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委:
現將《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駐外團組織建設的有關(guan) 意見》印發給你們(men) ,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辦公廳 2011年6月8日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駐外團組織建設的有關(guan) 意見
農(nong) 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jun) ,是我國現代產(chan) 業(ye) 工人的主體(ti) 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出生於(yu) 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青年農(nong) 民工已經逐漸成為(wei) 農(nong) 民工的主體(ti) 。在青年農(nong) 民工中加強團的建設,對於(yu) 落實胡錦濤總書(shu) 記“兩(liang) 個(ge) 全體(ti) 青年”的要求,鞏固黨(dang) 執政的青年群眾(zhong) 基礎,提升基層團組織對廣大青年特別是普通青年的吸引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近年來,在全團加快推進非公有製企業(ye) 團的建設的同時,一些地方積極探索以鄉(xiang) 情為(wei) 紐帶、以駐外團組織為(wei) 主要組織形式開展青年農(nong) 民工工作的方法,產(chan) 生了良好的效果。團中央決(jue) 定進一步廣泛推進駐外團組織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現階段目標任務
到2012年底前,在全國青年農(nong) 民工相對集中的直轄市、省會(hui) 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普遍建立青年農(nong) 民工流出的省、市、縣駐外團組織,形成流出地和流入地協作共管的工作體(ti) 係,實現對跨省份流動、省內(nei) 跨地市流動的青年農(nong) 民工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二、明確流出地、流入地團組織的主要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駐外團組織接受流入地對應層級團組織和流出地批準派出團組織的雙重領導。在建立駐外團組織的過程中,流出地團組織要發揮主導作用,流入地團組織要積極參與(yu) ;在駐外團組織建立後,流入地團組織要及時將其納入工作體(ti) 係,給予工作指導和物質支持,流出地團組織要予以積極配合。
(一)流出地團組織的主要職責
1.建好組織體(ti) 係。要找準組織依托,本著便於(yu) 聯係、便於(yu) 管理、便於(yu) 整合資源的原則,靈活運用依托各級政府派出機構,各地商會(hui) 、青年企業(ye) 家協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流出地優(you) 秀青年創辦的各類企業(ye) 以及依靠熱心為(wei) 同鄉(xiang) 服務的青年代表等多種方式,因地製宜地建立各級駐外團工委。要理順管理機製,同一流出地的省、市、縣三級駐外團工委可以按照層次逐級建立,上級領導下級開展工作;也可以單獨建立,沒有上下級隸屬關(guan) 係,分別獨立地開展工作。但無論何種方式,都要建立同一流出地的各級駐外團工委之間的溝通協調機製,加強工作聯係、促進相互交流、整合團內(nei) 資源、增強工作實效。要建立基層組織,根據團員青年的行業(ye) 和區域分布,指導已建立的駐外團工委發展下級團組織,在擴大團的基層組織覆蓋、延伸駐外團工委工作手臂的同時,促進駐外團建與(yu) 非公企業(ye) 團建、社區團建的協調配合、共同推進。同時,流出地團組織要積極爭(zheng) 取家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的幫助和支持,為(wei) 駐外團工委開展工作注入資源。
2.選好領導班子。根據外出青年的數量和職業(ye) 構成,合理確定駐外團工委的規模和結構。駐外團工委一般由11至21人組成,原則上設置書(shu) 記1人、副書(shu) 記2至6人,書(shu) 記、副書(shu) 記人數不超過委員會(hui) 人數的三分之一。駐外團工委成員,要重點從(cong) 那些擁護黨(dang) 的領導、對家鄉(xiang) 有感情、熱心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和青年工作、善於(yu) 聯係普通青年、有公益心的青年黨(dang) 團員中選拔,既可以是組織動員能力強、整合資源渠道廣的有為(wei) 青年,也可以是在青年中有威信、有號召力的普通青年。要特別注重駐外團工委書(shu) 記、副書(shu) 記的選配工作,通過以流出地團組織為(wei) 主、流入地團組織參與(yu) 考察任命或區域內(nei) 競爭(zheng) 性選任等形式選好配強駐外團工委書(shu) 記和副書(shu) 記。同時,流出地團組織還要選派一定數量的專(zhuan) 職團幹部兼任駐外團工委副書(shu) 記或委員,幫助駐外團工委做好製定計劃、組織活動、溝通協調等方麵的工作。
(二)流入地團組織的主要職責
1.納入工作體(ti) 係。要將在本地的駐外團工委作為(wei) 加強當地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幫手,在部署工作中統籌安排駐外團工委的工作內(nei) 容,經常性督促、指導駐外團工委的工作。要定期召集各駐外團工委負責人舉(ju) 行工作聯席會(hui) 議,安排協調工作、溝通重要信息、交流工作經驗,保證各地駐外團工委與(yu) 流入地團組織工作協調一致、共同推進。
2.實行交叉任職。為(wei) 了便於(yu) 指導和協助駐外團工委開展工作,要在駐外團工委與(yu) 流入地團組織之間實行交叉任職。流入地團組織要選派專(zhuan) 人兼任駐外團工委的副書(shu) 記或委員,指導和幫助駐外團工委開展工作,同時,也可根據工作需要將駐外團工委負責人吸收為(wei) 流入地團的委員會(hui) 成員或團屬各類青年組織的成員。
3.提供支持保障。流入地團組織要高度重視駐外團工委工作,從(cong) 政策、資金、人員和活動場地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盡可能為(wei) 駐外團工委開展工作提供便利,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實際困難。
4.強化幹部培訓。以流入地團組織為(wei) 主、流出地團組織配合,深入開展駐外團工委幹部培訓工作。要力爭(zheng) 通過培訓,幫助駐外團工委幹部了解青年農(nong) 民工特點,掌握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的基本知識和主要工作方法,明確工作任務和基本要求,切實提高工作水平。
(三)流出地和流入地團組織共同的工作職責
1.共同做好摸底調查。流出地和流入地團組織都要通過政府有關(guan) 部門,摸清所在地區流動青年農(nong) 民工的數量、地區和行業(ye) 分布以及創業(ye) 有為(wei) 青年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流出地和流入地團組織要加強對接,及時建立信息共享機製,為(wei) 合理規劃駐外團組織建設和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2.共同加強工作指導。流入地團組織要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確定相應部門和人員負責轄區內(nei) 所有駐外團工委的聯係和指導工作,尤其要加強對新建立駐外團工委的指導,流出地團組織要予以積極配合。對於(yu) 駐外團工委班子調整、製定工作規劃、開展重大活動等重要工作,應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團組織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共同組織實施。
3.共同建立激勵機製。流出地和流入地團組織要共同研究針對駐外團工委幹部的激勵措施,通過把駐外團組織幹部納入團幹部培訓計劃、評選表彰計劃和交流出訪計劃等,使他們(men) 感受到團組織的關(guan) 心和支持,激勵他們(men) 更加積極主動地做好駐外團組織的工作。
三、合理設計駐外團組織的工作內(nei) 容
駐外團組織的首要任務是廣泛聯係到團組織所在地就業(ye) 的本省、市、縣的青年農(nong) 民工。在此基礎上,要針對青年農(nong) 民工生產(chan) 、生活的實際,力所能及地開展服務工作。同時,要針對青年農(nong) 民工成長發展和融入城市過程中的思想困惑,開展思想引導工作。
(一)充分利用鄉(xiang) 情紐帶,廣泛聯係青年農(nong) 民工
1.開展摸底調查,找到所在地的同鄉(xiang) 青年農(nong) 民工。要以青年農(nong) 民工聚集度較高的行業(ye) 和社區為(wei) 重點,廣泛開展青年農(nong) 民工情況摸底調查,掌握所在地的同鄉(xiang) 青年農(nong) 民工的基本信息,並努力與(yu) 他們(men) 建立直接聯係。
2.通過日常活動加強與(yu) 青年農(nong) 民工的聯係。在組織開展日常活動中,要努力增強活動的廣泛性,使更多的青年農(nong) 民工參與(yu) 團組織的活動,加強與(yu) 青年農(nong) 民工的聯係,加深他們(men) 與(yu) 團組織的感情。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等信息化渠道,及時發布和收集各類有效信息,形成與(yu) 青年農(nong) 民工的良性互動,努力保持與(yu) 更多青年農(nong) 民工的經常性聯係。
(二)深入了解青年農(nong) 民工的生活狀態,反映他們(men) 的普遍訴求
1.了解和掌握青年農(nong) 民工的思想動態和實際困難。要經常深入青年農(nong) 民工群體(ti) ,與(yu) 他們(men) 麵對麵地交流思想,了解他們(men) 在子女教育、社會(hui) 保障、城市融入等方麵的實際困難,及時掌握不同青年農(nong) 民工群體(ti) 的思想動態,為(wei) 流出地、流入地團組織和駐外團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依據。
2.通過組織化體(ti) 係反映青年農(nong) 民工的普遍利益訴求。一方麵,通過上級團組織向黨(dang) 委、政府有關(guan) 職能部門反映,借助行政力量幫助解決(jue) 青年農(nong) 民工群體(ti) 的困難;另一方麵通過“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與(yu)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麵對麵”等活動,係統反映青年農(nong) 民工群體(ti) 的普遍利益訴求,推動有關(guan) 製度和政策的製定出台。
(三)為(wei) 青年農(nong) 民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提升團組織的影響力
1.幫助適應城市生活。駐外團組織要在幫助青年農(nong) 民工盡快熟悉和融入城市生活中發揮作用。一方麵,通過各種途徑向青年農(nong) 民工提供各類實用信息谘詢,改變青年農(nong) 民工信息相對閉塞的狀況;另一方麵,開展各種社會(hui) 體(ti) 驗和參與(yu) 活動,組織青年農(nong) 民工參觀城市標誌建築和著名景觀、與(yu) 普通市民一起參與(yu) 社會(hui) 誌願服務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青年農(nong) 民工與(yu) 市民的相互了解,幫助青年農(nong) 民工開闊視野、了解社會(hui) 、消除隔閡,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
2.豐(feng) 富業(ye) 餘(yu) 文化生活。一方麵采用“送進來”的方式,走進青年農(nong) 民工聚集度較高的社區、企業(ye) ,經常性開展各類文化體(ti) 育、學習(xi) 交流、青年聯誼等活動,豐(feng) 富青年農(nong) 民工的業(ye) 餘(yu) 文化生活。另一方麵采用“請出去”的方式,組織青年農(nong) 民工到住地周邊的影劇院、圖書(shu) 館、體(ti) 育場館等場所開展活動、參與(yu) 當地各類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為(wei) 青年農(nong) 民工享受各種市民文化服務創造條件。
3.開展愛心幫扶活動。充分運用親(qin) 情和鄉(xiang) 情等社會(hui) 機理,經常性開展青年農(nong) 民工幫扶活動,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實際困難,減少後顧之憂。要整合社會(hui) 資源廣泛開展青年農(nong) 民工子女結對幫扶活動,配合流出地團組織積極開展留守兒(er) 童、空巢老人關(guan) 愛行動,給予青年農(nong) 民工家屬更多的關(guan) 心和幫助。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慶假日,深入青年農(nong) 民工聚集的企業(ye) 和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活動,讓青年農(nong) 民工感受到團組織的溫暖。
4.關(guan) 注青年情感需求。要針對青年農(nong) 民工普遍存在的思鄉(xiang) 情緒,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開展親(qin) 情熱線、團聚視頻等各類情感交流活動,幫助青年緩解思鄉(xiang) 情緒、安心本職工作。要圍繞青年農(nong) 民工的婚戀需求,積極組織開展青年喜聞樂(le) 見的社交活動,為(wei) 青年農(nong) 民工婚戀交友提供幫助。要關(guan) 注青年農(nong) 民工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定期開展思想交流、心理谘詢等活動,了解和疏導青年農(nong) 民工的思想困惑,幫助他們(men) 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5.服務青年就業(ye) 創業(ye) 。充分發揮所聯係的商會(hui) 、青年企業(ye) 家協會(hui) 、各類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的作用,為(wei) 青年農(nong) 民工提升就業(ye) 創業(ye) 能力創造條件。要主動收集就業(ye) 信息,加強與(yu) 用工單位的溝通和聯係,做好工崗對接,幫助青年農(nong) 民工找到就業(ye) 崗位。要依托各類培訓機構,為(wei) 青年農(nong) 民工提供各類職業(ye) 技能培訓信息,幫助他們(men) 提高就業(ye) 競爭(zheng) 力。要整合各類社會(hui) 資源,通過幫助獲得小額貸款、項目援助、技術指導等方式,提升青年農(nong) 民工就業(ye) 創業(ye) 能力。
(四)加強與(yu) 青年農(nong) 民工的交流,做好他們(men) 的思想引導工作
1.幫助青年解讀有關(guan) 政策法規。通過組織報告會(hui) 、交流座談會(hui) 和參觀學習(xi) 等活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wei) 青年農(nong) 民工解讀與(yu) 他們(men) 相關(guan) 的各種政策法規,展示我國經濟社會(hui) 建設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幫助他們(men) 正確理解黨(dang) 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引導他們(men) 堅定跟黨(dang) 走的信念。
2.引導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hui) 觀察。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麵對麵交流活動,鼓勵青年農(nong) 民工充分表達思想、情緒,深入了解他們(men) 的真實想法,為(wei) 他們(men) 解答各種思想困惑,幫助他們(men) 理性認識各種社會(hui) 現象,引導他們(men) 形成健康的思想認識和正確的社會(hui) 觀察。
同時,各地駐外團工委要積極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增強組織活力。要加強建設的規範性,力爭(zheng) 做到有駐外團工委成立的儀(yi) 式或會(hui) 議、有成立駐外團工委的正式文件、有穩定的工作班子及成員職責分工、有聯係團員和青年的名冊(ce) 、有日常工作的文字檔案和圖像資料。要增強工作的普遍性,在工作中針對青年農(nong) 民工的普遍需求,盡量覆蓋廣大普通青年農(nong) 民工,避免工作的“高端化”傾(qing) 向。
(2011年6月13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