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興則國家興(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⑧)

——如何理解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

發布時間: 2023-09-22 21:22: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類為(wei) 什麽(me) 需要法律?這個(ge) 看似簡單、想起來又很複雜的問題,實質上反映了人們(men) 對法律的本質、作用和精神的追問。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程中,法律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著社會(hui) 的進步、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的發展而產(chan) 生的,特別是在階級和國家產(chan) 生之後,相對係統的成文法開始出現。法治是衡量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法治愈發達,文明愈進步。尤其是近幾百年的世界曆史表明,一個(ge) 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

  【相關(guan) 鏈接】

  中國古代最早的成文法

  傳(chuan) 說中國最早的法是《禹刑》,其性質相當於(yu) 現代的刑法典,具體(ti) 內(nei) 容已經無法考證,在文獻中有零星的記載。中國曆史上最早有實物為(wei) 證的成文法是《刑書(shu) 》,公元前536年,春秋時期鄭國執政卿子產(chan) 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征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lun) 國王漢謨拉比在公元前18世紀製定頒布的,是世界曆史上第一部最詳細的早期奴隸製國家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由序言、正文和結語3部分組成,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製度都作了詳細的規定。《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推動古巴比倫(lun) 王國進入上古兩(liang) 河流域的全盛時代。

  《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共和國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是已知羅馬法的最早成文法。這一法律因刻在12塊銅牌上而得名,包括債(zhai) 務法、繼承法、婚姻法等方麵,對奴隸主私有製、家長製、繼承、債(zhai) 務、訴訟程序等方麵都作了規定,限製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法治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任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把全麵依法治國放在事業(ye) 發展全局中來謀劃和推進,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邁出堅實步伐。黨(dang) 的二十大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對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全麵推進國家各方麵工作法治化,確保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事業(ye) 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法治道路堅定走

  法治屬於(yu) 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jue) 定的,與(yu) 一個(ge) 國家特定曆史條件下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guan) 。不同國情、社會(hui) 製度和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的國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從(cong) 當今世界範圍來看,並沒有一條“包打天下”的法治道路,即使同在西方國家法治框架內(nei) ,也存在著英美法係和大陸法係的差別。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定要走自己的法治道路。

  從(cong) 曆史看,我國法治道路有其形成的必然邏輯。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領導人民在摧毀國民黨(dang) 舊法統的基礎上,開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比如製定了“五四憲法”和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選舉(ju) 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規,設置了相應的司法機關(guan) ,為(wei) 我國法治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汲取法治建設的經驗教訓,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各方麵的法律製度,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的規範化、製度化和法治化,為(wei) 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關(guan) 鏈接】

  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第七次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並於(yu) 同年5月1日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誕生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質的重要法律。這部婚姻法充分體(ti) 現了婚姻自由,為(wei) 無數兩(liang) 情相悅的男女追求幸福生活、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新型家庭關(guan) 係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時代以來,法治中國建設按下快進鍵、駛上快車道。我們(men) 黨(dang)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司法體(ti) 製改革,持續開展全民普法,不斷夯實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立法為(wei) 例,截至2023年6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97件、行政法規600件、地方性法規1.3萬(wan) 餘(yu) 件,形成了較為(wei) 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可以說,過去十年,是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十年,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的十年。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yi) ,主要包括3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一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三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其中,黨(dang) 的領導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政治保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製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這3個(ge) 方麵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最本質的規定,確保了我國法治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走出一條好的法治道路不容易,關(guan) 鍵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ju) 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這一條。”這條道路凝結著我們(men) 黨(dang) 和人民法治理論和實踐的全部智慧,必須堅定自信、保持定力,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法治體(ti) 係強骨幹

  中國古人講“法者,治之端也”,說的是法律的製定和實施是國家治理的開始。隨著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從(cong) 我國政治建設的實踐來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這一體(ti) 係是居於(yu) 重要地位的骨幹工程,具有基礎性、穩定性、長遠性的作用。

  從(cong) 法治建設本身來講,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千頭萬(wan) 緒,涉及方方麵麵,必須有一個(ge) 總抓手來總攬全局、牽引各方,使各項工作協同推進、形成合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就是這個(ge) 總抓手,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ge) 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它“舉(ju) 一綱而萬(wan) 目張,解一卷而眾(zhong) 篇明”,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關(guan) 鍵和要害,體(ti) 現了我國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特別關(guan) 注】

  在北京、杭州、廣州設立3家互聯網法院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設立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2018年9月,又在北京、廣州成立兩(liang) 家互聯網法院。互聯網法院成立以來,集中審理轄區內(nei) 的涉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探索了一係列“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審判工作機製,開啟了中國互聯網案件集中管轄、專(zhuan) 業(ye) 審判的新篇章。截至2022年年底,3家互聯網法院共受理互聯網案件42.9萬(wan) 件,審結41.5萬(wan) 件,在線立案申請率為(wei) 98.5%。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是一個(ge) 係統全麵、邏輯嚴(yan) 密、內(nei) 涵豐(feng) 富、內(nei) 在統一的科學體(ti) 係。其中,包括完備的法律規範體(ti) 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ti) 係、嚴(yan) 密的法治監督體(ti) 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ti) 係以及完善的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這個(ge) 由“4+1”組成的“五大體(ti) 係”,既各有側(ce) 重又相互聯係,涵蓋了法律製定與(yu) 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yu) 保障機製、依法治國與(yu) 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等各個(ge) 層麵、各個(ge) 環節,貫穿於(yu)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之所以在我國國家治理中發揮著極為(wei) 重要的作用,是因為(wei) 它具有鮮明特點和突出優(you) 勢。它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確保黨(dang) 領導人民依法治理國家,確保依法保障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yu) 人民,使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它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dang) 相銜接,一體(ti) 建設國家法治體(ti) 係和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使兩(liang) 套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係的體(ti) 係相輔相成,形成國家治理的強大合力;它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保障作用,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實現良法和美德的相互補充、法治和德治的效果集成。

  “法與(yu) 時轉則治,治與(yu) 世宜則有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是一個(ge) 龐大而艱巨的長期任務,涉及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各個(ge) 方麵,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進程有高度的相關(guan) 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yu) 一役,必須隨著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feng) 富完善。

  【相關(guan) 鏈接】

  法治格言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wei) 治之本也。

  ——商 鞅

  治民無常,唯法為(wei) 治。

  ——韓 非

  法立於(yu) 上則俗成於(yu) 下。

  ——蘇 轍

  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地幸福。

  ——柏拉圖

  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裏沒有法律,哪裏就沒有自由。

  ——洛 克

  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

  ——孟德斯鳩

  法治中國進行時

  人類曆史表明,國家的強盛往往是同法治相伴而生的。什麽(me) 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麽(me) 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麽(me) 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麽(me) 時候就國亂(luan) 民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離不開健全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有力保障。未來五年,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也是法治中國建設深入推進的重要階段。

  在科學立法上,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必須發揮好這個(ge) “開路先鋒”的引領作用,這樣才能夯實全麵依法治國的基礎。憲法在我國法律體(ti) 係中居於(yu) 核心位置,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必須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與(yu) 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活動的拓展,必須加強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努力使我們(men) 的法律立得住、行得通。

  在嚴(yan) 格執法上,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yu) 實施,如果有了法而不嚴(yan) 格執法,法律就成了“紙老虎”和“稻草人”,也就失去了效力。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麵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ti) 工程。在我國,大約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幾乎所有的行政法規的執法工作,都是由行政機關(guan) 來承擔的。近年來,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全麵提速,“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普遍提高,各級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明顯增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法治獲得感越來越強。法治政府建設越深入,人民群眾(zhong) 才能越滿意。我們(men) 將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麵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yan) 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經驗分享】

  浙江湖州南潯推行“大綜合一體(ti) 化”提升執法效能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統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通過“一支隊伍、一個(ge) 團隊、一套應用”的“大綜合一體(ti) 化”,實現生態環境、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對轄區內(nei) 工地、小區、企業(ye) 、商超、餐館等監管對象“綜合查一次”,妥善解決(jue) 了交叉執法、重複執法、監管缺位等執法痛點,有效提升基層行政執法效能和群眾(zhong) 滿意度。

  在公正司法上,深化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有句名言:“法者天下之儀(yi) 也,所以決(jue) 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是維護人們(men) 安全感的重要屏障。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地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等維度延伸,從(cong) 而對推進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嚴(yan) 格公正司法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繼續把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推向深入,全麵準確落實司法責任製,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

  【經驗分享】

  青海瑪多“馬背法庭”讓群眾(zhong) 感受法律溫度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騎馬下鄉(xiang) 入村,把法庭“搬”到了牧民的帳篷前,及時受理與(yu)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相關(guan) 的贍養(yang) 、撫養(yang) 、婚姻家庭糾紛、財產(chan) 糾紛等案件,實行就地立案、就地審理的方式,方便群眾(zhong) 訴訟。

  在全民守法上,加快建設法治社會(hui)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nei) 心裏。”這句出自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法諺,形象地說明了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nei) 心的擁護和信仰。隻有大力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才能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現在,我們(men) 正在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必須以此為(wei) 抓手,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ti) 人民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忠誠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經驗分享】

  海南保亭模擬法庭進校園

  為(wei) 進一步提升未成年學生法治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公檢法部門聯合教育局、婦聯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走進轄區內(nei) 學校,以現場模擬庭審案件、現場答疑等方式為(wei) 在場師生帶來生動鮮活的法律課。

  1912年,青年毛澤東(dong) 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讀書(shu) 時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中寫(xie) 道:“法令者,代謀幸福之具也。”法治的興(xing) 衰,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guan) 人民幸福安康。新時代新征程上,法治中國建設的加速推進,必將為(wei) 新時代中國全麵走向現代化、億(yi) 萬(wan) 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保駕護航。

  【深度閱讀】

  1.習(xi) 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求是》2022年第4期。

  2.習(xi) 近平:《譜寫(xie) 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人民日報》2022年12月20日。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2日 06 版)

責任編輯: 張建偉(wei)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