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旗領航向(中國式現代化麵對麵③)
——如何理解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科學指引?
在人類思想史上,每一種影響深遠的思想體(ti) 係,自創立形成之後,都有一個(ge) 豐(feng) 富、發展、創新的過程。比如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經由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大儒發揚光大,影響了中國社會(hui) 2000多年。馬克思主義(yi) 起源於(yu) 19世紀的歐洲,隨著世界工人運動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的實踐而不斷豐(feng) 富發展。正因為(wei) 如此,馬克思主義(yi) 才能超越時代、跨越國度,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作為(we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在把握時代變化、回答時代課題中應運而生、豐(feng) 富發展的,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一思想紮根中國大地、賡續中華文明,以全新的理論視野、豐(feng) 富的思想內(nei) 涵、深邃的理論觀點,深化了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是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上的一座雄偉(wei) 理論高峰,是指引我們(men) 全麵走向現代化、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麵光輝思想旗幟。
“為(wei) 什麽(me) 行”的科學回答
一切曆史的精華最終是思想史。在人類浩瀚廣博的思想譜係中,曾出現過許多影響深遠的理論成果。19世紀中後期,馬克思恩格斯在汲取人類思想精華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極富創造力的理論探索,創立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hui) 、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它一經出現,從(cong) 西方到東(dong) 方,“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語言中都找到了擁護者”,成為(wei) 全世界無產(chan) 階級尋求自身解放的行動綱領。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yi) 那樣對人類產(chan) 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任何一種科學理論,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必須與(yu) 具體(ti) 實際相結合、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否則就會(hui) 失去生機和活力。馬克思主義(yi) 是普遍真理,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當地的曆史條件和現實條件為(wei) 轉移。毛澤東(dong) 同誌曾說:“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後來出現的所有的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jue) 。俄國的問題隻能由列寧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隻能由中國人解決(jue) 。”這說明,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運用到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必然有一個(ge) 本土化時代化的過程。這是人類思想理論發展必須遵循的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yi) 自身所具有的理論特質。
【特別關(guan) 注】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
根據黨(dang) 的二十大部署,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從(cong) 2023年4月開始,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wei) 重點在全黨(dang) 深入開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這次主題教育認真貫徹“學思想、強黨(dang) 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理論學習(xi) 、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通起來,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轉化為(wei) 堅定理想、錘煉黨(dang) 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方麵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ge) 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也是一個(ge) 探索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yi) 寫(xie) 在自己的旗幟上,並結合中國的具體(ti) 實際和時代特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先後形成了一係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使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使黨(dang) 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推動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中勇於(yu) 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回望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黨(dang) 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最為(wei) 關(guan) 鍵的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
既堅持老祖宗又不斷說新話。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這個(ge) 重大命題本身就決(jue) 定,我們(men) 決(jue) 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決(jue) 不能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無論什麽(me) 時候、什麽(me) 情況下,我們(men) 都不能丟(diu) 了老祖宗,數典忘祖就等於(yu) 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hui) 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同時,我們(men) 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而是與(yu) 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講出了許多前人沒有講過的新話,在馬克思主義(yi) 哲學、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各個(ge) 領域提出了許多新的重大觀點,對馬克思主義(yi) 作出了整體(ti) 的而不是局部的、係統的而不是零散的豐(feng) 富發展,使馬克思主義(yi) 以嶄新形象展現於(yu) 世。
既高揚馬克思主義(yi) 又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人類思想文化傳(chuan) 播曆程來看,任何一種思想理論要超越空間地域界限來進行傳(chuan) 播,就必須與(yu) 當地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融為(wei) 一體(ti)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被接受、被踐行,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像有的學者所說的表麵上結合、實質上分離的“假晶”現象。馬克思主義(yi) 深刻改變了中國、扭轉了中華民族的命運,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高揚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擁有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men) 黨(dang) 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同時,我們(men) 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對中華5000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麵挖掘,用馬克思主義(yi) 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you) 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將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精神和豐(feng) 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使馬克思主義(yi) 深深紮根於(yu) 中國大地,在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的心田中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既引領中國發展又推動人類進步。馬克思主義(yi) 是謀求全人類解放的理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致力於(yu) 人類和平與(yu) 發展崇高事業(ye) 的政黨(dang) ,所以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發展不僅(jin) 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有重大意義(yi) ,而且也具有世界性影響。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以百年奮鬥的“自轉”推動世界曆史的“公轉”,不斷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不斷為(wei) 人類謀進步、為(wei) 世界謀大同,使民族命運的勃興(xing) 進程與(yu) 世界發展的大勢始終緊緊連在一起。
實踐最有說服力。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中國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奇跡,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引領下,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現在,很多人探究中國發展的奧秘,試圖從(cong) 理論上找到中國成功的密碼。實踐告訴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這是曆史的結論。
“兩(liang) 個(ge) 結合”的光輝典範
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兩(liang) 個(ge) 結合”是必由之路。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了“第一個(ge) 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第二個(ge) 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兩(liang) 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黨(dang)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黨(dang) 和人民理論自信和文化自覺不斷提升的必然產(chan) 物,為(wei)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
“第一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黨(dang) 一直強調並堅持的,是黨(dang) 的事業(ye) 不斷發展壯大的成功密鑰。從(cong) 戰爭(zheng) 年代“山溝溝裏的馬克思主義(yi) ”、探索出“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到建設時期“以蘇為(wei) 鑒,走自己的路”,從(cong) 改革開放後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到新時代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就是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不斷變化的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結果,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的結果。
“第二個(ge) 結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提出的一個(ge) 新的重大命題,開創了我們(men) 黨(dang) 理論創新的新格局。實際上,我們(men) 黨(dang) 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一直體(ti) 現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但這個(ge) 方麵的結合沒有明確、係統地表達出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提出並強調這個(ge) “結合”,代表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新的認識、新的覺悟,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道路、理論、製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更重要的是,“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men) 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
【相關(guan) 鏈接】
《馬克思進文廟》
早在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之初,就有人質疑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的文化傳(chuan) 統能否相融共通。1925年,郭沫若寫(xie) 了小品文《馬克思進文廟》,文中虛構了馬克思進入文廟與(yu) 孔子對話的情景。一番長談後,孔子對馬克思驚歎:“你這個(ge) 理想社會(hui) 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謀而合。”馬克思也對孔子感歎:“我不想在兩(liang) 千年前,在遠遠的東(dong) 方,已經有了你這樣的一個(ge) 老同誌!你我的見解完全是一致的,怎麽(me) 有人會(hui) 說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們(men) 中國的國情不合,不能施行於(yu) 中國呢?”這雖是一篇“穿越文”,但它用文學的形式說明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契合性。
“兩(liang) 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men)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第一,“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第二,“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第三,“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第四,“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men) 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並有力地作用於(yu) 道路、理論和製度。第五,“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創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最新理論結晶,是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推進理論創新的光輝典範。黨(dang) 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提出的“十個(ge) 明確”“十四個(ge) 堅持”“十三個(ge) 方麵成就”概括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主要內(nei) 容,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feng) 富發展。這一思想立足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緊扣時代脈搏、順應人民期待,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指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新的曆史性發展;這一思想以深邃洞見汲取我國悠久曆史的智慧養(yang) 分,以高度自信擷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厚植理論的曆史根基和文化根脈,使馬克思主義(yi) 充盈著濃鬱的中國味、深厚的中國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強大的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知識要點】
十個(ge) 明確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dang) 必須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
——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總任務是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分兩(liang) 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戰略布局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四個(ge) 全麵;
——明確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明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
——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明確黨(dang) 在新時代的強軍(jun) 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dang) 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ou) 良的人民軍(jun) 隊,把人民軍(jun) 隊建設成為(wei) 世界一流軍(jun) 隊;
——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複興(xing) 、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guan) 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明確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總要求,全麵推進黨(dang) 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製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zheng) ,落實管黨(dang) 治黨(dang) 政治責任,以偉(wei) 大自我革命引領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
十四個(ge) 堅持
(1)堅持黨(dang) 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2)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
(3)堅持全麵深化改革;
(4)堅持新發展理念;
(5)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6)堅持全麵依法治國;
(7)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
(8)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10)堅持總體(ti) 國家安全觀;
(11)堅持黨(dang) 對人民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
(12)堅持“一國兩(liang) 製”和推進祖國統一;
(13)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14)堅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
十三個(ge) 方麵成就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從(cong) 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經濟建設、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麵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liang) 製”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方麵,深刻總結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
從(cong) “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曆史發展和現實體(ti) 現來看,兩(liang) 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既各有側(ce) 重又緊密聯係的統一整體(ti) 。它們(men) 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構成了我們(men) 黨(dang) 進行理論創新的實踐經度和曆史緯度,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譜寫(xie) 新篇章。
“六個(ge) 必須堅持”的哲學意蘊
哲學是關(guan) 於(yu)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是所有理論抽象之後的終極形態。毛澤東(dong) 同誌曾經說過,“馬克思主義(yi) 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dong) 西是馬克思主義(yi) 哲學”。黨(dang) 的二十大強調,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六個(ge) 必須堅持”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ti) 現,是這一思想的精髓所在、要義(yi) 所在。把握住了包括“六個(ge) 必須堅持”在內(nei) 的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我們(men) 就掌握了理解這一思想的“核心密碼”,就能更加深刻、更加準確地領會(hui) 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鮮明特質和豐(feng) 富內(nei) 涵。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馬克思主義(yi) 是為(wei) 人民立言、為(wei) 人民代言的理論,是為(wei) 改變人民命運而創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feng) 富和發展的,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因此,人民是理論關(guan) 切的對象,也是理論創造的主體(ti) ,滿足人民所需、順應人民所盼是理論創新的根本目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作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等重大論斷,以全新的內(nei) 涵豐(feng) 富和發展了曆史唯物主義(yi) 群眾(zhong) 史觀,使人民至上成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價(jia) 值支點和實踐落點。無論是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強調解決(jue) 人民急難愁盼問題,還是推進健康中國、平安中國、美麗(li) 中國建設,都充分展現了這一思想的價(jia) 值追求和鮮明底色。新時代十年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的曆程充分說明,黨(dang) 的理論是植根人民、來自人民的理論,也是為(wei) 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
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黨(dang) 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中華民族素來有自強不息、發憤圖強的精神氣度,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黨(dang) 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dang) 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ge) 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cong) 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始終體(ti) 現著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貫穿著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決(jue) 心。從(cong) 強調堅定“四個(ge) 自信”到概括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從(cong) 提出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到找到黨(dang) 的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luan) 興(xing) 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ge) 答案,都體(ti) 現著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高度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覺,體(ti) 現著尊重客觀規律、勇於(yu) 開拓進取的曆史主動精神。
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守正就是恪守正道、把握根本,創新就是勇於(yu) 探索、開辟新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和創新是統一的,體(ti) 現了“變”與(yu) “不變”、繼承與(yu) 發展、原則性與(yu) 創造性的辯證關(guan) 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立場、方向、原則、道路等根本性問題上旗幟鮮明、毫不含糊,著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揚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旗幟,確保了黨(dang) 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同時,麵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立破並舉(ju) ,以巨大勇氣和魄力推進各方麵改革創新,推動實現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偉(wei) 大變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麵貌、中國人民的麵貌、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麵貌、中華民族的麵貌煥然一新。可以說,守正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的鮮明氣象,也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顯著標識。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jue) 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抓住了問題,就找到了實踐前進的突破點,也就找到了理論創新的生長點。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始終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在認識和解決(jue) 問題中形成一係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有力回應了時代的呼聲,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這些年來,我們(men) 黨(dang) 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氣魄全麵深化改革,持之以恒糾治“四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著力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等,都是聚焦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問題作為(wei) 研究製定政策的出發點,把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wei) 打開局麵的突破口。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全部內(nei) 容,都是在直麵問題矛盾、回答時代課題中孕育創立、豐(feng) 富發展的。
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men) ,萬(wan) 事萬(wan) 物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整個(ge) 世界是相互聯係的整體(ti) ,也是相互作用的係統。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以天地萬(wan) 物為(wei) 一體(ti) ”的思想傳(chuan) 統,注重從(cong) 整體(ti) 性角度把握整個(ge) 宇宙以及人與(yu) 宇宙的關(guan) 係,主張“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國是一個(ge) 超大規模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整體(ti) 性、關(guan) 聯性、複雜性的特點尤為(wei) 明顯,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更需要增強係統觀念。麵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堅持係統思維、全局謀劃,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強調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必須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發展和民生、物質和精神、國內(nei) 和國際等多方麵因素,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等關(guan) 係,體(ti) 現了洞悉時勢、總攬全局的係統謀劃和戰略擘畫,為(wei) 我們(men) 應對複雜局麵、推動事業(ye) 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經驗分享】
江蘇淮安推出《新思想 這樣講》係列微視頻
為(wei)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江蘇省淮安市持續推進通俗理論作品的創作和傳(chuan) 播,策劃製作了《新思想 這樣講》係列微視頻,用群眾(zhong) 語言、群眾(zhong) 視角和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不斷推動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當今時代,中國和世界緊緊聯係在一起,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必須著眼全球來謀劃和考量;解決(jue) 世界的問題,也離不開中國的視角和方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從(cong) 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曆史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guan) 係,始終踐行“和衷共濟、四海一家”的行動價(jia) 值,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xi) 和借鑒人類社會(hui) 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you) 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dang) 的理論。新時代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人類前途命運出發,鮮明提出並深刻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大理念,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提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建設新型國際關(guan) 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人類發展重大問題的獨特創見,彰顯了中國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
“每個(ge) 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這是一個(ge) 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ge) 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其時代性的理論貢獻、嚴(yan) 密性的科學體(ti) 係、標識性的理論觀點,把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標注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理論創新的嶄新高度,指明了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前進方向。
【深度閱讀】
1.《習(xi) 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專(zhuan) 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dang) 建讀物出版社2023年版。
3.《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學習(xi)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5日 07 版)
責任編輯: 鄧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