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團重慶市委牽頭組織全市58所高校40多萬(wan) 名學生圍繞"青春九十年·報國永爭(zheng) 先"這一主題,奔赴市內(nei) 外農(nong) 村鄉(xiang) 鎮、城市社區、革命老區開展"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新建社會(hui) 實踐基地380個(ge) 、就業(ye) 見習(xi) 基地216個(ge) ,結對幫扶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1.9萬(wan) 名,資助貧困學生1萬(wan) 餘(yu) 名,捐款47.7萬(wan) 元,捐建圖書(shu) 室93個(ge) ,發放宣傳(chuan) 資料123.9萬(wan) 份,義(yi) 務就診2.7萬(wan) 人次,2240名學生幹部到基層掛職鍛煉,在國家級、市級新聞媒體(ti) 和網絡媒體(ti) 的相關(guan) 報道、信息超過3萬(wan) 條。
一、主要做法
1.創新活動形式。一方麵,將"分散行動"與(yu) "集中組織"相結合,不僅(jin) 鼓勵各個(ge) 學校、院係單獨組建社會(hui) 實踐團隊,而且還組建了15支國家級、425支市級、4614支院(校)級重點團隊集中走進農(nong) 村基層。比如,組織27所高校5000餘(yu) 名大學生走進巫溪20多個(ge) 鄉(xiang) 鎮,與(yu) 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組織20餘(yu) 所職業(ye) 技術學校400多名學生體(ti) 驗南川,開展旅遊推薦、微企創辦、人才招聘等合作。另一方麵,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開展活動,比如,重慶科技學院團隊走進為(wei) 九龍坡區陶家鎮,用"三句半"的形式宣傳(chuan) 市第四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
2.拓展活動內(nei) 容。在鞏固政策宣講、科技支農(nong) 、文化宣傳(chuan) 、醫療服務、法律援助、社會(hui) 調查、捐贈濟困等傳(chuan) 統實踐項目的同時,新增了微企創辦政策谘詢、青年創業(ye) 就業(ye) 現狀調查等新的服務內(nei) 容。特別是與(yu)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建設相結合,58所學校與(yu) 298所"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市民學校"結對共建,30餘(yu) 所學校建立"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流動市民學校",注冊(ce) 誌願者約4萬(wan) 人,到巫山、巫溪、城口等地開展慰問留守兒(er) 童、看望空巢老人等誌願服務。
3.加強活動宣傳(chuan) 。既借助傳(chuan) 統媒體(ti) 擴大社會(hui) 影響,又利用微博、手機等新媒體(ti) 搶占網絡陣地,第一時間把參與(yu) 實踐活動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傳(chuan) 遞給公眾(zhong) 。西南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e) 學院等高校首次將實踐活動拍成"微電影",2天時間瀏覽量就達2萬(wan) 餘(yu) 次。各高校也依托媒體(ti) 進行廣泛宣傳(chuan) ,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國家級媒體(ti) 報道53次,在《重慶日報》、重慶電視台等市級媒體(ti) 報道120餘(yu) 次,在人民網、kaiyun全站登陆入口等網絡媒體(ti) 上報道約1萬(wan) 條,相關(guan) 微博信息2萬(wan) 餘(yu) 條,編發手機報60餘(yu) 期。
二、主要成效
1.學生受教育得鍛煉。實踐過程中,一方麵,同學們(men) 走進偏遠地區,深入村社基層,體(ti) 驗農(nong) 村生活,了解村民所思所想,鮮活認識農(nong) 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加深了對基層群眾(zhong) 的理解和感情,是一場生動的國情、民情、社情教育課。另一方麵,同學們(men) 結合自己的所學知識和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動手幫助當地群眾(zhong) 解決(jue) 一些實際問題,鍛煉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實戰技能。家鄉(xiang) 在廣東(dong) 的陳宏同學在日記中寫(xie) 到:"住下來才知道,這裏的條件太艱苦了,村子裏的人真不容易。"西南政法的嚴(yan) 娟同學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在學校參加演講辯論感覺還不錯,這次為(wei) 村民提供法律援助讓我感覺還需要更多的實戰鍛煉。"
2.當地群眾(zhong) 得實惠。各學校團隊從(cong) 當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為(wei) 他們(men) 提供政策谘詢、農(nong) 技培訓、市場拓展、醫療護理、法律援助等服務。西南大學團隊走進北碚區鳳凰村,通過圖片展覽、專(zhuan) 題講座和田間演示等,幫助村民掌握簡單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重慶醫藥高專(zhuan) 科團隊在永川區來蘇鎮為(wei) 1800餘(yu) 名村民進行體(ti) 質健康測試,並為(wei) 村民提供滅菌、用藥和保健培訓,幫助村民消除"隱形殺手";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團隊在巫溪慰問空巢老人、貧困家庭,為(wei) 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送去關(guan) 愛;重慶師範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團隊以微博為(wei) 載體(ti) 發布民情日記,在網上為(wei) 石柱縣村民積壓的農(nong) 產(chan) 品提供電子商務服務,5天時間成交額達5.2萬(wan) 元,讓當地村民豎起了大拇指。
3.地方黨(dang) 委政府收獲建議。在實踐活動期間,各學校團隊結合當地的發展戰略和區位、資源、交通等實際因素,通過走村串戶、發放問卷、深度訪談、討論座談等途徑開展調查研究,努力為(wei) 黨(dang) 委政府提出參考建議和依據。重慶大學博士生服務隊在巫溪針對鄉(xiang) 鎮企業(ye) 和樂(le) 和家園建設建,作了深入調研,完成調研報告24篇,提出的20多條建議被縣委、縣政府采納。重慶文理學院團隊在榮昌、銅梁、潼南等地就渝西片區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的生活現狀開展了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到大量第一手資料,為(wei) 當地黨(dang) 委、政府科學決(jue) 策、完善措施提供了有價(jia) 值的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