) 誌願服務的有效結合,並爭(zheng) 取實行學分製,如嚐試開放具有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特點的社會(hui) 實踐課程等等。

 
 相關鏈接:
[學校工作簡報 第3期]2014年度學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會議典型交流材料之一
[學校工作簡報 第2期]2014年學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要點
[學校工作簡報 第1期]學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五年規劃綱要
[學校工作簡報 第45期]團浙江省委以學生社團為載體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學校工作簡報 第44期]團安徽省委堅持黨建帶團建推動高校團幹部掛職工作實現新發展
kaiyun全站登陆入口網
版權所有: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E-mail:gqt@jingaoyuanzdp.com
地址:中國北京前門東大街10號    郵編: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