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發展統計監測數據
為(wei) 反映《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簡稱《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國家統計局根據《規劃》統計監測工作方案,協調相關(guan) 部委收集2020年度統計數據,並結合相關(guan) 曆史數據對青年發展各領域的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規劃》持續縱深實施,效果進一步顯現,部分指標已提前達標。
一、青年人口總體(ti) 情況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14-35周歲青年人口約為(wei) 4.0億(yi) ,占全國總人口的28.4%。結合曆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以來青年人口總量逐漸減少,2020年比2000年峰值4.9億(yi) 減少了0.9億(yi) 。

圖1 全世界及部分主要國家青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情況
從(cong) 世界範圍看,全世界及部分主要國家青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1990年後基本呈下降趨勢。其中,我國和韓國、日本的青年人口占比下降較快,英國占比較低、下降緩慢,美國在2000年後降幅趨緩,印度在2010年後出現緩慢下降。
二、規劃各領域實施情況
1.青年思想道德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廣泛開展,青年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接受思想洗禮,在曆史參照與(yu) 社會(hui) 現實中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保障更加充分。2016-2020年,高等院校學生思政課納入學分管理且保持穩定,本科生思政課必修課16學分,專(zhuan) 科生思政課必修課8學分,碩士研究生思政課3學分,博士研究生思政課2學分。中等職業(ye) 學校思政課每學期繼續穩定在36學時。2020年,高中階段思政課必修學分調整為(wei) 6學分,同時增加0-4學分的選修學分。
2.青年教育
教育覆蓋麵繼續擴大。2016年至今,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持續上升,2020年分別達95.2%、91.2%、54.4%。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19年提前完成《規劃》設定的“達到50%以上”發展目標後繼續保持增長。

圖2 2016-2020年我國各階段教育覆蓋麵情況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穩步提升。2016-2020年,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cong) 13.4年增加至13.8年,提前完成《規劃》設定的“達到13.5年以上”發展目標。

圖3 2016-2020年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情況
教育公平程度不斷提高。“十三五”期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連續保持在4%以上,覆蓋所有學段的學生資助體(ti) 係基本建立。2020年,義(yi) 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mai) 學位服務的比例達85.8%。
3.青年健康
青年學生體(ti) 質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學生體(ti) 質健康達標優(you) 良率總體(ti) 呈上升趨勢,13-22歲青少年學生優(you) 良率從(cong) 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學生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與(yu) 2014年相比,2019年13-22歲的男女生在身高、體(ti) 重、胸圍方麵均有明顯增加。
青年心理健康獲得更多關(guan) 注。政法、教育、衛生健康、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等部門單位持續推動健全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ti) 係。2020年,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本級和6家區域中心12355青少年服務台累計接聽處理青少年心理、法律谘詢40萬(wan) 餘(yu) 件,處理個(ge) 案3100餘(yu) 個(ge) 。
4.青年婚戀
適齡青年結婚登記人數持續下降。2016-2020年,適齡青年結婚登記人數從(cong) 1751.1萬(wan) 人降至1223.1萬(wan) 人。

圖4 2016-2020年適齡青年結婚登記人數及平均初婚年齡情況
適齡青年晚婚趨勢日益明顯。我國適齡青年平均初婚年齡從(cong) 2016年的26.1歲升至2020年的26.8歲。在20-35歲結婚登記的青年中,20-24歲組占比和30-35歲組占比變化明顯,20-24歲組占比從(cong) 2016年的36.5%降至2020年的29.0%,30-35歲組從(cong) 17.0%升至26.1%。

圖5 2016-2020年適齡青年結婚登記分年齡組占比情況
5.青年就業(ye) 創業(ye)
青年就業(ye) 情況有所波動。2020年,青年就業(ye) 狀況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較大。2020年,全國就業(ye) 人員合計7.5億(yi) 人,其中16-34歲就業(ye) 青年占31.6%,比上年下降2個(ge) 百分點。16-24歲城鎮青年月度調查失業(ye) 率均高於(yu) 上年同期,其中7月和8月達16.8%。全年城鎮新增就業(ye) 1186萬(wan) 人,比上年減少166萬(wan) 人。2020年,高校畢業(ye) 生874萬(wan) 人,中職院校畢業(ye) 生482萬(wan) 人,青年仍是新增就業(ye) 人員的主體(ti) 。

圖6 2020年1-12月全國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ye) 率
青年就業(ye) 途徑更加多樣。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帶動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快速發展,各種新興(xing) 職業(ye) 持續湧現。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新增2批共25個(ge) 新職業(ye) ,青年作為(wei) 新職業(ye) 的就業(ye) 主力軍(jun) ,就業(ye) 途徑不斷拓寬,兼職、跳槽亦成為(wei) 青年就業(ye) 的常態。
6.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人才成長環境持續向好。2020年,相關(guan) 單位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培訓文藝人才和管理幹部9200餘(yu) 人次,其中青年占比為(wei) 37.9%,比上年提高11.5個(ge) 百分點。2019-2020年,國家藝術基金累計資助青年藝術創作人才560人,資助金額達8715萬(wan) 元。
青年人均閱讀量繼續增加。2020年,青年人均年紙質圖書(shu) 閱讀量為(wei) 6.9本,人均年電子書(shu) 閱讀量為(wei) 4.3本,均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紙質圖書(shu) 閱讀率為(wei) 68.4%,紙質圖書(shu) 仍然是青年閱讀和學習(xi) 的主要媒介。

圖7 2016-2020年青年人均年閱讀量情況
青年互聯網滲透率持續處於(yu) 高位。2020年我國網民總規模達9.89億(yi) 人。青年是網絡文學、網絡音樂(le) 、網絡視頻、網絡遊戲和在線教育等網絡文化的主要用戶群體(ti) 。
7.青年社會(hui) 融入與(yu) 社會(hui) 參與(yu)
青年參與(yu) 誌願服務更加積極主動。截至2020年底,“誌願中國”平台上注冊(ce) 的青年誌願者數量為(wei) 5406萬(wan) 人,比上年增加457.5萬(wan) 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青年參與(yu) 誌願服務熱情極大高漲,截至2020年底,137.1萬(wan) 餘(yu) 名青年誌願者參與(yu) 各地聯防聯控工作。
青年國際交往受疫情影響較大。2020年,內(nei) 地青年出國(境)總數為(wei) 1459.9萬(wan) 人次,較上年減少79.8%。
8.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ti) 係進一步完善。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大幅充實家庭、學校、社會(hui) 保護內(nei) 容,新增“網絡保護”和“政府保護”兩(liang) 章;修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構建未成年人偏常行為(wei) 的分級處遇製度;審議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更加嚴(yan) 厲打擊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為(wei) 。最高人民檢察院、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聯合製定《關(guan) 於(yu)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製報告製度的意見》,建設未成年人司法社會(hui) 支持體(ti) 係。
法治和權益服務覆蓋麵不斷擴大。在司法程序中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權利,推行具備取證、心理疏導、司法救助等功能的“一站式”詢問、救助機製。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建成“一站式”詢問、救助辦案區1029個(ge) ,全國未成年人獲得法律援助超過12萬(wan) 人次。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隊伍建設和關(guan) 愛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兒(er) 童社區服務中心2.9萬(wan) 個(ge) ,社區服務站24.9萬(wan) 個(ge) ,城鄉(xiang) 社區家長學校36萬(wan) 個(ge) ,城鄉(xiang) 社區兒(er) 童之家32萬(wan) 餘(yu) 個(ge) 。全國鄉(xiang) 鎮一級配備兒(er) 童督導員5.5萬(wan) 名,村一級配備兒(er) 童主任66.7萬(wan) 名。
9.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青少年犯罪得到有效遏製。與(yu) 2019年相比,2020年青少年罪犯人數明顯減少,降幅超過10%。青少年罪犯、未成年罪犯占罪犯總人數的比例均有下降。
10.青年社會(hui) 保障
殘疾青年受教育人數持續增加。高等教育在校殘疾學生人數從(cong) 2016年的23615人增加至2020年的49565人。中等職業(ye) 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在校殘疾學生人數從(cong) 2016年的18407人增加至2020年的26597人。殘疾青年就業(ye) 狀況持續改善。
青年住房難開始破題。國家加快建立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製度,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逐步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截至2020年底,18萬(wan) 青年醫生、38萬(wan) 青年教師享受到公租房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