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國脈緊相連(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⑨)
——如何理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具有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之所以曆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中華民族之所以一次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豐(feng) 富滋養(yang) 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為(wei) 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撐。
文化也是人類走向現代化的先聲。回顧曆史可以發現,人類現代化的進程,首先是從(cong) 文化上出現端倪並取得突破的。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cong) 生死危亡走向奮起複興(xing) 、中國從(cong) 傳(chuan) 統社會(hui) 邁向現代社會(hui) 的曆程,也是中華文化煥發活力、重鑄輝煌的曆程。今天,中國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需要我們(men)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在新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wei) 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自強塑國魂
“惟我國家,亙(gen) 古亙(gen) 今”。距今約5000年前,黃河流域飄起縷縷炊煙,那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men) 燃起的文明火種,自此中華文明聖火千古未絕。2000多年前,先秦時期出現了一個(ge) 文化高峰,湧現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一批思想大家,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座。後曆經漢唐,佛教傳(chuan) 入中國並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形成了儒釋道融合發展的局麵。宋明時期,經由朱熹、王陽明等大儒先賢的集成創新,中華文明進入一個(ge) 新的階段。回顧浩浩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華兒(er) 女始終葆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盡享泱泱文化大國的無上榮光。
【特別關(guan) 注】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3年3月,國家文物局公布“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按遺址所處時代早晚排序分別是:1.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2.山東(dong) 臨(lin) 淄趙家徐姚遺址;3.山西興(xing) 縣碧村遺址;4.河南偃師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5.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6.陝西旬邑西頭遺址;7.貴州貴安新區大鬆山墓群;8.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9.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10.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
但進入近代以後,在西方文明的強勢挑戰和反複衝(chong) 擊下,中華文明被蒙上了厚厚的陰霾,一度被視為(wei) “現代文明的錯誤和拖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跌落到了穀底,救亡圖存幾經周折卻始終找不到出路。直到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直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登上曆史舞台,才激活了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wei) 大文明,使中國人在精神上從(cong) 被動轉為(wei) 主動,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從(cong) 此有了強大精神依托和文化支撐。
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在長期的浴血奮戰和艱苦奮鬥過程中,淬煉出具有豐(feng) 富內(nei) 涵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為(wei) 中華文化注入了紅色基因。經過持續不斷的精神重塑,中國人民不僅(jin) 在政治上站立起來了,更在文化和精神上挺立起來了。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在物質生活上富裕起來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feng) 富了。然而,一段時間,麵對西方文化的衝(chong) 擊和影響,一些人產(chan) 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態,吹捧以西方為(wei) 代表的所謂“藍色文明”,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從(cong) 仰視到平視,從(cong) 自卑到自信,這既是國家實力增強的過程,也是社會(hui) 文化心理建構的過程。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大幅提升,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yu) 世界東(dong) 方,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別關(guan) 注】
北京昌平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
2023年4月8日,北京市昌平區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園。700多年前,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引此處白浮泉作為(wei) 大運河最北端水源,此地仍存都龍王廟、九龍池、“白浮之泉”碑亭等曆史遺存,經修繕保護,園內(nei) 白浮泉畔再現元明時期曆史風貌,生動展示大運河文脈。
特別是曆經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中國人民的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極大煥發,文化自信心顯著增強,文化主體(ti) 性得到極大鞏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現在是距離中華民族文化複興(xing) 最近的一個(ge) 時代。我們(men) 自信起來了。”看看今天的神州大地,中國人民精神抖擻、自信滿懷,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更加堅定,對中國文化、曆史和傳(chuan) 統由衷熱愛和高度認同,對各種外來文化保持理性平和的態度,展現出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
【經驗分享】
福建長汀讓千年古城煥發新魅力
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史稱汀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汀州曆史悠久、人文鼎盛,從(cong) 唐代至清朝末年的1000多年間,長汀縣城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治所所在地,成為(wei) 曆代閩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近年來,長汀縣著力抓好汀州古城保護與(yu) 利用,通過出台古城保護條例和規劃、打造曆史文化街區、舉(ju) 辦名城保護日係列活動等措施,持續打造“曆史、客家、紅色、生態”四位一體(ti) 的文化品牌,實現了名城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雙贏局麵。走進汀州古城,古街古巷、古風古韻撲麵而來,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文化是在一代代人的頭腦中搞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而是一個(ge) 久久為(wei) 功、綿綿用力的長期過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將貫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始終,伴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整個(ge) 曆史進程。
文化強國建設鑄輝煌
文化建設與(yu) 經濟建設同為(wei) 社會(hui) 的創造性活動,二者有共通的地方,但文化建設作為(wei) 精神生產(chan) 有其獨特的規律性,這就需要我們(men) 以正確的態度、科學的方式來推進。西方諺語之所以說“羅馬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就是因為(wei) 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可以短期內(nei) 建成,但令人歎為(wei) 觀止的文化藝術則需要一個(ge) 長時間精益求精的創造過程。文化是時間和心靈釀造出來的,隻有經過時間的沉澱、文心的雕琢,才能鑄就浸潤心靈的恒久魅力。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有著悠久深厚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為(wei) 我們(men) 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豐(feng) 厚底蘊、奠定了堅實根基。黨(dang) 的二十大以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作出部署,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經驗分享】
陝西西安大唐芙蓉園成為(wei) 文化旅遊“打卡地”
大唐芙蓉園,位於(yu)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大雁塔東(dong) 南側(ce) ,是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ge) 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通過科技與(yu) 曆史文化的融合,唐風國韻在此散發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漫步其間便可以自然而然地領略盛唐文化,感受恢宏的皇家氣勢,美麗(li) 的景觀和獨特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主流價(jia) 值固本培元。任何一個(ge) 國家、一個(ge) 社會(hui) 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jia) 值取向,要把全社會(hui) 的意誌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yu) 經濟基礎和政治製度相適應並能廣泛形成社會(hui) 共識的主流價(jia) 值理念、主流意識形態。否則,國家就沒有賴以維係的精神紐帶,社會(hui) 就會(hui) 失去凝聚力。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國主流價(jia) 值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hui) 、公民的價(jia) 值要求融為(wei) 一體(ti) ,對於(yu) 鞏固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繁榮發展、維係社會(hui) 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作用。我們(men) 弘揚主流價(jia) 值理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
文明風尚立德樹人。社會(hui) 文明程度是一個(ge) 社會(hui) 心理狀態、道德規範、精神麵貌、文化水平等方麵的綜合體(ti) 現,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顯著標誌。提升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既需要教育引導又依靠實踐推動,既需要榜樣示範又依靠自我養(yang) 成,既需要道德教化又依靠法律約束,最終達到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的效果,使人們(men) 在“日學而不察、日用而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提升道德水平、文明素養(yang) 和精神境界。近些年來,在全社會(hui) 廣泛開展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誌願服務活動等,都有力促進了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提高。
【經驗分享】
山東(dong) 青島誌願者服務“微塵”彰顯大愛
“微塵”是2004年山東(dong) 省青島市一對夫婦在給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時留下的化名。此後“微塵”逐漸成為(wei) 彰顯青島市民愛心的精神符號和公益品牌。十幾年來,青島“微塵”開展了大病救助、微塵陽光少年、大學生助學、博愛小學等幾十項公益項目,在救災救助中總有它的身影,彰顯了無言的奉獻精神,體(ti) 現著凡人大愛的誌願服務精神。
文化繁榮滋潤人心。“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也是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必然要求。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生產(chan) 更多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體(ti) 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作品。要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化建設,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堅持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不斷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供給,促進形成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閱讀是最基本的文化建設,要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加快構建覆蓋城鄉(xiang) 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ti) 係,大力營造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濃厚氛圍,讓人們(men) 在閱讀中得到思想啟發、滋養(yang) 浩然之氣,讓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經驗分享】
廣東(dong) 惠州惠陽持續打造“百姓歡樂(le) 舞台”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品牌
廣東(dong) 省惠州市惠陽區“百姓歡樂(le) 舞台”是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以群眾(zhong) 自編自演、自娛自樂(le) 、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為(wei) 宗旨的群眾(zhong) 性文化品牌活動。自2015年6月啟動以來,“百姓歡樂(le) 舞台”圍繞主題開展各類活動1900餘(yu) 場次,服務觀眾(zhong) 超150萬(wan) 人次,成為(wei) 惠陽區深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豐(feng) 富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的重要品牌。
【特別關(guan) 注】
全民閱讀活動
從(cong) 2006年開始,在中央有關(guan) 部門的共同倡導下,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內(nei) 容不斷充實,方式不斷創新,影響日益擴大。2022年、2023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shu) 日,分別在北京、杭州召開了第一、二屆全民閱讀大會(hui) ,使全民閱讀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推動全社會(hui) 積極主動地參與(yu) 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濃厚氛圍。
漢代《淮南子》有言,“萬(wan) 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凝結著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hui) 、看待人生的獨特價(jia) 值體(ti) 係、文化內(nei) 涵和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我們(men) 生而為(wei) 中國人,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有著獨特的精神世界,有著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處世之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為(wei) 公、天下大同的社會(hui) 理想,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ti) 的大一統傳(chuan) 統,修齊治平、興(xing) 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yi) 利兼顧的經濟倫(lun) 理,天人合一、萬(wan) 物並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liang) 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等,傳(chuan) 承千年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今天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對曆史的最好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jia) 值的內(nei) 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相適應、同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同現實文化相融通,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經驗分享】
四川劍閣文化繪就鄉(xiang) 村底色
“村裏家家戶戶牆上白一片、灰一片,還有的被各種‘牛皮癬’小廣告占據,看起來很不美觀。”這是人們(men) 對以前農(nong) 村村貌常有的印象。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圍繞環境保護、婚喪(sang) 嫁娶、勤儉(jian) 節約、美化庭院、睦鄰友愛、家庭和諧等內(nei) 容,持續打造新穎、多彩、“會(hui) 說話”的鄉(xiang) 村居民房文化牆,實現了出門見牆畫、抬頭看牆畫、生活學牆畫,全麵提升了村容村貌。別具一格的文化村莊,讓群眾(zhong) 在文化熏陶中產(chan) 生共鳴,於(yu) 無聲處向人們(men) 傳(chuan) 遞著正能量和主流文化精神。
文化遺產(chan) 承載燦爛文明,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維係民族精神,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也屬於(yu) 子孫萬(wan) 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工作擺到突出位置,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得到全麵加強。保護好、傳(chuan) 承好文化遺產(chan)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yi) ,也是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曆史責任和文化使命。黨(dang) 的二十大強調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我們(men) 要秉持一顆敬畏之心,敬畏曆史、敬畏文化,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chan) ,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
文明交流互鑒顯魅力
文明的創造和交流是人類文明形成、發展和演變的兩(liang) 大主要活動。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men) ,根據各自的需要和條件,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態。與(yu) 此同時,伴隨著人口遷徙、商貿往來、宗教傳(chuan) 播等活動,不同的文明超越地域進行大範圍交流融合,構成了人類文明波瀾壯闊的發展圖譜。
每一種文明都有它的不同之處、獨到之處,都是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集體(ti) 記憶,都是生活在那裏的人們(men) 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集中體(ti) 現。無論是東(dong) 亞(ya) 的中華文明還是南亞(ya) 的古印度文明,無論是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還是兩(liang) 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ya) 文明,無論是歐洲的古希臘文明還是美洲的瑪雅文明,無論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還是中東(dong) 的伊斯蘭(lan) 文明……都是人類文明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精神瑰寶。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世界是一個(ge) 文明的百花園,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古人講“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是萬(wan) 事萬(wan) 物存在的特征,也是文明應有的麵貌。文明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保持文明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隻有以平等包容的態度推動文明的交流互鑒,才能使不同文明取長補短、美美與(yu) 共,最大限度地豐(feng) 富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讓不同地方的人們(men) 共享人類文明的發展成果。
【特別關(guan) 注】
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旨在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men) 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語言。自2004年在韓國首爾掛牌第一所孔子學院以來,截至2023年7月,中國已在154個(ge) 國家(地區)建立552所孔子學院,累計為(wei) 數千萬(wan) 各國學員學習(xi) 中文、了解中國文化提供服務,在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wei) 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ge) 重要平台。
中華文明經曆了5000多年的曆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chan) 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文明。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於(yu)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從(cong) 曆史上的張騫出使西域、佛教東(dong) 傳(chuan) 、鄭和七下遠洋、“伊儒會(hui) 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dong) 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傳(chuan) 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
【經驗分享】
甘肅敦煌續寫(xie) 絲(si) 路文化交流互鑒新篇章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身居沙漠綠洲、地處絲(si) 路咽喉的甘肅省敦煌市,曆史上曾是東(dong) 西方貿易文化交流融匯的必經之地,以得天獨厚的文化寶藏,傳(chuan) 承千年文脈,記錄絲(si) 路發展,見證東(dong) 西方文明的交融。近年來,敦煌堅持多樣共存、互鑒共進、合作共享,成功舉(ju) 辦5屆絲(si) 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hui) ,創新開展“敦煌文化環球連線”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同絲(si) 綢之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對外感召力。
【相關(guan) 鏈接】
伊儒會(hui) 通
“伊儒會(hui) 通”又稱回儒會(hui) 通,是指伊斯蘭(lan) 文化與(yu) 儒家文化交流、溝通與(yu) 融合等,內(nei) 容涵蓋哲學、道德修養(yang) 和習(xi) 俗等諸領域。明清時期,一批精通儒釋道經典的伊斯蘭(lan) 學者將伊斯蘭(lan) 文化同以儒家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在保持伊斯蘭(lan) 教本質特性的基礎上,融合儒家文化的一些內(nei) 涵,對促進伊斯蘭(lan) 教中國化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當今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中華文明以其獨特而豐(feng) 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為(wei) 推動人類現代化進程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過去數百年西方文明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中,物質主義(yi) 、霸淩主義(yi) 、殖民主義(yi) 、極端利己主義(yi) 等價(jia) 值被逐漸放大,猶如脫韁的野馬難以駕馭,給世界現代化的發展帶來了種種危機,埋下了深深隱患。引領人類走出困境,中華文明有這樣的特質,也有這樣的責任。正如西方學者湯因比所預言的那樣,人類的未來在東(dong) 方,中華文明會(hui) 成為(wei) 世界的引領。
當然,中華文明的對外交流互鑒,既不是搞文化輸出,也不是要輸出中國的價(jia) 值理念、製度模式、發展道路,更不是要搞文化霸權,想改造誰、控製誰,而是作為(wei) 文明多樣性中的一種走向世界的。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不去強加於(yu) 人、強人從(cong) 己,隻是提供一種新的借鑒、一種新的選擇,在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彰顯中華文明的力量。中華文明的開放性,也要求我們(men) 向其他文明學習(xi) ,不斷地完善自己,使我們(men) 的文明更具活力、更加強大。
文化貫通著過往和當下,連接著自身和外界,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承載著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曆史命運和殷殷期許。在走向全麵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14億(yi) 多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強,是我們(men)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強大精神支撐,也必將給世界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注入更多正能量。
【深度閱讀】
1.習(xi) 近平:《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
2.《習(xi) 近平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
《 人民日報 》(2023年09月25日 06 版)
責任編輯: 鄧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