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精英掛職中學 助推中學團建工作實現新跨越 ——華南師範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訓學校學員掛職中學 團委副書(shu) 記或書(shu) 記助理的做法與(yu) 經驗
中學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是全團工作的基礎和源頭,是黨(dang) 聯係青少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中學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事關(guan)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全局,對於(yu) 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社會(hui) 主義(yi) 理想信念、夯實我黨(dang) 在青少年學生中的執政基礎、促進青少年學生的成才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當前,中學團建工作普遍麵臨(lin) 如工作內(nei) 容老套,活動形式單一,基礎建設薄弱,團幹資源稀缺,服務渠道狹窄等問題,嚴(yan) 重製約著中學團建工作的發展。華南師範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訓學校學員掛職中學團委副書(shu) 記或書(shu) 記助理,破解中學團建工作困局,率先在全國探索一條高校大學生助力中學團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工作基本思路和做法
兩(liang) 年來,華南師大青馬學校探索"興(xing) 趣性切入,實踐性推動"的教學模式,對學員進行專(zhuan) 業(ye) 、科學、係統的培訓,在社會(hui) 實踐掛職鍛煉方麵成效顯著。堅持"專(zhuan) 業(ye) 對口、服務需求"的分配原則,采取"係統部署、點麵結合、輻射聯動"的推進方式,建立"決(jue) 策、執行、反饋、調適、監督"的全程跟蹤機製,累計安排了120名師範專(zhuan) 業(ye) 學員到廣州天河區、越秀區包括華師附屬中學、廣州第三中學和廣州第七中學在內(nei) 的40所中學掛職團委副書(shu) 記或團委書(shu) 記助理,大力推動中學團建工作實現新發展。
(一)建立多方協調機製,形成推動團建工作合力
建立大學、教育局、中學三方協調聯動機製,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單位團委負責人為(wei) 辦公室成員,辦公室掛靠華師團委。加強領導協調,強化對接保障,順暢溝通渠道,各單位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華師培養(yang) 輸送,教育局組織協調,中學對接落實"的工作體(ti) 係。努力做到"學員掛職中學,推進團建工作"有計劃、有落實、有跟進、有反饋、有改進,為(wei) 學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發揮學員的專(zhuan) 業(ye) 特長,服務崗位的實際需求,給崗位,交任務,壓擔子,引導學員為(wei) 推動中學團建工作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提升學員綜合素質,充實中學團建骨幹力量
組建雙導師團隊,實施"雙導師"製度,促使學員們(men) 盡快擔綱新角色、適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ti) 。雙導師團隊分為(wei) 校內(nei) 導師和校外導師,校內(nei) 導師由10位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華師黨(dang) 政領導組成,校外導師由40位合作中學團委書(shu) 記組成。每10名學員配備1名校內(nei) 導師,每1名學員配備1名校外導師,兩(liang) 位導師共同指導學員的學習(xi) 、生活和工作,提高學員的學習(xi) 能力,啟發學員的工作思路,指導學員科學開展工作,幫助學員解決(jue) 實際問題,全麵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充實中學團建骨幹力量,高效推進中學團建工作。
(三)創新工作內(nei) 容形式,強化中學生的思想引領
學員們(men) 經筆試和麵試嚴(yan) 格選拔,是華師團學幹部、科技文化、社會(hui) 實踐和體(ti) 育藝術等各領域的優(you) 秀代表,能夠滿足中學對學員的專(zhuan) 業(ye) 特長需求。學員們(men) 發揮青年人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精神,在繼承中學團建工作優(you) 秀經驗的基礎上,敢於(yu) 開辟"我的地盤",提出新思路,使用新辦法,拓展新內(nei) 容,利用QQ、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ti) ,以青少年喜聞樂(le) 見的方式開展如"中學生走進大學校園"、"校園文化藝術節"、"我給中學生上團課"等活動,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和世界觀,堅定跟黨(dang)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理想信念。目前,學員組織開展團課、團員代表大會(hui) 、校園文化藝術節等各類活動700餘(yu) 次,服務師生累計達40000人次,服務時間累計近35000小時。
(四)建立基地簽訂協議,確保團建工作的延續性
圍繞"點麵結合,以點帶麵"的基地化思路,選取部分合作基礎較好、合作意願強烈和需求對接良好的中學,簽署三年以上的合作協議,掛牌"華南師範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訓學校實習(xi) 實踐基地"。在廣州市天河區和越秀區布點,重點建設若幹個(ge) 合作示範基地,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建成一批穩定優(you) 質、布局合理、長遠發展的實踐基地,確保掛職工作的持續、有效、深入開展。采取"以老帶新,新老交替"的方式,為(wei) 中學持續培養(yang) 輸送優(you) 秀學員,不斷充實中學兼職團幹隊伍,並做好新老學員工作交接,保障中學團建工作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目前,青馬學校已與(yu) 40所中學簽署合作協議,其中27所中學是第二年合作。
二、工作經驗及成效
青馬學校學員掛職中學團委副書(shu) 記或書(shu) 記助理,是華師全麵推進青馬工程的一項重要舉(ju) 措,更是高校大學生助力中學團建工作模式的積極探索。兩(liang) 年來的工作實踐,將學員走向社會(hui) 、鍛煉自我的內(nei) 在動力與(yu) 中學創新、改革團建工作的迫切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在促進青年大學生成才發展的同時,更為(wei) 中學團建工作實現了"資源延伸、隊伍延伸、內(nei) 容延伸和陣地延伸"等四個(ge) 延伸,開創了中學團建工作新局麵。
(一)實現了中學團建工作的資源延伸
掛職學員不僅(jin) 擁有自身的人力、知識和技能等個(ge) 人資源,更是華師優(you) 質教育資源、優(you) 秀人才資源、學生組織資源的"入口"。在當前中學團建工作普遍麵臨(lin) 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掛職學員乃至身後的資源保障有力破解了中學團建工作的資源困局,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例如,中學召開團員代表大會(hui) ,學員組織華師團幹協助製定一整套規範程序和綱領文件;中學舉(ju) 行運動會(hui) ,學員邀請體(ti) 育科學學院的學生擔任裁判誌願者;中學舉(ju) 辦文藝晚會(hui) ,學員邀請華師藝術團的成員指導排練並參加演出,等等。
(二)實現了中學團建工作的隊伍延伸
經過不斷的曆練成長和指導引領,掛職學員日漸成為(wei) 一名高素質、能戰鬥、有擔當的中學兼職團幹,既有勝任崗位的能力素質,又有做好工作的積極熱情,更有不計付出的奉獻精神,願做螺絲(si) 釘,也敢做頂梁柱,能夠有效補上團委書(shu) 記鞭長莫及的工作真空,成為(wei) 中學團建工作的生力軍(jun) 。學員們(men) 深受中學生的歡迎,也廣受領導教師的讚譽,部分中學甚至盛邀學員畢業(ye) 後到該中學就業(ye) 。目前,第1期58名掛職學員已順利完成掛職工作,但他們(men) 仍將在崗1年,指導第2期62名掛職學員開展中學團建工作。
(三)實現了中學團建工作的內(nei) 容延伸
學員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創新意識,是中學團建工作實現內(nei) 容的橫向延伸和縱向延伸的源泉動力,有效引導學員紮實做好中學團建的基礎工作,創新做好中學團建的工作品牌。橫向延伸上,學員積極融合大學元素,借鑒中學經驗,拓展工作內(nei) 容,拓寬服務渠道,以潮流、時尚的方式開展各類活動,增強了活動的吸引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yu) 度。縱向延伸上,充分發揮學員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深入研究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新載體(ti) ,切實加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深化各項工作的開展。
(四)實現了中學團建工作的陣地延伸
學員有效利用了華師圖書(shu) 館、教學樓、運動場和學生宿舍等校園場所,組織中學生赴華師開展校園一日遊、校園體(ti) 驗日和我看大學生活等活動,帶領中學生遊覽大學校園、感受大學氛圍、體(ti) 驗大學生活,激發中學生認真學習(xi) 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中學生樹立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國家富強而奮力拚搏的遠大理想,使大學校園成為(wei) 加強中學生思想意識教育的活動基地和拓展中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
三、存在問題及未來展望
當前,學員掛職中學工作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三方麵的問題亟待解決(jue) :一是部分學員課業(ye) 較重,掛職時間難協調,工作的延續性受到影響;二是學員工作內(nei) 容不明確,總體(ti) 工作推進受到影響;三是掛職工作有待進一步機製化、規範化和常態化。未來,青馬學校將進一步理好機製,建好基地,帶好隊伍,做好內(nei) 容,有效促進學員綜合素質的全麵發展,加快推進中學團建工作的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積累有益經驗,探索構建高校大學生助力中學團建工作的模式,力推全省、全國中學團建工作實現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