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青年工作部專(zhuan) 題研究民營企業(ye) 500強建團情況
考慮到大型民營企業(ye) 從(cong) 業(ye) 青年數量多、企業(ye) 影響力大,加強大型民營企業(ye) 團建對於(yu) 整體(ti) 推動非公團建工作具有很強的示範帶動和骨幹支撐作用,近日,城市青年工作部對2011年中國民營企業(ye) 500強建團情況進行了初步研究。有關(guan) 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12年3月,城市青年工作部對照2011年中國民營企業(ye) 500強名單,請各省級團委分別對本地區上榜民營企業(ye) 建團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主要了解其從(cong) 業(ye) 人數、青年人數、建團時間、團組織負責人聯係方式等情況。據初步統計,2011年民營企業(ye) 500強中已建團403家,建團率為(wei) 80.6%,低於(yu) 黨(dang) 組織覆蓋率92.6%和工會(hui) 建會(hui) 率90%,華為(wei) 、聯想等一些知名大型民營企業(ye) 尚未建立團組織,表明大型民營企業(ye) 建團工作仍需加強。
二、有關(guan) 分析
1.地域分布。2011年民營企業(ye) 500 強涵蓋全國27 個(ge) 省(市、區),貴州、甘肅、西藏、青海4個(ge) 省(區)沒有企業(ye) 進入500強,浙江、江蘇入圍企業(ye) 達到百家以上,分布情況見附表。對照中國企業(ye) 500強名單,發現部分大型民營企業(ye) 未參加民營企業(ye) 500強評選,如: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美的集團、格蘭(lan) 仕集團等,從(cong) 地域看廣東(dong) 尤為(wei) 明顯。
2.建團情況。綜合從(cong) 建團數和建團率情況看,山東(dong) 、福建、江蘇、河南、山西、內(nei) 蒙,浙江7省建團情況相對較好,建團總數295個(ge) ,占已建團總數的73.2%。由於(yu) 各省上榜企業(ye) 數量差距較大,不能簡單以建團率說明問題,但部分省份上榜企業(ye) 數較多、建團率不高的現象值得關(guan) 注。經了解,各地大型民營企業(ye) 也存在一定建團空白點的情況,今後一段時期要推動各級團組織加強本地大型民營企業(ye) 建團工作力度。
3.從(cong) 業(ye) 青年。據統計,全國民營企業(ye) 500強從(cong) 業(ye) 人員約561萬(wan) 人,戶均從(cong) 業(ye) 人員約1.12萬(wan) 人。在已建團的500強企業(ye) 中,青年人數1萬(wan) 人以上的34家,占500強的6.8%,占已建團403家的8.4%;青年人數5千至1萬(wan) 人的40家,占500強的8%,占已建團403家的9.9%;青年人數1千至5千的174家,占500強的34.8%,占已建團403家的43.2%;青年人數1千人以下的162家,占500強的32.4%,占已建團403家的40.2%。
4.建團時間。統計顯示,1993年以前建團39家,占已建團總數的9.7%;1993-1997年建團49家,占已建團總數的12.2%;1998-2002年建團75家,占已建團總數的18.6%;2003-2007年建團89家,占已建團總數的22.1%;2008年至今建團151家,占已建團總數的37.5%。表明近年來各地非公團建工作力度在不斷加大。
此外,我們(men) 對近年來非公團建台帳數據庫進行了分析,新建非公企業(ye) 團組織中團員數50人以上2.6萬(wan) 家,占總數的8.6%;20至50人的4.5萬(wan) 家,占總數的15.2%;10至20人的5.7萬(wan) 家,占總數的19.3%;5至10人的6.5萬(wan) 家,占總數的22%;5人以下的10.3萬(wan) 家,34.9%。分析表明,非公團建工作中存在團組織偏小偏弱的情況,不利於(yu) 鞏固非公企業(ye) 團建成果。究其原因,既有推動大型非公企業(ye) 建團相對較難的因素,也有建團任務層層分解到較低層級承載的因素。這種情況在今後工作中需要加以注意和修正。
三、啟示和打算
基於(yu) 以上分析,下一步各地團組織應注重抓好本地大型非公企業(ye) 團建工作,分層培育一大批非公團建骨幹力量,鞏固非公團建工作的整體(ti) 成效。
1.進一步明確"抓大帶小"原則,著力在從(cong) 業(ye) 青年較多的非公企業(ye) 中建立團組織。從(cong) 業(ye) 青年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ye) 經營相對穩定,社會(hui) 影響較強,團組織的活力和生命力也會(hui) 相對較強,大力在規模較大非公企業(ye) 中建立團組織,有利於(yu) 鞏固非公團建工作成效。各級團組織在推動非公團建時,要克服把任務簡單分解到鄉(xiang) 鎮街道層級的情況,必須注重層級力量與(yu) 企業(ye) 規模相稱的原則,明確各級團組織建團任務目標。原則上本地非公企業(ye) 100強(或50強)由本級團組織負責其建團工作,擬最近下發有關(guan) 工作文件進一步對此予於(yu) 明確,並逐級強化督查工作。
2.分層加強對非公企業(ye) 團組織聯係,構建"塔鬆式"非公企業(ye) 團組織體(ti) 係。推動省級團委直接聯係100家左右本省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ye) 團組織,地市級團委直接聯係60家左右本市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ye) 團組織,區縣級團委分別聯係40家左右本縣區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ye) 團組織,鄉(xiang) 鎮街道根據實際情況聯係一定數量的非公企業(ye) 團組織。通過四級組織體(ti) 係直接聯係非公企業(ye) 團組織40萬(wan) 家以上,構建非公企業(y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的組織格局。
3.進一步發揮大型非公企業(ye) 團組織骨幹示範作用。各級團組織要加大對大型非公企業(ye) 團組織的指導力度,植入品牌工作,注入工作資源,激發內(nei) 生活力,將其培育成本地非公團建示範點,成為(wei) 非公團建的骨幹支撐力量,進而帶動較小規模非公企業(ye) 團建工作。團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擬重點聯係50家左右大型非公企業(ye) 團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