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團組織借助編外團幹部和誌願者等力量推動
非公企業(ye) 建團
編者按:據統計全國街道鄉(xiang) 鎮約4萬(wan) 家,隨著街道鄉(xiang) 鎮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推進,基層兼職團幹部力量將得到極大充實,聯係社會(hui) 渠道將得到有效拓展。目前全國建設駐外團工委1500餘(yu) 家,駐外團工委書(shu) 記依托鄉(xiang) 情紐帶,在駐外商會(hui) 本藉企業(ye) 家中推動企業(ye) 建團,有利於(yu) 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西部計劃青年工作專(zhuan) 項誌願者約2000餘(yu) 人,高校派駐縣級團委幹部2600餘(yu) 人,以及大量大學生村官等,充分借助這些年輕的團幹部或黨(dang) 團員力量,組建非公團建指導員或協調員隊伍,有效克服基層工作力量不足的難題。
各地團組織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借助編外團幹部和誌願者等力量推動非公企業(ye) 建團。有的結合鄉(xiang) 鎮街道組織格局創新推進非公團建;有的發揮駐外團工委作用,在本藉企業(ye) 家所在企業(ye) 中建團;有的把西部計劃誌願者、大學生村官等組織起來開展非公團建,有效增強了非公團建工作的基層力量。
河南:團省委下發《關(guan) 於(yu) 依托駐外團組織探索推進非公企業(ye) 團建工作的通知》,按照省市縣駐省外團工委重點建、市級駐鄭團工委廣範建的方針,力爭(zheng) 省市縣每個(ge) 駐省外團工委建立10至20家,市級駐鄭團工委建立20家以上,不斷推進非公企業(ye) 團組織建設。建成的團組織達到“5個(ge) 有”的標準:一是有班子,二是有隊伍,三是有作用,四是有製度,五是有陣地。團南陽駐鄭州團工委有效整合鄭州市南陽青聯、河南省豫宛商會(hui) 資源,推進非公企業(ye) 建團,在河南方欣米業(ye) 集團、河南華泰電纜有限公司等24家企業(ye) 中優(you) 先建立團組織,共覆蓋團員青年17200餘(yu) 人。
貴州:團省委借助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工作和基層聯係製度為(wei) 推動非公團建工作提供有力保證。發揮在貴州的4000名在基層一線服務的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研究生支教團青年誌願者和基層組織格局創新試點縣新選配的2100名兼職團幹部的作用。充分利用這類青年群體(ti) 具有較好的政治素質和較高的工作激情,同時也具有顯著的社會(hui) 分工差別,在團建工作中有較強的互促和互補作用的特點,推動非公企業(ye) 團建。
重慶:團市委充分發揮組織格局創新選配的兼職團幹部、高校掛職團幹部、誌願者的作用,請他們(men) 擔任非公團建聯絡員、指導員和監督員,一對一推進。建立了“兩(liang) 新”團建指導員製度,采取聘任製、掛任製等多種方式,選取部分工作基礎好的大型國有企業(ye) 團組織負責人和團市委機關(guan) 駐點幹部,作為(wei) “兩(liang) 新”組織團建工作指導員,對各地非公有製企業(ye) 團建工作進行點對點的傳(chuan) 、幫、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