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少工委六屆二次全委會(hui) 經驗交流之五
心手相連 融情新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工委
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團新疆區委、少工委根據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hui) 和自治區黨(dang) 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hui) 議精神,通過開展感恩教育、塑形教育、融情教育,對各族少年兒(er) 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民族團結和反分裂教育。
一、抓“感恩教育”,強化各族少先隊員的思想認同
全區各級少先隊組織積極培養(yang) 各族少年兒(er) 童對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祖國的樸素感情。一是結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hui) 和全國19個(ge) 省市對口援助新疆的實際,在全區少先隊組織中開展了“感恩偉(wei) 大祖國,共建和諧新疆”主題活動。二是以實踐體(ti) 驗活動為(wei) 載體(ti) ,開展感恩黨(dang) 和祖國等形式的體(ti) 驗教育,培養(yang) 少年兒(er) 童知恩、感恩和親(qin) 如一家、風雨同舟的民族團結意識。三是針對西南地區的特大旱災和青海玉樹地震災害,倡議全區少先隊組織開展“捐贈一元錢,奉獻一份愛”活動。全區各級少先隊組織共捐款60餘(yu) 萬(wan) 元,少年兒(er) 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ti) 現了對祖國大家庭的情感。截至目前,全區90%以上的少先隊組織開展了“感恩祖國,感恩社會(hui) ”主題隊日活動。
二、抓“塑形教育”,引導各族少先隊員從(cong) 言行上做起維護民族團結
以“探訪身邊的民俗民情”活動為(wei) 載體(ti) ,增進漢族和少數民族少年兒(er) 童之間的了解。基層少先隊組織聯合電視台、報社開設民俗民情大看台,介紹各民族服飾、飲食、節慶、禮儀(yi) 等方麵的風俗,增進民族民情的了解。同時,在城市少先隊組織開展了民俗民情尋訪活動,用拍攝的方式真實記錄各民族傳(chuan) 統風俗;在農(nong) 村少先隊組織中開展紅領巾廣播站介紹民俗民情知識活動;在中隊開展“小不點民俗大體(ti) 驗”、“紅領巾民俗民情知識角”等活動。
通過“塑形教育”,各族少年兒(er) 童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有所增強,對身邊民族小夥(huo) 伴的風俗習(xi) 慣認知程度有普遍提高。全區評選表彰了“百名新疆青少年民族團結標兵”,100名自治區級“四好少年”,在各族少先隊員中初步形成了“人人都講民族團結的情,人人都說民族團結的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的事”的良好局麵。
三、深入開展融情交流,實現親(qin) 如一家
全區各級少先隊組織努力搭建各族少年兒(er) 童共同學習(xi) 、認識、交流、接觸、融情的平台,創造融情機會(hui) ,營造融情氛圍,用實際行動維護各民族大團結。
在百萬(wan) 少年兒(er) 童民族團結手拉手活動中,以南疆阿克蘇、和田、喀什三地和烏(wu) 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三地的5000名少年兒(er) 童手拉手對子,通過寫(xie) 信、通電話、QQ聊天、寄送手工藝品等形式,溝通心靈,增進友誼,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少年兒(er) 童的交往。截至目前,5000對手拉手小夥(huo) 伴之間已普遍通信3封以上,互通電話2次以上,互相通信17360餘(yu) 封。全區有超過140萬(wan) 人以上的少年兒(er) 童互相結為(wei) 民族團結手拉手對子,開展了形式不同的手拉手活動。新疆少工委將手拉手活動延伸至對口援助的16個(ge) 省市。以古爾邦節、元旦、春節為(wei) 契機,引導結對夥(huo) 伴互寄賀卡、傳(chuan) 遞祝福,開展假期互訪活動等。截至目前,全疆已有10000餘(yu) 名少年兒(er) 童與(yu) 內(nei) 地16個(ge) 援疆省市少年兒(er) 童結成了對子,並在節日期間開展了互致問候、互寄賀卡的新年祝福活動。
在暑期開展的融情實踐營中,50對手拉手結對小夥(huo) 伴通過走紅色路線、唱紅色歌曲、參觀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分享不同民族的風俗習(xi) 慣、在小夥(huo) 伴家生活一天等形式,讓各族少先隊員在活動中互幫互助、互敬互愛、心手相連。
在中秋和穆斯林傳(chuan) 統節日肉孜節期間,“我到你家吃饊子你來我家吃月餅”主題活動在天山南北廣泛開展。少年兒(er) 童在學校、社區、家庭中以互相走訪、互相聯誼為(wei) 主要方式開展了走訪活動,通過到不同民族和漢族少年兒(er) 童家中做客,品嚐民族節日食品,觀看民族節目,感受民俗文化,進一步深化少年兒(er) 童的民族團結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