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揭曉
8月22日,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印發《關(guan) 於(yu) 頒發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決(jue) 定》,89名來自全國各地、具有較強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潛力的大中小學生獲得表彰。
本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工作堅持育人初心,突出真實誠信、從(cong) 嚴(yan) 要求。各級團組織廣泛遴選、嚴(yan) 格推薦,組建資格評判委員會(hui) 全麵審查候選人創新成果真實性,認真做好全國、省、校三級公示。嚴(yan) 格規範評審程序,注重公平公正公信,對學術不誠信行為(wei) “零容忍”,實行“一票否決(jue) ”。因應疫情防控要求,創新開展網絡評審和“雲(yun) 答辯”,全麵客觀了解候選人真實水平。堅持“寧缺毋濫”、質量優(you) 先,真正選出具有典型性、引領性、代表性的青少年。
經過層層遴選,最終獲獎者中共有小學生9人、初中生19人、高中生30人、大學生31人,男生69人、女生20人,少數民族9人。他們(men) 中有的從(cong) 小以偉(wei) 大科學家為(wei) 榜樣,將好奇心轉化為(wei) 對科學技術持之以恒的探索;有的雖然出身貧寒,卻始終保持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努力用科技的力量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有的將寶貴青春奉獻在祖國西部,刻苦攻關(guan) 鑽研,立誌保護雪域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有的積極投身國防科技事業(ye) ,聚焦攻克“卡脖子”技術,為(wei) 維護國家安全添磚加瓦……他們(men) 集中體(ti) 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創新風采、擔當精神和奮鬥群像,將示範帶動更廣大青少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參與(yu) 科技創新、投身科創報國。
部分獲獎人員風采展示
小學組胡東(dong) 平

廣州市天河區五一小學的胡東(dong) 平同學,帶著對科技創新濃厚的興(xing) 趣,從(cong) 小培養(yang) 了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為(wei) 解決(jue) 失能老人洗浴難問題,其發明一體(ti) 化“適用於(yu) 失能老人和殘障病人的洗浴床機器人”獲實用新型專(zhuan) 利授權,“家用取件消毒機器人”申請發明專(zhuan) 利、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其科技創新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市各級科創競賽獎勵。
初中組陳俊涵

上海市婁山中學的陳俊涵同學,從(cong) 小善於(yu) 發現生活中需要創新的地方,主動嚐試用科學的方式去解決(jue) 生活中遇見的問題。針對課堂老師擦拭白板問題,其發明了“會(hui) 出汗的白板擦”,針對白紙寫(xie) 字不夠水平規整,其發明了激光平行光線定位書(shu) 寫(xie) 光線尺。在一次次的創新課題研究中,不斷探索不斷成長。
初中組趙子謙

阜康市第四中學的趙子謙同學,來自新疆一個(ge) 偏遠的小縣城,小小年紀就立下創新之誌,從(cong) 四年級開始就廣泛參與(yu) 各項科技創新大賽,“便攜手機充電架”、“智能垃圾箱”、“校園指示器”等一個(ge) 個(ge) 小發明、小創造都源於(yu) 趙子謙同學心中的奇思妙想的火花,他自己也在一次次科技活動體(ti) 驗創作中成長。
高中組魏浩東(dong)

寶雞市長嶺中學的魏浩東(dong) 同學對機器人搭建和程序設計懷有濃厚興(xing) 趣,把課餘(yu) 時間傾(qing) 注在機器人科技創新實踐上,踴躍報名學校機器人社團,積極參加機器人競賽,不懼困難、突破自我,一次次調整、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創新,始終保持著對科技創新的熱愛和專(zhuan) 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wei) 了他學習(xi) 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中組張迎奧

平湖市職業(ye) 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的張迎奧同學,作為(wei) 職業(ye) 院校中學生,在校3年的時間,不斷提升自我專(zhuan) 業(ye) 技能,主動參與(yu) 建設學校無人機創新工作室,更配合團隊幫助鄉(xiang) 村開展飛防輔導和飛防技術指導。從(cong) 單一無人機用滅火彈投擲器,到自主開發的無人機本體(ti) ,再到係留無線續航滅火無人機,對無人機的一見鍾情逐步實現前沿科技到鄉(xiang) 村的有機滲透,也逐步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的不斷提升。
大學組劉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上同學,自兒(er) 時就對航天科技充滿著向往,初中時便開始嚐試發射自製火箭,後不斷在火箭發射、回收等領域取得突破,在多項競賽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在一次次蛻變中不斷向夢想前進。劉上的成長過程曾多次成為(wei) 社會(hui) 焦點,《光明日報》、央視《新聞周刊》等都曾對其事跡進行報道。從(cong) 十年堅守的“追夢少年”到矢誌為(wei) 國的“火箭少年”,劉上的事跡也激勵著更多像他一樣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少年在服務科技強國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大學組許毅


北京理工大學的許毅同學,瞄準國際機器人領域空白,在環境感知方麵創新性構建微型雙目視覺及仿鼠觸須感知係統,創新性提出仿生跳躍足結構、能量鎖定與(yu) 瞬時集中釋放機製及高負載比飛行係統構建方法,關(guan) 鍵技術發表在國際會(hui) 議ICCSIP2020、RCAR2020,並獲RCAR2020最佳論文獎,機器鼠作品在第十七屆“挑戰杯”競賽中獲得特等獎,相關(guan) 核心技術已被受理多項國際發明專(zhuan) 利和國家發明專(zhuan) 利,授權多項國家發明專(zhuan) 利、實用新型專(zhuan) 利與(yu) 外觀專(zhuan) 利。他大膽創新、永不言棄,一步一個(ge) 腳印投身科創報國。
大學組李孟凱


西藏農(nong) 牧學院的李孟凱同學,曆時四年,跨越2000多公裏,西至西藏日喀則市的吉隆縣,東(dong) 至林芝市察隅縣,專(zhuan) 注於(yu) 西藏蘭(lan) 科植物研究,整理出迄今為(wei) 止最全麵的西藏蘭(lan) 科植物名錄,用四年時間做一件簡單而不平凡的事,隻為(wei) 西藏更多的蘭(lan) 科植物被發現、保護與(yu) 利用,更好地服務雪域高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自2020年起,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啟動實施“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建設項目,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通過援建、示範、授牌等方式,著重圍繞智能機器人、無人機、航天科技、集成電路半導體(ti) 、虛擬現實、新材料、生命科學等科技領域,在全國建設1000所左右組織運行規範、服務保障到位、育人成效明顯的實驗室,重點支持中西部、東(dong) 北、少數民族和革命老區等地區的科技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還未建有科技實驗室的縣市區中學,目前已累計建成600餘(yu) 所,為(wei) 廣大學生參與(yu) 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公益性場所資源,進一步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熱情,提升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yang) 。
“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
智能機器人實驗室
為(wei) 智能機器人課程內(nei) 容提供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科學實踐活動場地,設置動手實操、多媒體(ti) 教學、賽事教學等功能分區,通過啟發式、問題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xi) 人工智能知識和技術。

通遼新城第一中學的老師給同學們(men) 講解機器人的結構
無人機實驗室
以興(xing) 趣驅動,以無人機套裝為(wei) 載體(ti) ,通過跨學科知識整合,配備無人機虛擬仿真教學軟件,通過麵對麵課程教學、動手實地實驗操作等不同學習(xi) 實踐係統互相支撐,幫助同學們(men) 進行動手實操和無人機編程調試,探索無人機飛行的無窮奧秘。

拉薩市北京中學的老師正在為(wei) 同學們(men) 講解無人機的結構組成
航天科技實驗室
采用“文化+教學”相結合模式,設置講課區、展示區與(yu) 教學區,幫助中學生接觸、感知和體(ti) 驗前沿航天科技,引導學生了解航天技術知識,培養(yang) 創新思維,提升動手實踐能力。通過開放式實踐教學環境,開設各類航空航天科技專(zhuan) 家專(zhuan) 業(ye) 課程,營造航天特色文化氛圍,激發學生航天報國初心。

航天科普教師在實驗室為(wei) 學生講授火箭發射流程和建造原理等航天知識
集成電路半導體(ti) 實驗室
結合中學生學段的認知水平,涵蓋體(ti) 驗實驗箱、曆史人物事件圖例、產(chan) 品實物和配套學習(xi) 套件,從(cong) 增強對集成電路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基礎的感性認知出發,逐步了解當下集成電路半導體(ti) 領域科技的快速演變。科學設置實驗室分區,配置“進階式”課程,通過演示實驗、科學實踐、對抗賽事等活動循序漸進,為(wei) 中學生打開一扇學習(xi) 集成電路半導體(ti) 知識的窗戶。

四川廣安友誼中學的學生在學習(xi) 集成電路半導體(ti) 知識
虛擬現實(VR)實驗室
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ti) 、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設置實踐體(ti) 驗區、學習(xi) 體(ti) 驗區和漫遊體(ti) 驗區,各功能區有機組合、科學分布,同時又可自由拆分組合,功能分區從(cong) 關(guan) 注學生切身體(ti) 驗出發,在引領學生觀察式學習(xi) 的基礎上,注重提升知識性、參與(yu) 性、趣味性、互動性,幫助同學們(men) 更好了解科學知識,培養(yang) 科學興(xing) 趣。

甘肅張掖第二中學師生利用VR設備進行“沉浸式”學習(xi)
新材料實驗室
圍繞新材料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力電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現實應用,探究“新材料”微觀組織與(yu) 宏觀性能之間的聯係,引導中學生開展新材料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的應用途徑研究探索,更好地了解材料科學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同學們(men) 可在金相製樣區利用鑲嵌機、磨拋機等設備製作標樣
生命科學實驗室
設置講授區、分子操作區、顯微觀察區、實驗準備區、無菌操作區和實驗培養(yang) 區,共同承載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學、演化及生態學、現代生物技術學及特色類探究實驗等學習(xi) 任務,多棲教學、專(zhuan) 題探究、特色活動齊驅並進,進一步拓寬學生對於(yu) 生命科學探索的視野。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三中學校實驗室教師在實驗室為(wei) 學生授課
據悉,“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是鼓勵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最高榮譽,獎勵初始基金由鄧小平同誌生前的全部稿費設立,至今共有1279名大中小學生獲獎。自2004年設立以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圍繞服務科技強國建設、培養(yang) 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拓展資助支持領域,除評選表彰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外,鼓勵支持“小平科技創新團隊”遴選,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訓練營活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