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城市基層組織工作規定(試行)
(2021年12月28日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書(shu) 記處會(hui) 議審議批準
2021年12月31日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發布)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wei) 了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強城市基層團的建設,充分發揮團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社會(hui) 功能,根據《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章程》,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主要包括街道團組織、社區團組織,以及轄區內(nei) 的學校、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團組織和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產(chan) 業(ye) 園區、商務樓宇、市場商圈等新興(xing) 領域的團組織。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緊密聯係和主導建立的各類青年社團、青年之家等,是城市基層團組織工作的重要延伸和組織依托。
第三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決(jue) 貫徹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始終保持和增強團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zhong) 性,切實履行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係服務青年的職責,鞏固和擴大黨(dang) 執政的城市青年群眾(zhong) 基礎,團結帶領團員青年在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切實發揮生力軍(jun) 和突擊隊作用。
第二章 組織設置
第四條 街道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經同級黨(dang) 組織和上級團組織批準,設立街道團的工作委員會(hui) 或基層委員會(hui) 。
街道設立黨(dang) 的工作委員會(hui) 的,一般應當設立街道團的工作委員會(hui) (街道團工委),作為(wei) 縣(市、區、旗)團委的派出代表機構。根據團員人數和所屬團組織數量,相應確定街道團的工作委員會(hui) 成員數量。一般情況下,委員會(hui) 由7至9人組成;團員人數在1000至2000人的,委員會(hui) 由9至15人組成;團員人數在2000人以上的,委員會(hui) 由15至21人組成。團員人數未達到相應要求,工作確有需要的,委員會(hui) 成員數量也可以適當增加。街道團工委設書(shu) 記1名,一般設副書(shu) 記1至3名。街道團工委書(shu) 記、副書(shu) 記、委員采取委任製。
街道設立黨(dang) 的基層委員會(hui) 的,一般應當設立團的基層委員會(hui) ,由團員大會(hui) 或者團員代表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每屆任期3至5年。委員會(hui) 一般由7至9人組成,團員人數或所屬團組織數量較多的,可以適當增加,最多不超過21人。委員會(hui) 設書(shu) 記1名,副書(shu) 記1至3名。
根據工作需要,街道團的工作委員會(hui) 、團的基層委員會(hui) 副書(shu) 記人數可以適當增加,書(shu) 記、副書(shu) 記人數不超過委員會(hui) 人數的三分之一。
第五條 團員人數3人以上的社區應當成立團支部。團員人數7人以上的團支部,設立團支部委員會(hui) 。團員人數50人以上的社區,可以成立團的總支部委員會(hui) ;團員人數100人以上的社區,經區縣團委批準,可以成立團的基層委員會(hui) ,下設若幹團支部。
社區團的支部委員會(hui) 一般由3至5人組成,團的總支部委員會(hui) 一般由5至7人組成。團(總)支部委員會(hui) 設書(shu) 記1人,可以設副書(shu) 記和組織委員、宣傳(chuan) 委員等若幹委員。團員人數不足7人的團支部,設書(shu) 記1名,必要時可以設副書(shu) 記1名。
社區團的基層委員會(hui) 由團員大會(hui) 或團員代表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每屆任期3至5年。社區團的支部委員會(hui) 、總支部委員會(hui) 一般由團員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每屆任期2年或3年。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借助社區“兩(liang) 委”換屆契機,同步統籌、指導推動社區團組織換屆工作。
實行網格化管理的街道、社區,可以依托網格建立團組織。
社區撤銷已設立的團組織,必須經街道黨(dang) (工)委和區縣團委批準。
第六條 區縣及以上有關(guan) 部門駐街道的單位,應當根據團員人數和工作需要成立團組織,其組織隸屬關(guan) 係一般與(yu) 同級黨(dang) 組織保持一致。
第七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設置應當從(cong) 實際出發,適應街道、社區、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等日常運行和團員青年流動分布聚集的特點靈活設置,可以不完全與(yu) 黨(dang) 組織和行政建製對應。
在符合條件的產(chan) 業(ye) 園區、商務樓宇、市場商圈等青年聚集區及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成立的團組織,一般隸屬於(yu) 所在街道團組織;規模或影響力較大的,可以由區縣及以上團委直屬管理。
根據工作需要,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程度較高、產(chan) 業(ye) 集聚特點突出、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集中的區域或領域,區縣及以上團委可以派出團工委,可以依托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產(chan) 業(ye) 鏈等建立行業(ye) 或產(chan) 業(ye) 團組織。
不具備獨立建團條件的單位,可以利用業(ye) 緣、地緣、趣緣等因素聯合建立基層團組織。在跨社區、跨街道的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中成立的團組織或聯合團組織,由批準其成立的上級團委或由區縣團委商有關(guan) 黨(dang) 組織確定其隸屬關(guan) 係;無對應黨(dang) 組織的,一般由區縣團委或街道團組織管理。
第八條 城市團組織應當創新組織方式,把青年社團作為(wei) 團的建設和工作的重要組織依托,適應青年溝通交流聚集方式的變化和城市社會(hui) 治理的需要,在區縣、街道廣泛建立誌願服務、創業(ye) 服務、文藝體(ti) 育、社會(hui) 實踐等類型的青年社團,創新基層組織形態,構建團組織、青年社團有機協同的新型組織體(ti) 係。在青年集聚的社區,團組織也應當因地製宜培育聯係青年社團,提升組織黏性,擴大組織基礎。
加強對各類青年社團的政治把關(guan) 和組織吸納,條件成熟的及時建立團組織。在青年成員較多、社會(hui) 影響力大、牽動性較強的青年社團中建立的團組織,一般由區縣及以上團委直屬管理,也可以隸屬於(yu) 所在街道團組織。
城市基層團組織應當加強對新生代農(nong) 民工、快遞小哥、個(ge) 體(ti) 工商戶、自由職業(ye) 者、互聯網從(cong) 業(ye) 人員、網絡意見領袖、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演員歌手、流浪藝人等新業(ye) 態、新就業(ye) 青年群體(ti) 的聯係服務引領,積極推動成立青年社團或團組織,更好服務青年城市融入、參與(yu) 城市基層治理。
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不改變團員組織關(guan) 係隸屬的情況下建立小區、樓棟等社區功能型團組織,可以探索依托物業(ye) 公司(物業(ye) 站)、業(ye) 主委員會(hui) 等建立團組織。
加強城市青年網上社群建設,組織化建立基層團組織、青年社團的網上形態,因地製宜建立和聯係不同行業(ye) 領域、不同身份青年基於(yu) 興(xing) 趣、愛好、需求等形成的網上社群,提高組織動員的穿透力和有效性。
第三章 職責任務和運行機製
第九條 城市街道、社區基層團組織的主要職責是:
(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組織團員青年學習(xi) 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學習(xi) 團章和團的基本知識,學習(xi) 科學、文化、法律和業(ye) 務等知識;
(二)宣傳(chuan) 、執行黨(dang) 的政策和指示,貫徹團組織的決(jue) 議,組織動員轄區團員青年在參與(yu) 城市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發揮生力軍(jun) 和突擊隊作用;
(三)做好發展團員和團員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團的組織生活,加強對居住地團員的工作覆蓋和流動團員的聯係服務,充分發揮團員模範帶頭作用,維護和執行團的紀律;
(四)加強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隊伍建設,協助黨(dang) 組織管理基層團幹部,落實述職評議、履職獎懲等製度;
(五)做好推優(you) 入黨(dang) 工作,發現、培養(yang) 、推薦優(you) 秀團員和青年加入黨(dang) 組織,廣泛凝聚、舉(ju) 薦城市基層治理優(you) 秀青年人才;
(六)加強組織規範化建設,理順組織隸屬關(guan) 係,密切與(yu) 轄區內(nei) 不同職業(ye) 青年群體(ti) 特別是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的聯係,擴大新興(xing) 領域團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七)參與(yu)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了解反映青年的思想和訴求,關(guan) 心幫扶困難青少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you) 化城市青少年成長發展環境;
(八)履行全團帶隊職責,支持在街道、社區建立少先隊組織,開展少先隊工作和活動;
(九)完成同級黨(dang) 組織和上級團組織交辦的其他工作,及時報告工作情況、提出意見建議。
第十條 在城市的其他類型基層團組織,應當按照團章和相關(guan) 規定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同時主動參與(yu) 街道社區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少先隊的工作和建設,實現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一)大中學校團組織應當注重組織引導學生團員到街道社區和青年之家報到,常態化、機製化、項目化開展誌願服務、社會(hui) 實踐、勞動教育等活動,強化實踐育人,引導學生團員深入社區、接觸社會(hui) ,提升社會(hui) 化能力,彰顯團員先進性。
(二)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團組織應當結合單位主責主業(ye) ,注重組織團員青年深入街道社區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圍繞黨(dang) 和國家方針政策、地方黨(dang) 委政府重大部署等開展政策谘詢、理論宣講、誌願服務、突擊攻堅等活動,增強服務奉獻意識。
(三)國有企業(ye) 團組織應當圍繞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文化建設、履行社會(hui) 責任等,通過青年突擊隊、青年誌願者、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等載體(ti) ,組織團員青年到街道社區參與(yu) 文明城市創建等活動,有條件的應當麵向屬地街道社區團組織和團員青年開放企業(ye) 活動場所、服務陣地。
(四)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hui) 組織團組織應當主動服務促進團員青年職業(ye) 發展和創新創效、創業(ye) 創優(you) ,聯合街道社區團組織搭建多元化的青年社會(hui) 參與(yu) 和交流平台,提供青年成長資源,發現培養(yang) 青年工作骨幹。
(五)流動團員團組織、功能型團組織等應當創新活動方式,因地製宜采取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加強對團員青年的思想引領和聯係服務。
第十一條 區縣團委應當加強區域化團建,堅持屬地化原則,在街道黨(dang) 組織的領導下,建立以街道團組織為(wei) 樞紐的共建委員會(hui) 。構建城市基層團建共同體(ti) ,強化街道團組織的樞紐作用,打破隸屬關(guan) 係、行業(ye) 、層級、所有製界限,推動區域內(nei) 各類基層團組織工作聯動、組織聯建、陣地聯辦、資源聯合、活動聯手、情感聯通。
駐街道尚未建團或不符合建團條件的單位,與(yu) 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和青少年工作關(guan) 聯度較高的,也可以吸納為(wei) 共建委員會(hui) 成員單位。
區縣團委應當加強團代表聯絡站建設,充分發揮在區域化團建中的作用。
第十二條 區縣、街道團組織應當綜合考慮區位特點、青少年人口、服務半徑、便捷性等因素,主動借助基層黨(dang) 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公共服務場所,樓宇、園區、商圈、市場、企業(ye) 等,建設特點鮮明、覆蓋廣泛、服務有效的城市基層青年之家,提升社會(hui) 化、共享性運營管理水平。
區縣團委應當支持推動街道青年之家應建盡建,社區青年之家能建盡建。注重依托青年之家增強對社會(hui) 組織、青年社團的吸引凝聚,支持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運營管理,加強對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的聯係服務。符合建團條件的青年之家應當建立團組織。
城市的青年之家、青少年宮、團代表聯絡站等團屬陣地和組織建設應當盡量做到一站多用、資源集約、功能互補。
第十三條 緊緊圍繞城市基層社會(hui) 治理難點重點痛點問題,找準服務黨(dang) 政所想、群眾(zhong) 所願、青少年所需的切入點,推進區縣、街道、社區三級團組織和區域化團建共建委員會(hui) 成員單位製定對接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一體(ti) 設計工作項目、調配工作資源,扁平化、項目化、社會(hui) 化開展工作。
街道、社區團組織應當聚焦區域內(nei) 青少年核心需求,結合轄區資源優(you) 勢,用好誌願服務等載體(ti) ,重點提供青少年課外服務、假期托管、文化學習(xi) 、就業(ye) 創業(ye) 、法律援助、心理谘詢、青年婚戀、關(guan) 愛幫扶等“一街一品、一社一特”服務,打造可持續的工作品牌項目,逐步形成穩定社會(hui) 功能,讓社區群眾(zhong) 和青少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加強與(yu) 社會(hui) 組織和青少年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的合作,增強分眾(zhong) 化、精準化服務能力。
第四章 團員隊伍建設
第十四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應當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團員頭腦,結合團員思想實際和認知特點,認真開展組織教育,采用靈活務實的方式增強教育實效。
城市大、中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聯合屬地區縣、街道、社區團組織建立健全學生團員實踐教育機製。
第十五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應當認真落實“三會(hui) 兩(liang) 製一課”、主題團日等團的組織生活。組織生活應當緊密結合團員思想、學習(xi) 、工作、生活實際,突出思想內(nei) 涵和實踐育人,增強參與(yu) 性、互動性、時代感,提高組織生活質量,防止表麵化、形式化。
第十六條 城市中的青年申請入團應當向工作、學習(xi) 所在單位團組織提出申請,沒有工作、學習(xi) 單位或單位未建立團組織的,應當向實際居住地或單位所在地的街道、社區團組織提出申請。街道、社區團組織應當按照發展團員有關(guan) 標準和規定,做好發展團員工作,注重從(cong) 各類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中發展團員。社區團組織發展團員必須經過街道及以上有審批權限的團組織審批。
第十七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應當加強團員分類管理和組織關(guan) 係轉接,對組織關(guan) 係轉至街道、社區的團員,加強日常管理和聯係服務。對於(yu) 工作單位或日常居住地變動、長期在異地學習(xi) 工作的團員、學校畢業(ye) 後未就業(ye) 的團員等,超過6個(ge) 月的,應當按照便於(yu) 聯係和參加活動的原則,做好組織關(guan) 係轉接。結合基層服務事項辦理、網格管理、入戶走訪、新員工入職等,加強對流動團員和零散團員的信息摸排,及時將其納入團組織聯係管理範圍。
街道、社區團組織應當引導流動團員向居住地團組織報到,具備條件的督促其及時轉接組織關(guan) 係。依托區域化團建等機製,按照組織關(guan) 係一方隸屬、組織活動多元參與(yu) 的方式,組織轄區內(nei) 單位團員、流動團員共同開展活動。
第十八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應當嚴(yan) 格執行團的紀律,加強團員意識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對團員違反團的紀律的行為(wei) ,應當及時依規教育或處理。
第十九條 城市基層團組織應當注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通過組織開展崗位建功、創先爭(zheng) 優(you) 、誌願服務、社會(hui) 實踐等活動,為(wei) 團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創造條件。落實團員激勵機製,通過評議激勵、榮譽激勵、機會(hui) 激勵、發展激勵等方式,激發團員的先進性和光榮感。
第五章 基層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隊伍建設
第二十條 城市基層團幹部應當堅定理想信念、心係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you) 良作風,努力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能力上、擔當上、作風上、自律上強,把團的崗位作為(wei) 強化為(wei) 民服務意識、提高群眾(zhong) 工作能力、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重要平台。
第二十一條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主動爭(zheng) 取黨(dang) 組織支持,選優(you) 配強城市基層團的幹部、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及各類青年工作骨幹。堅持五湖四海,嚴(yan) 把政治素質、事業(ye) 心、具備青年榜樣潛質等核心條件,靈活把握身份、職業(ye) 、年齡、級別等外在條件,拓寬來源渠道,從(cong) 各行各業(ye) 中把願意為(wei) 黨(dang) 做青少年工作、熱愛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事業(ye) 的優(you) 秀黨(dang) 團員選拔到團的崗位。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指導支持街道、社區團組織用好專(zhuan) 掛兼職相結合的團幹部選用政策製度。探索通過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團員青年兼職、聘用青少年事務社工、選任青年工作幹事、購買(mai) 公益性崗位、選拔培養(yang) 社區青年委員、開發誌願者服務項目、吸納返鄉(xiang) 大學生兼職、培養(yang) 青年社團骨幹等多種路徑,增加城市基層團組織工作力量。
第二十二條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推動加強街道團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建設代表性廣、帶動力強、工作熱情高的委員會(hui) 。配齊配強街道團組織書(shu) 記、副書(shu) 記,確保有人負責、有人幹事。
推動符合條件的社區團組織書(shu) 記依法依規進入社區“兩(liang) 委”班子。社區團組織書(shu) 記可以由社區“兩(liang) 委”班子中符合條件的青年黨(dang) 團員兼任。
根據工作需要,區縣及以上團委可以向社區團組織選派第一書(shu) 記,可以向其他青年聚集的地方選派團建指導員、青少年事務社工等工作力量。
第二十三條 城市基層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應當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學習(xi) 掌握黨(dang) 和國家關(guan) 於(yu) 城市工作的相關(guan) 政策,學習(xi) 團的業(ye) 務知識,熟悉了解基層情況,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加強對城市基層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的教育培訓。市級團委每年應當開展對街道團組織書(shu) 記的培訓,區縣團委每年應當開展對社區團組織書(shu) 記的培訓,實現新任職培訓和任期輪訓全覆蓋。
第二十四條 建立健全城市基層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激勵約束機製。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結合實際明確街道、社區團幹部和其他青年工作骨幹的工作職責,分類建立任期工作目標責任製和評價(jia) 標準,每年組織開展基層團組織書(shu) 記述職評議。對街道、社區團組織及其書(shu) 記工作的考核結果,應當向相關(guan) 黨(dang) 組織反饋。
對於(yu) 掛兼職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可以探索通過榮譽激勵、機會(hui) 激勵、發展激勵、薪酬激勵等多種方式給予激勵。對工作實績突出的,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按規定給予表彰表揚;符合條件的,可以向黨(dang) 組織推薦作為(wei) 街道、社區工作後備力量。
第二十五條 落實團幹部密切聯係青年製度,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組織領導機關(guan) 和城市各領域基層團幹部、青年工作骨幹、少先隊輔導員等,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到居住地所在街道社區、青年之家報到,通過結對共建、協助組織活動、開展誌願服務等方式為(wei) 青少年辦實事、解難題。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加強“一專(zhuan) 一站兩(liang) 聯”工作機製建設,引導各級團的委員會(hui) 成員、團代表、青聯委員、團屬青年社團負責人等深入街道社區開展服務。鼓勵團幹部和青年工作骨幹參與(yu) 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等群眾(zhong) 自治組織的工作,積極發揮作用。
適應城市青年群體(ti) 的學習(xi) 工作生活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yu) 時間和職業(ye) 青年的業(ye) 餘(yu) 時間開展工作,探索彈性工作、錯時工作等更加靈活的工作模式,增強服務實效。
第六章 領導和保障
第二十六條 各級團的領導機關(guan) 特別是市、區縣團委應當高度重視城市基層團的建設,每年至少專(zhuan) 門研究一次街道、社區團的工作。堅持抓街道、帶社區,持續加強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陣地、基本保障建設,推進基層團組織規範化,整頓軟弱渙散團組織。
城市基層團的建設情況應當作為(wei) 團的領導機關(guan) 主要負責人述職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對城市基層團組織建設重視不夠、落實不力的,應當及時提醒、約談;出現嚴(yan) 重問題的,應當嚴(yan) 肅問責追責,督促抓好問題的整改落實。
上級團組織應當指導督促學校、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團組織將參與(yu) 支持屬地街道、社區團的工作和區域化團建情況,作為(wei) 其年度總結和團組織書(shu) 記述職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
第二十七條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推動將城市基層團建工作納入黨(dang) 建工作部署和考核內(nei) 容,為(wei) 城市基層團組織特別是街道、社區和新興(xing) 領域團組織開展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和經費。
區縣及以上團委應當大力支持具備條件的街道、社區團組織和社會(hui) 組織,按照程序申報、承接和實施政府購買(mai) 服務項目。
第二十八條 各級團的領導機關(guan) 應當注重培養(yang) 樹立宣傳(chuan) 先進典型,對在城市基層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工作中有顯著成績的團組織、團幹部、青年社團和青年工作骨幹,給予表彰表揚。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城市中的鄉(xiang) 、鎮、村及村改社區團組織,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开云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基層建設部負責解釋。2006年4月25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社區工作條例(試行)》廢止。



