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建工作情況報告
2011年,城市戰線按照書(shu) 記處的總體(ti) 部署,繼續強力推動非公有製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團建工作,各級團組織結合實際,克難攻堅,通過一年的努力,組織覆蓋繼續擴大,組織活力逐步提升,管理體(ti) 係日益順暢,工作成效不斷顯現。2011年新建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12.1萬(wan) 家,社會(hui) 組織團組織1.8萬(wan) 家,覆蓋35歲以下青年647.4萬(wan) 人,找回團員311.9萬(wan) 人。
一、運用普遍路徑,提高建團效率
各級團組織在用足用透原有建團路徑的基礎上,把握社會(hui) 機理,尋找普遍規律,重點依托黨(dang) 建工作成果和工作格局,運用塊狀(區域)和條線(行業(ye) )建團模式,提升組織建設效率,初步實現了從(cong) 點狀突破到麵上的整體(ti) 推進,形成了推動工作的長效機製。
1.普遍借助黨(dang) 建工作成果和工作格局帶動建團。結合創先爭(zheng) 優(you) 活動的深入開展,將非公有製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團建工作納入黨(dang) 建工作格局和考核體(ti) 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nei) 蒙古、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山東(dong) 、河南、廣西、重慶、四川、雲(yun) 南、陝西、寧夏等17個(ge) 省(區、市)在省級層麵召開黨(dang) 建帶團建工作會(hui) 議,出台相關(guan) 文件,對“兩(liang) 新”組織團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黑龍江、湖南、廣東(dong) 、重慶、海南、甘肅等地依托“兩(liang) 新”組織團工委的工作平台,統一部署安排、統一工作調度,推動黨(dang) 團共建;北京、遼寧、上海、湖北、安徽等地推動地市一級普遍將團建工作納入黨(dang) 建目標考核責任製,借助黨(dang) 組織力量共同推進團建工作。
2.普遍依托行政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實現縱向建團。一方麵,著力推動行業(ye) 建團,分別與(yu) 工商局、教育廳、司法廳、財政廳、商務廳、旅遊局、發改委、質監局、地稅局、國稅局、人社廳、環保局、工商聯、個(ge) 私協等相關(guan) 部門合作,出台政策,依托行政鏈條和管理模式推進建團。天津、山西、內(nei) 蒙、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安徽、山東(dong) 、河南、廣東(dong) 、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19個(ge) 省市區聯合相關(guan) 廳局出台政策文件,其餘(yu) 各地轉發了中青辦聯發【2011】10號文件,借助行政力量推進工作。另一方麵,在美容美發、烹飪酒店、汽車裝飾、保安、家政、服裝、軟件等行業(ye) 協會(hui) 中推動團建。河南與(yu) 服裝行業(ye) 協會(hui) 合作,推動近1000家服裝企業(ye) 成立團組織;湖北把十大行業(ye) 列為(wei) 推進重點,推動行業(ye) 內(nei) 非公企業(ye) 建團工作;廣東(dong) 實施“團建十百千工程”,以陶瓷、家電、鞋業(ye) 、軟件等十大行業(ye) 為(wei) 突破口,推動1000家非公企業(ye) 建立團組織。
3.普遍依托產(chan) 業(ye) 園區等企業(ye) 集聚區實現區域化建團。各地團組織積極爭(zheng) 取各類產(chan) 業(ye) 園區、專(zhuan) 業(ye) 市場管理委員會(hui) 和黨(dang) 組織支持,推進園區企業(ye) 團建。北京、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西、四川、陝西、青海等地加大團工委的建設力度,通過團工委推進園區內(nei) 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建工作。遼寧圍繞沈陽經濟區城際連接帶新城新市鎮56家主導產(chan) 業(ye) 園區和沿海經濟帶42家重點園區,推進園區建團;河南在全省180個(ge) 省級產(chan) 業(ye) 集聚區中的172個(ge) 建立了團工委,並推動3700家園區企業(ye) 建團。
同時,各地積極探索和豐(feng) 富新的工作路徑。一是借助工會(hui) 組織網絡和工作力量建團。遼寧、吉林、新疆、福建、廣東(dong) 等地,與(yu) 工會(hui) 組織聯合推進團建工作,實施陣地聯用、活動聯辦、製度聯建。二是深挖團內(nei) 工作力量及工作潛力推動建團。遼寧、吉林、湖北、廣東(dong) 、廣西、貴州等地發揮鄉(xiang) 鎮街道組織格局創新、駐外團工委的編外團幹部,以及高校掛職團幹部、西部計劃誌願者、大學生村官等群體(ti) 的作用,充實工作力量,請他們(men) 擔任非公團建聯絡員、指導員和監督員,一對一推進;吉林、新疆等地通過開展縣區、街鄉(xiang) 團幹部專(zhuan) 題培訓的方式,提高基層團幹部工作能力,挖掘既有工作力量潛力推進建團。三是結合地方特點進行有益探索。北京、黑龍江、海南、陝西等地充分利用中心城市企業(ye) 總部集中的優(you) 勢,推動總部帶動分支建團的模式,在蘇寧電器、肯德基、吉野家、新東(dong) 方教育、金花集團等建立團組織;江蘇、湖北、江西、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從(cong) 主導產(chan) 業(ye) 鏈的龍頭企業(ye) 入手,重點推進龍頭企業(ye) 建團,進而向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延伸建團;山東(dong) 、河南、安徽等地充分利用見習(xi) 基地、青年文明號、小額貸款等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品牌工作和資源優(you) 勢推進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的建設。
二、完善工作機製,強化過程管理
1.完善各項工作機製。各地普遍建立了台賬管理、工作考評、調研督導、逐級核查、進度通報等工作機製。天津、山西、吉林、浙江、福建、江西、雲(yun) 南、甘肅等地,明確工作責任,實行月末通報進展,季末調度講評,年末嚴(yan) 格考核。河北、安徽、湖南、海南、青海、新疆等地,通過建立工作聯係點、包片負責、定期督導等工作製度,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調研督導,探索工作路徑,把握工作動態,優(you) 化工作環境。遼寧、陝西、四川、河南、湖北、內(nei) 蒙古、江蘇、上海、廣東(dong) 等地完善逐級核查製度,通過電話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核準建團情況、更新有誤信息。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建立工作激勵機製,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及個(ge) 人進行表彰,並給予物質獎勵。
2.全麵掌握各地工作信息。各省級團委的工作措施及相關(guan) 工作信息同步錄入台賬係統,各地市、區縣團委的相關(guan) 工作情況錄入工作逐步推開。通過將工作信息板塊與(yu) 台賬管理、工作考評、調研督導和逐級核查等工作機製的綜合運用,充分發揮工作信息平台作用,加強對工作情況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斷強化過程管理。2011年,各省級團委共召開相關(guan) 工作會(hui) 議167次,下發文件192個(ge) ,采取各類工作措施204條,在省級以上媒體(ti) 刊發專(zhuan) 題報道75篇。
3.明確不同層級的工作要求。針對不同組織層級製定不同的過程管理要求。團中央對於(yu) 省級團委側(ce) 重於(yu) 其指導和推動力度,主要包括工作部署、政策支持、目標分解、責任落實和相關(guan) 機製的建立。部分省市明確了不同層級團組織的工作職責。地市級團委側(ce) 重於(yu) 統籌推進,主要包括工作推動、目標分解、責任落實、機製建立、路徑探索和活力提升等;區縣級團委側(ce) 重於(yu) 具體(ti) 執行,主要包括工作落實、目標具化、台賬管理、政策落實、活動開展和基礎團務等。
通過相對客觀地把握工作進展、工作舉(ju) 措、工作經驗,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照不同層級的工作要求,逐步推進各層級全過程管理的實現。
三、創新管理體(ti) 係,實現有效聯係
各地采取了靈活的方式對新建團組織進行聯係和管理,不斷完善企業(ye) 團組織屬地管理體(ti) 製,理順企業(ye) 團組織隸屬關(guan) 係,積極借助行業(ye) 主管部門力量,探索行業(y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運行模式。
在分層級的橫向管理體(ti) 係方麵,不斷擴大各層級覆蓋非公企業(ye) 的範圍幅度,增加直接聯係的非公企業(ye) 數量。在組織管理層級確定上,根據組織規模、影響、青年人數,結合企業(ye) 選擇,劃歸省、市、縣、鄉(xiang) 分層管理。黑龍江積極推行扁平化組織管理方式,對於(yu) 規模大、青年多的“兩(liang) 新”團組織,適當打破原有隸屬關(guan) 係,由更高層級團的領導機關(guan) 直管,明確每個(ge) 團縣(市)委至少聯係直管15家規模較大的“兩(liang) 新組織”團委;山東(dong) 在16個(ge) 縣(市、區)開展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建區域統籌試點工作,探索擴大管理幅度;寧夏將“兩(liang) 新”團組織關(guan) 係主體(ti) 歸口縣區,強化縣區團委的橋頭堡作用。
在行業(ye) 性的縱向管理體(ti) 係方麵,主體(ti) 依托行政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實現縱向管理,企業(ye) 集團及連鎖、加盟等新商業(ye) 模式采用總部對分支機構的縱向管理。對於(yu) 由行業(ye) 團的委員會(hui) 或工作委員會(hui) 批準建立的團組織,其組織關(guan) 係主體(ti) 由行業(ye) 歸口管理,或根據管理層級劃歸屬地管理。比如,全國煤炭行業(y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指導和推進委員會(hui) ,以及計劃成立的烹飪行業(ye) 、注冊(ce) 會(hui) 計師行業(y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和青年工作機構采取行業(ye) 和屬地雙重管理的模式,由行業(ye) 主體(ti) 負責日常聯係和工作推動;北京成立的商務團工委、金融團工委、律師協會(hui) 團委、外企團工委,河南成立的服裝行業(ye) 團工委,海南成立的旅遊團工委均由行業(ye) 歸口管理,組織關(guan) 係也隸屬行業(ye) 團工委。
四、堅持多措並舉(ju) ,提升組織活力
各級團組織在努力把握“兩(liang) 新”組織團的根本屬性、根本任務與(yu) 企業(ye) 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提升組織活力的有效路徑,從(cong) 麵上促進工作的整體(ti) 活躍。
1.堅持黨(dang) 建帶動促活力。黨(dang) 建帶團建是團的建設和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根本原則,既是推動非公企業(ye) 建團的主要依托,也是促進非公企業(ye) 組織活力提升的根本保障。北京、天津、內(nei) 蒙古、上海、福建、江西、河南、重慶等地明確黨(dang) 組織要加強對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組織設置、人員調配、工作項目和資源配置的統籌,黨(dang) 員服務中心、遠程教育平台等黨(dang) 建資源向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開放,實行黨(dang) 團陣地聯用、團員聯管、活動聯抓,通過共建加強“兩(liang) 新”組織團建工作,激發組織活力。
2.把握社會(hui) 機理促活力。一方麵,結合地緣因素,推動區域性的橫向活躍。比如,以園區、商圈、樓宇、市場等為(wei) 主體(ti) 開展團的工作。北京通過團建百強街鄉(xiang) 、社區青年匯帶動活躍;江蘇在準確把握城市樓宇的功能定位和樓宇青年需求的基礎上,全麵推進樓宇團建工作,實現有效工作覆蓋;湖南著力將街道、社區打造成聯係、聚合“兩(liang) 新”組織青年群體(ti) 的重要平台,依托街道、社區開展活動,吸引“兩(liang) 新”組織青年;重慶以“街、園、圈”為(wei) 重點,通過打造示範街道、園區、商圈的方式促進工作活躍。按照地域相鄰、業(ye) 務關(guan) 聯、活動便利的原則進行統籌共建,統籌聯建組織、統籌共享信息、統籌交流文化、統籌安排活動。江蘇、山東(dong) 、河南、湖北、廣東(dong) 、四川、重慶等地廣泛開展共建活動,組織國有企業(ye) 、青年文明號集體(ti)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學校等與(yu) 非公有製企業(ye) 結成團建對子,發揮傳(chuan) 統領域的人才、經驗、資源優(you) 勢,通過“一對一”幫扶、工作指導、交流聯誼、技能競賽、技術觀摩、誌願服務等活動,提升組織活力。另一方麵,結合業(ye) 緣因素,推動行業(ye) 性縱向活躍。同行業(ye) 、同領域的企業(ye) 同質化程度較高,集約化推動工作既有利於(yu) 探索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的活動載體(ti) ,又有利於(yu) 提升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的專(zhuan) 業(ye) 性和整體(ti) 性,為(wei) 行業(ye) 發展服務。海南旅遊團工委組織編寫(xie) 了《海南省旅遊行業(ye) 團建和團的工作指導手冊(ce) 》,廣泛組織開展景區誌願服務、文明號創建、旅遊知識網絡大賽、青少年旅遊外語100句等活動;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山東(dong) 、河南、湖北、湖南、廣東(dong) 、重慶、四川、貴州、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積極開展行業(ye) 性職業(ye) 技能競賽活動,涉及美容美發、服裝設計、汽車駕駛、汽車維修、軟件設計、烹飪、服務禮儀(yi) 、護理、珠算、點鈔、理財等數十個(ge) 行業(ye) ,廣泛吸引了非公有製企業(ye) 青年參與(yu) 。
3.建立聯係機製促活力。一方麵,通過實地指導、電話溝通等方式,加強直接的麵對麵聯係。比如,通過建立團建指導員製度或聯係點製度,為(wei) 非公企業(ye) 提供工作指導。遼寧、四川等地通過分層級建立團建聯係點,將聯係點作為(wei) 各級團委直接安排部署工作的對象,以聯係促工作;天津、安徽、湖北、廣東(dong) 、廣西、重慶、貴州、寧夏等地通過大規模選派團建指導員的辦法,與(yu) “兩(liang) 新”團組織加強日常聯係,指導工作開展。通過建立區域性聯席會(hui) 議製度,促進相互溝通和聯係。北京、河北、山東(dong) 等地依托組織格局創新成果搭建區域性工作交流平台,豐(feng) 富聯係渠道,促進工作活躍。努力把“回頭看”的工作方法變為(wei) 長效工作機製,在加強聯係的同時推動工作。遼寧、四川、陝西等地結合團建信息常態化核查工作,督促各級團組織加強與(yu) 新建團組織的工作聯係,掌握企業(ye) 動態。另一方麵,通過網站、QQ群、博客、微博等通信和新媒體(ti) 方式,傳(chuan) 達工作信息,搭建交流平台。黑龍江、浙江、江西、雲(yun) 南、甘肅等地堅持“小型、靈活、多樣”的原則,積極探索運用手機短信、QQ群等組織平台和聯係手段,加強溝通、開展工作。
4.開展針對性活動促活力。要形成黨(dang) 組織支持、企業(ye) 需要、青年歡迎的工作局麵,必須結合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需要和青年需求特點,開展與(yu) 企業(ye) 特點相適應的思想性、技能培養(yang) 性、娛樂(le) 性活動。一方麵由團的領導機關(guan) 發起,開展區域牽動性活動促活力。北京、黑龍江、江蘇、江西、湖南、四川、雲(yun) 南、陝西、甘肅等地,設定活動主題,以青年文明號、崗位能手、技能大賽、見習(xi) 基地等團的品牌工作為(wei) 載體(ti) ,為(wei) 非公有製企業(ye) 引入活動內(nei) 容,促進整體(ti) 活躍;遼寧、河南、湖北等地,以活動競賽的方式,激勵企業(ye) 團組織創新活動形式,豐(feng) 富活動內(nei) 容;浙江、廣東(dong) 、海南等地,結合地方實際,組織非公有製企業(ye) 開展心理谘詢、婚戀交友、青工學堂、圓夢計劃、旅遊知識競賽等活動,紮實服務青年農(nong) 民工群體(ti) 。另一方麵通過教方法、給案例的方式推動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自轉。形式政策宣講、教育培訓、專(zhuan) 題學習(xi) 等思想性活動,崗位培訓、導師帶徒、技能比武、“五小”成果、勞動競賽、獻計獻策等技能培養(yang) 性活動,體(ti) 育競賽、文藝匯演、交友聯誼、情緒疏導、人文關(guan) 懷等娛樂(le) 性活動,以及學團章、舉(ju) 團旗、帶團徽、唱團歌等增強團員青年的組織意識和團員意識的活動,在非公企業(ye) 團組織中得到較為(wei) 普遍地開展。
5.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促活力。一是加強班子配備,堅持專(zhuan) 兼職結合選配團幹部,注重選拔生產(chan) 、經營、管理等方麵骨幹兼任團的幹部。浙江、河南等地以組織非公企業(ye) 麵向社會(hui) 公選團幹部為(wei) 示範,推進企業(ye) 把思想好、威信高、有熱情、能力強的優(you) 秀青年放到團的崗位,同時加強對團幹部的協管,為(wei) 組織活力提升夯實人力資源基礎。二是加強團幹部業(ye) 務知識培訓,把非公企業(ye) 團幹部納入培訓範圍,提高他們(men) 的思想認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北京、內(nei) 蒙古、遼寧、上海、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yun) 南、陝西、新疆、新疆兵團等地普遍開展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幹部培訓,有效提升團幹部的綜合素質。三是探索建立團幹部培養(yang) 選拔機製,注重後備團幹部培養(yang) ,確保不因人員流動出現幹部空缺,同時積極向企業(ye) 舉(ju) 薦各類優(you) 秀青年人才。黑龍江積極推進幹部儲(chu) 備製,要求 “兩(liang) 新”團組織除配備書(shu) 記外,另配副書(shu) 記,作為(wei) 書(shu) 記後備人選,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6.通過規範建設促活力。規範化的建設既是企業(ye) 團組織規範、長久運轉的基礎,也是增強團員意識,提升組織活力的重要保障。一是規範基礎團務,建立健全團員名冊(ce) 和各種檔案資料。二是加強陣地建設,積極爭(zheng) 取企業(ye) 黨(dang) 政支持,借助既有資源條件,單獨或與(yu) 黨(dang) 組織、工會(hui) 組織共同建立活動、文化和宣傳(chuan) 等陣地,形成有效的工作依托。三是建立製度保障,規範組織選舉(ju) 、團員發展、推優(you) 入黨(dang) 、組織生活等製度,完善團的工作運行機製,力爭(zheng) 把團的工作融入企業(ye) 管理之中並完善工作資源保障。北京、天津、黑龍江、河南、廣東(dong) 、重慶、陝西等地著力推動非公企業(ye) 團組織的規範化建設,通過提出建設標準、給予資源支持等方式,保障組織的良性運轉。
7.注入各類資源促活力。第一,提供智力支持。遼寧、吉林、上海、安徽、福建、山東(dong) 、廣東(dong) 、新疆等地通過印發工作手冊(ce) 、提供活動菜單、搭建電子閱覽平台等方式,指導和帶動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開展工作。第二,提供資源支持。新疆、重慶、青海先後與(yu) 國稅、地稅部門聯合發文,將團的經費列入企業(ye) 財務計劃,並納入企業(ye) 管理費用,據實進行稅前扣除;上海、廣東(dong) 、新疆兵團等地設立專(zhuan) 項工作經費,用於(yu) 支持兩(liang) 新組織團建;北京、遼寧、重慶、陝西等地對新建團兩(liang) 新組織配發成套團務用品,支持工作開展。第三,提供政策支持,通過整合政策資源,在五四紅旗團組織、優(you) 秀團員(團幹)、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等方麵對非公有製企業(ye) 予以傾(qing) 斜。天津、山西、黑龍江、浙江、湖南、四川、雲(yun) 南等地通過評選表彰等多種方式,向新建團組織注入工作資源。
五、堅持統籌推進,確保任務落實
1.明確目標任務。年初,采取上下溝通擬定、書(shu) 記處最終決(jue) 策的方式,提出了新建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81900家的目標任務。3月,分三個(ge) 片區召開工作調度會(hui) ,把握工作節奏、掌握工作態勢,要求各地切實提高認識、強化過程管理、增強基層組織活力。
2.爭(zheng) 取政策支持。與(yu) 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業(ye) 部、商務部、國家旅遊局、全國工商聯聯合下發了《關(guan) 於(yu) 在非公有製經濟組織和社會(hui) 組織中進一步加強團組織建設的通知》,借助行政力量,在其所管理或聯係的非公有製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中開展建團工作,為(wei) 各地提供政策支持。
3.指導基層開展工作。製定出台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非公有製企業(y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編印下發了2萬(wan) 冊(ce) 《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建工作路徑及案例》,10萬(wan) 冊(ce) 《企業(ye)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實用手冊(ce) 》和15萬(wan) 冊(ce) 《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建工作案例》,從(cong) 推動建團、規範管理、提升活力等方麵給予基層全麵具體(ti) 的指導。通過中青報、中青網、kaiyun全站登陆入口雜誌等新聞媒體(ti) 以及《kaiyun登陆官网》、《城市青年工作通報》、短信平台等工作載體(ti) ,對各地先進經驗和成熟模式予以總結推廣。
4.靠前檢查督導。狠抓區縣級團委工作橋頭堡不放鬆,先後組織兩(liang) 輪直接麵向區縣團委的工作檢查,部門幹部赴16個(ge) 省區,隨機抽查了31個(ge) 地市及所轄317個(ge) 區縣(街道)團委的工作情況,重點就工作進展、工作措施和工作機製進行督導。實地走訪新建非公企業(ye) 154家,麵對麵與(yu) 217家企業(ye) 進行了交流。
5.完善工作機製。升級“兩(liang) 新組織團建數據庫”,實時了解各地工作推進情況;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點對點通報,麵向工作進展滯後的省份進行定點督導;在團建信息常態化核查的基礎上,於(yu) 第四季度集中開展信息核查整改工作,累計抽取2418條建團信息進行核查評估,並對少數不實及有誤信息進行了刪除更新。
附件1:2010、2011年新建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排名前30名的城市名單
附件2:2010、2011年新建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排名前100名的區縣名單
附件3:2010、2011年新建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組織排名前10名的直轄市區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